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医公开课第期中医打造个人品牌的助推器
慢性结肠炎的通因通用
慢性结肠炎,全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称白痢、痰痢。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为肠道感染(为急性细菌性痢疾等)的后果,常因情绪激动,劳累,饮食失调。继发感染而复发。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湿热蕴结大肠。日久伤及脾肾所致。临床常有腹痛,腹泻下脓血,里急后重,反复发作,人渐消瘦等表现。早期常见湿热下注之证,日久不愈常见脾虚湿盛、脾肾阳虚之证。例如:
胡某,男,58岁,干部。
患腹痛腹泻夹有脓血。服抗生类药效果不显,前来求治。
自诉大便稀溏,有大量粘液,时有脓血,里急后重,腹痛,发热,口苦而粘。诊其舌红、苔厚腻,脉细滑。查其左下腹有压痛,并可触及到条索状物。大便培养细菌阴性、纤维结肠镜检查诊断为“慢性结肠炎”。
综合分析此乃湿热下注,治当清利湿热。处方用三黄泻心汤加黄柏、赤芍、地榆、藿香、厚朴、石菖蒲、枳壳、广木香、甘草,水煎服。
并配以秦皮、地榆、蒲黄、山薄荷,水煎保留灌肠。
5剂后,脓血渐少,里急后重缓解,但大便仍溏,粘液未尽,加车前草、木通,续进15剂后,大便成形,不夹粘液脓血,左下腹无压痛。
本例慢性结肠炎病似痢疾,但大便培养细菌阴性,故抗菌药不效。
病在初期,多为湿热交感,下注于肠所致。正如《张氏医通》谓:“白痢初起,里急后重,预欲登囿,及去而所下无多,才起腹中复急,皆湿热凝滞所致。”治当清除肠道湿热浊邪。此证湿热俱重,除选用清热化湿之药外,还佐以利尿、攻泻之药及灌肠之法,通因通用,才能湿热俱除,气血得和,泻止痛解而病愈。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欧阳锜》(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由明医公开课整理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投稿请添加大头18
”点击下方图文或者文末“阅读原文”,即可了解哦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yzl/1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