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出院,一早我就开始收拾东西了。心情有点复杂。一个月下来,跟这里的医生、护士、护理员和病友一起对阵病魔,就像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士,有种特殊的感情,说不清……医院林立,软硬件服务质量大幅提高,而且我之前几十年都没怎么住过院,所以见识少。可能有些大惊小怪的地方,大家请见笑。先说硬件其实协和的住院楼都是旧楼改造的,所以硬件医院。但很多至关重要的细节都是考虑周到的。比如厕所虽然小,却装有给行动不便的人的扶手。还有独立的水龙头方便冲洗尿壶之类的东西。座便器前面的墙上装了紧急呼叫按钮。24小时热水供应可以随时洗澡。开水房和垃圾房完全分开,相隔很远。不允许在开水房洗碗筷,避免交叉感染。每天都有清洁工来打扫得一干二净。有空的时候,她甚至会把厕所的墙都狠擦一遍。她怎么会想到?全国的病人都往协和涌,所以协和挂号确实难。网络挂号、电话挂号失败之后,我老婆通过电话约了国际部的号(我原先以为国际部的只接诊外宾呢!土吧)。吕红大夫在国际部给我看完之后,就告诉我以后可以在她出特需门诊的时间去找她加号——复诊就有保障了。我复诊了两次,终于下定决心住院治疗,她立即给我开了一堆化验单,然后就查出来我有巨细胞病毒感染。必须先消灭这个才能继续治疗。我嫌协和离家远,医院住院抗病毒(输液三周)。巨细胞病毒很可能就是在这里用激素时激发出来的。县医院医生拿着协和化验报告单说:“她怎么会想到给你查这个呢?其实我们这边也能查……也有这个药……”我只能笑而不语。医术有高低,经验有差距呗。问到底,跟到底入住协和,首先就是管床大夫王敦煌来询问病情,做例行检查。让我吃惊的是:看上去年纪轻轻一个小帅哥,竟然打破砂锅问到底,站在床边近一小时,不厌其烦地问了我从头到尾五年的病史,然后还加了我的,让我把以前的肠镜报告,现在吃的抗抑郁、抗焦虑的药都拍照给他。第二天,副主任医师吴晰又来跟我详细谈病情,讨论治疗方案。因为家属不在,第三天她又约好时间,跟我老婆谈了一遍。这两次谈话,都绝对不止三五分钟。实际后来吴大夫一般下午会单独查房,有什么问题,她都会很耐心地跟我讨论、解释,丝毫没有不耐烦的意思。主任医师王莉瑛大夫也在第二周来过一次大查房。我只看过她两次门诊,她却还记得我,笑呵呵地问我要不要做手术,我的治疗目标是什么。还真听我瞎说了一气。然后转身对吴大夫说:“他目标很高啊!”笑呵呵地继续查房去了。之后虽然王敦煌大夫换班去了西院,我由2床换到22床,负责我的始终是吴大夫和换班过来的崔大夫。医院,床位一换,管床医生和责任医生也换了,显然协和的这种机制更能保证医生对病人的充分了解和负责。就是不给药!入住协和当天晚上,我又开始发烧了。找值班大夫来看,她立即安排了验血,询问是否还在打冷战、感觉发冷。然后她告诉我:如果还在打冷战,觉得冷,那体温就还会升高,先用湿毛巾物理降温,只要不烧到太高造成晕厥就行。结果当晚我找了大夫三次,她就是不给药。直烧到38.4,她才给我开了半片药,吃完之后出了点毛毛汗,我就睡着了。第二天上了抗生素,晚上最高烧到38.1,晚9点的甲硝锉滴注开始之后,烧就退了。之后的日子就再没有发烧。隔壁床的老爷子,切完结肠息肉当晚一切正常。正看报纸,忽然打冷战,然后就开始发烧。医生赶来,也是先验血,然后给上了葡萄糖和抗生素。老爷子很不爽,觉得值班的年轻小医生太啰嗦,从发作到给药搞了快一小时。但我想,同样是发烧,给药时间点、给药内容都不一样。看病就给药的,那才不是好医生。