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结肠炎症状 >> 结肠炎中医治疗 >> 正文 >> 正文

红肉吃太多为何增加心血管风险菌群有话

来源:结肠炎症状 时间:2018-12-23
天天吃红肉,菌群产物TMAO飙升

EuropeanHeartJournal

①名健康成人进行一项随机交叉试验,分析吃4周红肉、白肉或非肉类蛋白质对氧化三甲胺(TMAO)等代谢物的影响;②与另两种饮食相比,红肉显著增加了血液和尿液的TMAO含量(均2倍),降低了TMAO的肾排泄率,但增加了肉毒碱及其2种菌群代谢物的肾排泄;③同位素示踪显示,与非肉类蛋白质相比,红肉和白肉摄入可使肉毒碱(而非胆碱)生成的三甲胺和TMAO增多;④膳食饱和脂肪对TMAO或其代谢物无影响;⑤停止吃红肉后,血液TMAO水平逐渐回落。

肠道菌群衍生物氧化三甲胺(TMAO)主要来自膳食肉毒碱和胆碱,TMAO水平长期升高可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但对于影响TMAO水平的饮食模式还缺乏研究。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StanleyHazen团队的一项最新临床研究表明,长期吃大量红肉(富含肉毒碱和胆碱)可增加TMAO生成,并减少其肾排泄率,显著提高血液TMAO水平。该研究首次通过临床试验方法,揭示了膳食蛋白质来源与血液TMAO水平的关系,为常吃红肉促进心血管疾病提供了一种机制,也再次表明少吃红肉是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可行手段。

吃过多红肉和加工肉,是否影响大肠癌患者的生存?

ClinicalGastroenterologyandHepatology

①纳入ISACC中10项研究共例I-IV期结直肠癌(CRC)患者,对诊断前红肉和加工肉摄入量与诊断后患者生存的关联进行汇总分析;②在5.1年的中位随访期中,共例患者死亡(例死于CRC),分析显示,较高的诊断前红肉或加工肉摄入量与I-IV期CRC患者的总体生存,无显著关联;③但I-III期CRC患者中,加工肉摄入量高于中位数的患者,其死亡率显著上升12%。

AssociationBetweenIntakeofRedandProcessedMeatandSurvivalinPatientsWithColorectalCancerinaPooledAnalysis11-23,doi:10./j.cgh..11.

红肉和加工肉摄入与结直肠癌(CRC)的发生存在关联,但是否与诊断后的患者生存情况相关,尚不清楚。近期一项研究对多例CRC患者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发现患者诊断前的红肉和加工肉摄入量,与诊断后5年多中位随访期内的死亡率,无显著关联,但过多加工肉摄入与死亡率上升相关。

Nature子刊:粪菌移植促进IL-10分泌以缓解肠道炎症

NatureCommunications

①接受粪菌移植(FMT)后的结肠炎小鼠体重下降减轻,结肠长度增加,肠炎症状减轻;②FMT处理的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失衡状态明显改善,向正常微生态恢复;③FMT改变小鼠肠道固有层中的免疫细胞比例,并减弱树突细胞、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向结肠T细胞的细菌抗原呈递能力,减少促炎因子表达,而增加抗炎因子IL-10;④治疗性FMT诱导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包括CD4+T细胞、iNKT细胞、抗原呈递细胞)向分泌IL-10的细胞转化,促进肠内稳态恢复。

Nature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粪菌移植可通过增加肠道免疫细胞的IL-10分泌,减弱抗原呈递细胞向结肠T细胞呈递细菌抗原的能力,以改善小鼠肠道微生态,并缓解诱导的结肠炎。

津医科大学曹海龙:粪菌移植治疗癌症的现状与展望(综述)

InternationalJournalofCancer

①肠道生态失调或一些特殊细菌与多种癌症存在关联,粪菌移植(FMT)在癌症及相关并发症治疗中表现出潜力;②FMT用于癌症治疗是通过重建肠道菌群、改善胆汁酸代谢和调节免疫治疗疗效来实现;③FMT可作为各类型癌症(胃肠癌、肝细胞癌、胰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和癌症治疗相关并发症(CDI、GVHD、放射性肠炎)的可能疗法;④FMT尚未在癌症治疗中有明确研究,需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其有效性,可能日后会成为一种有前景的癌症治疗策略。

