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近10年,东欧、拉美以及亚洲国家的IBD发病率增长迅速,成为全球性疾病。目前,全世界约有万女性和万男性IBD患者,且患病率仍在不断攀升。每年的5月19日是世界IBD日,消化界与上海交通大医院沈骏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顾于蓓教授,联合推出“嘉会肠道健康系列”栏目,针对IBD的筛查及鉴别诊断做详细讲解。
沈骏教授:IBD的疾病诊断
IBD最显著特点是在疾病初期无典型临床症状,极易与胃肠道紊乱或胃肠道炎症等相关疾病混淆。当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或体重减轻的非特异性症状、粪便带血或规律性腹泻、排便习惯发生改变等报警症状;此外,处于20~25岁或40~45岁的年轻人,医院进行IBD筛查。就目前而言,IBD仍是无法治愈的,患者一经诊断可能需要终身治疗,为患者及社会带来巨大负担,因此医生对患者的诊断、评估均需谨慎对待。
IBD的评估及诊断是多维度的,需要系统、规范化的方案。具体有哪些检查手段呢?主要包括对患者的临床症状、炎症标志物进行评估,可进行粪便炎症标志物或粪便血液标志物检查,或结合内镜(例如胃镜、肠镜、小肠镜)检查或胶囊内镜检查;此外,IBD患者还存在肠腔外表现或IBD肠外表现,可通过影像学检查或眼底检查等方式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诊断。
由于在肠镜检查前需服用泻剂,因此一部分IBD患者畏惧肠镜检查。关于肠镜检查的诸多疑问中,患者较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lgc/9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