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三片姜,胜过饮参汤”、“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是民间流传已久的防病保健谚语。中医认为,姜是助阳之品,于是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
姜含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之功。三伏天吃姜是治病的关键,姜能去除体内的寒、风、湿、暑、燥、火,吃姜后再吃其他食物进行冬病夏治就会变得很简单!
那么三伏天具体要怎么吃姜才能让它发挥效用呢?这里给大家推荐最有效的两种吃法。
生姜两种吃法。祛湿邪,治病更容易1、含姜片
1、将生姜刮去皮(姜皮属凉性),每天切四五片生姜(切得像厚纸一样薄,切得太厚,很辣),放在碗内。
、每天早上起来,先饮一杯开水,再用开水冲到盛有姜片的碗中消毒处理,然后将姜片放在嘴里慢慢咀嚼,含10~30分钟。
3、将姜片咬烂,让生姜的气味,在口腔内散发,扩散到肠胃内和鼻孔外。、醋泡姜
1、生姜切片。
、把切好的姜片放到一个罐子里,倒入米醋或陈醋。
3、醋倒满,醋一定要没过姜片,不能让姜片露出来。
4、取一小块保鲜膜,折叠成一小块。
5、把叠好的保鲜膜包裹在罐子口上。
6、盖上盖子,密封结实。放到冰箱里一个星期后就可以吃了。
食用方法:每天~4片,早晨吃最好,长期食用效果最好,不仅能祛湿邪,还能抗衰老、延年益寿。
3温馨提示1、所有器皿不沾油,遇油易坏。
、可用陈醋米醋浙醋等一切你喜欢的醋,但必须是酿造而非勾兑。
3、醋内如不加糖,感觉牙能酸掉,加点冰糖或者蜂蜜吧。
三伏天是一年中吃姜的最佳时机,千万不要错过!另外,三伏天在饮食上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一起来看看。
4三伏天饮食秘诀1、伏天虽热不可贪凉
夏季养生最重要的是不能贪凉,比如,吃太多冰饮、雪糕,贪凉伤阳气,人体容易生病。过于贪凉,可导致阴暑,症状是:头痛、怕冷、心烦,肌肤发热、恶寒、食欲不振。
一旦出现阴暑症状,可以服藿香正气水,服完后略微出汗,即可退热。如果是小孩,还可用不含酒精的藿香正气水洗澡,每次1~瓶,兑入洗澡水中即可。
、三伏吃羊肉,逼走体内寒气
把羊肉这种常见的冬令补品放在三伏天来吃,其实是很有“讲究”的。现在人们容易贪凉,导致消化道功能紊乱,空调会带来全身肌肉关节疼痛。
这个时候适当吃点暖性的羊肉,有利于发散滞留在体内的寒气,疏通筋脉。如果你整晚地吹空调,早上起来觉得头很痛,饮食中吃点羊肉就缓解了。
3、三伏吃鸡肉,补充恢复体力三伏天,为什么要吃鸡肉这些高脂高蛋白的食物呢?这是因为人在三伏天时,体力消耗增大,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适当吃些鸡肉等高蛋白的食物,有助补充体力,挺过这段难熬的日子。鸡肉中含有大量蛋白质的,非常适宜人体消化,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帮助恢复体力!
三伏天要扶阳
即能祛病、又能强健身心
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尤其是“三伏天”,此时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吸收。此时治疗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以热治寒、鼓舞阳气,驱散体内寒气,调整阴阳,从而达到减少冬季发病频率或彻底根治疾病的效果。
在“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针对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痛、冻疮、手足发凉、和女子宫寒、以及脾胃虚寒类疾病有显著的疗效。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lyy/6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