来自天津医科大学曹海龙团队在InternationalJournalofCancer上发表的一篇综述,详细介绍了利用粪菌移植治疗癌症的潜在机制、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

NAS:菌群个体物种与群落互作和宿主健康的关系

PNAS

①将黑腹果蝇的核心肠道微生物进行组合并定植无菌苍蝇,测量菌群丰度和苍蝇健康性状;②苍蝇促进细菌多样性,反过来又加速了发育,繁殖和衰老;③发育和繁殖对菌群互作的依赖性最小,而宿主寿命和微生物组丰度高度依赖于菌群互作;④涉及多种属的高阶相互作用取决于性状,相同的相互作用影响多种性状,反映了生活史的权衡;⑤肠道中菌群互作与与肠道微生物组中的个体物种一样重要。

肠道细菌可以影响宿主健康的关键方面,例如发育,繁殖力和寿命,而宿主反过来可以塑造肠道微生物组。然而,尚不清楚微生物组内个体物种与群落相互作用在多大程度上与宿主健康有关。PNAS最新研究揭示了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塑造宿主健康。这些相互作用通常与个体物种本身具有相同的量级,表明相互作用可能与肠道微生物组中的个体物种一样重要。

种族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PLoSBiology

①纳入美国肠道计划与人类微生物组计划两个项目中个健康个体,分析种族对肠道菌群的影响;②两个项目中同时发现了12个科或者属水平的细菌受种族影响;③其中大部分细菌,包括遗传力最高的Christensenellaceae,均已被报道与宿主基因遗传具有相关性;④共现性分析表明这些细菌可以形成具有相似功能(发酵及产甲烷代谢途径)的微生物团簇;⑤这些发现为肠道微生物参与影响种族间的健康差异提供了假设依据。

PLoSBiology近期发表一项美国研究,对美国肠道计划和人类微生物组计划中4个种族近人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种族与肠道菌群存在关联,其关联性甚至超过BMI、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并鉴定出至少12个细菌类别的丰度显著受种族影响,这些发现提示,一些与种族相关的疾病中,肠道菌群可能有潜在作用。

米田共”在哺乳动物(裸鼹鼠)育儿中的重要作用

PNAS

①裸鼹鼠是由一只女王雌鼹鼠繁衍的一类具有同蜜蜂、蚂蚁一样生活方式的群居哺乳动物;②工鼠只在女王产后时才会对幼鼠的发声做出反应,在此之前,在女王怀孕期间,工鼠粪便中雌二醇浓度同女王一致,呈逐渐上升状态;③工鼠对下属幼犬发声的反应是通过口服怀孕后女王的粪便引起的,且通过给工鼠直接口服雌二醇药丸也能引起这种行为;④女王鼹鼠可以通过雌二醇的释放控制并影响工鼠对幼鼠发声信号的反应水平,进而促进工鼠照顾幼鼠。

PNAS上的一篇很有意思的研究。发现裸鼹鼠通过进食女王的粪便,激活群体中工鼠照料幼崽的行为。

农科院饲料研究所:枯草芽孢杆菌DSM改善肉鸡的肠道结构及菌群组成

ScientificReports

①枯草芽胞杆菌DSM影响肉鸡肠道结构和菌群组成;②补充DSM可增加肉鸡平均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提高肠绒毛高度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③补充DSM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盲肠内菌群组成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DSM增加盲肠中厚壁菌门、克里斯滕森菌科和柄杆菌科的丰度,降低拟杆菌门丰度,并减少了部分潜在有害细菌的丰度;④DSM改善肉鸡盲肠菌群互作模式,但对代谢通路的影响很小。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ScientificReport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补充枯草芽孢杆菌DSM,可显著改善肉鸡的肠道结构,并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减少有害细菌的丰度。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白芷酊治白癜风效果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yzl/4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