溃疡性结肠炎膏方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直肠和结肠的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炎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排便次数增多,黏液性血便,里急后重,且伴有发热、消瘦、贫血等症状。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或呈持续性并逐渐加重。乙状结肠镜检查:肠黏膜呈弥漫性充血,水肿,黏膜脆性增高,易出血,常有糜烂或大小不等的多发性溃疡,上附黏液脓性渗出物。后期可见假****肉,黏膜苍白,有萎缩斑片,肠壁僵直,结肠袋消失。X线钡剂灌肠:在急性期因黏膜水肿而见皱襞粗大紊乱;有溃疡形成时肠壁边缘呈锯齿状;后期肠壁纤维组织增生,结肠袋形消失,肠壁变硬,肠管缩短,肠腔狭窄,呈水管状。
本病属中医学“泄泻”、“痢疾”、“肠风”、“肠毒”等范畴。多因情志所伤,或者过食肥甘,或湿热之体复因饮食生冷以致脾胃损伤,湿热内蕴,下迫大肠,损伤血络,乃见腹痛、腹泻、便下脓血;病久脾病及肾,肾阳虚而见五更泄泻等。故治疗上以健脾肾、清湿热为基本治则。
脾虚湿胜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外因与湿邪关系密切,内因与脾虚最为相关,两者之间又相互影响,所以健脾、运脾、醒脾法则应该贯穿始终。另外,病久瘀滞肠,也是病情迁延不愈的关键所在,应当引起重视。
脾胃虚弱者,可见腹胀肠鸣,腹泻黏液便,面色咣白,神疲乏力,舌淡胖,苔薄白,脉濡。治以益气健脾,升清止泻。方取参苓白术散加减。
常用膏方:
生黄芪克,党参克,茯苓克,白术克,甘草30克,青皮、陈皮各45克,升麻60克,炒扁豆克,山药克,炒薏苡仁克,炒当归90克,煨葛根90克,干姜30克,炒莲子肉克,木香30克,砂仁(后下)30克,桔梗30克,大枣60克。上药共煎,去渣浓缩,加入白文冰克收膏。每晨一匙,开水冲服。
脾肾阳虚者,可见五更泄泻,畏寒肢冷,腰酸乏力,舌淡胖,脉细缓。治以暖脾温肾,固涩止泻。方取理中丸合四神丸加减。
常用膏方:
淡附片30克,生黄芪克,炒白术克,炒党参克,山药克,补骨脂90克,五味子60克,益智仁90克,菟丝子90克,细辛30克,五倍子45克,吴茱萸30克,煨木香30克,干姜30克,煨肉果30克,桔梗60克,炙甘草30克。上药共煎,去渣浓缩,加入鹿角胶90克、白文冰克收膏。每晨一匙,开水冲服。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lgc/9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