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colitis
概述
概述
地图
网页
应用
更多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_概述
溃疡性结肠炎是炎症性肠病(IBD)的一种。IBD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异常免疫介导的肠道慢性及复发性炎症,有终生复发倾向。
机制
①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
②肠道菌群参与
③启动持续的、发作与缓解交替的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反应
④肠黏膜屏障损伤、溃疡经久不愈、炎性增生
病理改变
知道
地图
网页
应用
更多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改变?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改变?的搜寻结果
1个回答-
提问时间:年1月14日
[最佳回答]病理改变主要可以从大体和镜下两个方面进行观察。
1.镜下观察
(1)活动期UC:炎症位于黏膜及黏膜下层,固有层内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隐窝脓肿,杯状细胞减少,潘氏细胞化生,上皮脱离形成表面溃疡,黏膜层淋巴滤泡增生,黏膜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2)炎症消退期UC:上皮细胞再生,上皮连续性逐渐恢复,杯状细胞数量恢复,炎症细胞浸润和隐窝脓肿减少。
(3)缓解期UC:黏膜广泛萎缩,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隐窝数量减少,隐窝分支,排列不规则,隐窝上皮可出现潘氏细胞、幽门腺细胞化生和内分泌细胞增生。
具体改变如下图:
(低倍镜下肠黏膜发生充血,炎症细胞聚集以及发炎)
(镜下病理改变:大量炎症细胞聚集)
2.大体观察
(1)活动期UC:黏膜表面呈弥漫性、大小一致的细颗粒状充血,呈暗红色,常伴有点状或斑块出血,可见浅溃疡,严重溃疡在临近黏膜间潜行,使表面黏膜脱落,或穿透至黏膜肌层。广泛溃疡间残留的黏膜岛形成假息肉(pseudopolyp),肉芽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增生使假息肉融合成黏膜桥。
(2)炎症消退期UC:黏膜面呈颗粒状,可有炎性息肉,充血、出血不明显或消失.
(3)缓解期UC:黏膜皱襞消失,黏膜面变得
萎缩、光滑。
病理撷趣……条好评
UC并发症
①中毒性巨结肠:
②直肠结肠癌变:炎症组织-异型增生-癌变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
(1)血液检查: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增高、血沉加快、CRP增高
(2)粪便检查:镜检见红细胞、脓细胞、巨噬细胞(急性发作),病原学检查排除感染性结肠炎。检测钙卫蛋白(calprotectin,来自N和MΦ的炎症标记物)。(3)自身抗体检查:血清中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阳性可辅助诊断。
(4)结肠镜检查:鉴别诊断UC最重要的手段。检查全结肠和回肠末端,取组织活检。内镜下的重要改变有:1)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弥漫性充血、水肿,伴有出血。2)弥漫性糜烂或多发性浅溃疡。3)慢性病变可见假息肉、黏膜桥,结肠袋变钝甚至消失。
(5)钡剂灌肠造影、CT、MRI结肠显像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
药物治疗
(1)氨基水杨酸类:柳氮磺吡啶、奥沙拉秦、美沙拉秦
(2)糖皮质激素
(3)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
(4)英夫利西:人鼠嵌合的TNF-α单克隆抗体(Fab段为鼠源,Fc段为人源)
经手术或者药物治疗后,轻,中程度的溃疡性结肠炎拥有较好的疗效,而对于重度情况则预后较差并有可能转化为癌症的可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lgc/1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