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结直肠黏膜的慢性炎性改变,也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疾病之一。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colitis-associatedcolorectalcancer,CAC)患者肠道黏膜多表现为慢性炎症→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AC的演变过程。
一、CAC的危险因素
1.病程:UC的癌变风险和病程呈正相关,10年内罕见癌变,而随病程增加癌变风险增加,其平均癌变病程约为17年。
2.病变范围:广泛性结肠炎患者CAC发生风险更高,约为普通人群的4.8倍,不同病变范围UC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全结肠炎(E3型)、左半结肠炎(E2型)、直肠(E1型)和乙状结肠-直肠炎。
3.炎症严重程度:黏膜有活动性炎症的患者发生非典型增生或结直肠癌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且风险高低与炎症严重程度(以组织学活动指数(HAl)为分度依据)呈正相关。
4.性别:男性UC患者的癌变风险高于女性。
5.UC发病年龄:多项研究结果提示,UC发病年龄是CAC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发病年龄以患者首次确诊年龄记),而与CAC诊断年龄无明显相关性。其中一项研究表明,幼年和青少年(0~19岁)与青壮年期(20~39岁)发病的患者癌变RR分别为43.8和2.65。
6.合并PSC:UC患者约有21%~80%合并PSC,即UC-PSC。多数研究表明UC-PSC患者的炎症病灶更为广泛,临床表现更加隐匿,癌变风险更高。
7.其他:散发性腺瘤样结直肠癌的风险因素中,一级亲属的结直肠癌病史也是CAC较为明确的风险因素;吸烟、饮食、患者年龄、肠道菌群紊乱等在CAC发病中的作用尚无统一结论。
二、CAC筛查
1.全结直肠镜检查:定期结肠镜检查是预防CAC的有效方法,国际广泛认同及时对UC患者行全结直肠镜筛查并定期随访监测。目前内镜技术主要有常规(白光)内镜、色素内镜、放大内镜、窄带成像内镜和激光共聚焦内镜等。色素内镜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为常规结直肠镜的4~5倍,结合放大内镜更有助于从小凹形态分析辨别出上皮内瘤变病灶。同时,窄带成像内镜对癌变的检出无明显优势,而不推荐作常规使用,激光共聚焦内镜可以提高微小病灶的检出率,但作用范围小,不推荐单独用于大范围筛查。对于首次内镜监测时间,最新中国结直肠癌预防共识意见推荐广泛炎症病灶患者的首次结直肠镜时间为初诊后8-10年,左半结肠炎患者可以在起病15~20年后;而UC-PSC患者因其更高的癌变风险,应于确诊之时开始检查肠镜。确定为E3型(广泛结肠)者隔年复查,20年后每年复查;E2型(左半结肠)隔年复查;E1型(直肠)无需复查4。
2.实验室和影像学筛查:CEA、CA、CA等传统胃肠道肿瘤相关标志物,粪潜血试验及气钡双重造影等检测手段对CAC的筛查意义有限,探索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的血清学标记或是更经济、简便、有效的方法。CAC病理过程中基因不稳定性在CAC早期即可检测,或可作为高危人群无创性筛查的手段,如微卫星拷贝数、p53-mut、p53-LOH、关键基因或microRNA的甲基化水平等。而预后不良相关的非整倍体变异类型,也可能作为LGD/HGD患者优先选择外科手术治疗以改善预后的支持证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yzl/6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