善意的坚持说起做肠镜,很多病友都谈之色变。但入院第二天,吴大夫就说准备下周给我做一次肠镜。我说至少等到治疗有一定成效了再做肠镜确认情况吧,我半年前刚做过,报告也在手上。她说:一是已经过去半年,情况可能有所变化;二是肠道是一个整体,我不能凭报告上那几张照片和两行字去判断你的病情。我需要进去看,才能有直观、完整的印象。三是考虑到你的病情比较重,我们只做个局部的。不喝泻药,只灌肠,然后看看直肠和乙状结肠部分就行。一席话下来,我竟无言以对,只好同意做这个肠镜。因为已经禁食一周,所以我只灌了一次肠,就做好了肠道准备。这时已经是中午,医生们纷纷下班吃饭,护士站的人都走空了,吴大夫还是坚持要给另外两个病人和我做完肠镜。我最后一个战战兢兢地走进去——满屋子的大机器,就剩下吴大夫和一个中年护士还在忙。吴大夫放下手里的半杯豆浆,扭头招呼我,即使戴着口罩和帽子也能看出她已是满脸倦容。我一时间就不紧张了,滚上台去,死抓着床档坚持完成了这次肠镜。检查结果是吴大夫认为情况比她预期的要好,所以之前的激素治疗应该是有效的,应该坚持。后来的治疗进展也确实证明了激素的疗效。医院住院时是什么情况呢?“大夫我想出院。”“你的药还没用足疗程。”“我实在住烦了,回家也能睡得好点儿。”“那你给我签个字。”然后每天十次脓血便的我就出院了!其实他们都是实习生!“其实他们都是实习生!”病人私下常常议论。事实确实如此。很多的年轻的管床大夫都是实习生。他们负责日常开药、安排检查、整理病历等等琐碎的工作,然后与副主任医师讨论,调整治疗方案,落实执行。每天早晚他们都会在副主任之前先来查一次房,然后再随同副主任查房。粗看起来,他们就像是跑腿的,实际并不那么简单。因为使用激素和大量输营养液,我在入院第六天就开始下肢浮肿。体重由55公斤迅速攀升到58、60、61、62.5……管床医生虽然早就要求我记出入量,监控每日出入体内的液体情况,但我嫌量杯脏,一直是瞎估,没有给出正确的数据。一晃四天过去,脚已经肿得像馒头,趾头都弯不过来了。这天晚上刚熄灯,三个医生忽然闯进来,一看就是实习生。领头一个扎着马尾的女生劈头就问:你是不是出入量数报得不准?进出数差了两千多!然后仔细按捏检查我的腿脚,询问我的具体感觉,是从哪天开始浮肿的……我给他们看我的日记,说可能也跟我长时间坐着也有关。他们立即想到可以把脚垫高,促进血液回流。领头那个女生一弯腰,咔啦咔啦就把床给摇起来,然后三人七手八脚地给我垫上被子,让我躺好,问我感觉如何。当时的确就舒服很多了。不一会儿,护士就来给我打了利尿针,后续的日子也加上了利尿药。一周后我的浮肿完全消失,体重恢复正常。顺便说一下:不论周末还是夜班,协和的管床大夫都会专门带值班大夫查一次房。值班大夫了解病情之后,似乎还在办公室检查了每个人的病历、数据。说是值班,其实更像一次小规模的部队换防。病人的情况被陌生的医生重新检查一遍,更容易发现漏洞。所以才有了上述的一幕。事实上,我下肢浮肿的五天里,至少有三组值班医生到这个情况,跟我强调要准确报出入量,还根据情况调了两次药。医院,大夫值班就是值班而已,你不找他,他不找你。继续说实习生。入院第二周,我开始口服营养粉剂,结果肠道不耐受,症状明显加重。于是换了一种营养液。但一天喝下来,症状又加重了。我立即跟大夫反映,想再换一种。大夫有点犹豫——其它的营养液口感更差,搞不好就要鼻饲了。吴大夫说:你喝慢点,正常人喝营养液也很容易有肠胃反应。用水1:1稀释过后再喝。管床崔大夫附和了一句:小斟。我听得迷糊,心里还是怀疑。一众医生们继续查房去了,我床前却还站着个人——又是那个马尾女实习生!“你是不是一天三顿大口大口喝的?”又是劈头就问。“……是啊,我饭后喝。”“高浓度高摄入度的营养液本身就容易刺激肠道蠕动,造成腹泻。我们以前遇到过这种病人。”她直盯着我,“你得‘舔着喝’!”……于是我开始尝试以ml/小时的速度“舔着喝”稀释过后的营养液。果然症状减轻了!后来我在网上查到,这个实习生来头不小——罗涵青: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年奖学金获得者,出生中药世家……这个身材瘦小的实习生,总是穿一双平底运动鞋,抱着病历本,风风火火地在病房间里咚咚咚地走。年轻人的闯劲,加上专业知识和经验,真是前途无量!什么她都管!说完医生,再说说护理吧。护士真心不用说,随叫随到,态度非常好。隔壁床老爷子血管细,有一次跑针了,胳膊肿胀,大小护士几乎全来看了一遍,出谋划策,把老爷子照顾好。我则是有两回要去取快递,让她们帮忙临时封针停液,她们都毫无怨言。病房里面有几位穿蓝色制服的中年妇女,是原先我医院没见到过的。她们是护理员。负责每天早起钟点来拉开窗帘,然后是叠被子、刷床单、擦桌子、窗台,晚上更换病号服、定期更换卧具等等。最晕倒的是每晚来询问是否需要换病号服,还会问你要不要泡脚!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难道是个内部创收服务?结果是不收费,护理员会帮你打热水而已。不收费,反倒不好意思享受了。但她们总是笑着说:别客气!每晚每晚地来问。我晚上灌肠保留不住,漏出来弄脏了床单两次,还有一次发傻,把水放床上弄洒了,她们都给及时更换,毫无怨言。领头的护理员身材高大,正面顶我两个,侧面顶我四个都不成问题。这是个典型的北京大姐,做事不紧不慢,拎着一张雪白的抹布走路,恍惚间都有点格格的感觉。工作却一丝不苟,经常一边干活儿,一边细心指导手下的另外两个大姐:“你这不弄好,护士长不该说你啊?”“这头露出来这么些,就不对。”“你别光嘴上说是,你得往心里去……”听得我又吃惊又佩服又觉得有点好笑。她嗓门很大,却讲话很轻。时不时你就能听见她在招呼一些跟她的工作有关无关的事儿。“家属别在开水房里洗碗,屋里洗。这得预防交叉感染。”“床上不能放包,都放外面柜子上。”“护士,22床没液了!”一会儿护士端着药走进来,我才想起来22床就是我!家属在开水房洗碗她管,病人乱放行李、晾晒衣物她管,都是好言相劝,告诉你该怎么办。有一次家属在休息时间非要进入,跟保安冲突起来,她也是第一时间赶到,心平气和地帮忙调解。隔床的一位老大爷,在出院那天早上,因为订餐错误的问题跟送餐的小丫头发起火来,她比护士还先到,最后亲手把老爷子扶上床……“从我住院第一天开始,她态度就很生硬!”老爷子躺在床上还不依不饶地投诉送餐小妹。而在我看来,其实……也许只是因为其他人的态度都太好了。尽心溃结是一种起因不明的病,饮食、精神压力、擅自减药停药都可能造成复发,所以病人自己深入了解这个病,至关重要。否则,一出院,吃错顿饭就能复发。但出院之后的事情,医院哪管得着?协和在这方面做了什么呢?考试!有一天我回到病房,发现责任护士正坐在床边,给隔壁床的疑似克罗恩病人考试!“饮食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啊?”“哪些东西不能吃啊?”“艾迪莎是起什么作用的呢?”“培菲康是什么药呢?”…………病人答不上来,护士就一一详细讲解。对于我这个重度焦虑、重度抑郁的,吴大夫则主动安排了心理科医生来会诊,给我调整了药,还约了以后的门诊。之前我怀疑因激素而诱发了青光眼,也是很快安排了眼科会诊。消化科的配餐是跟营养科合作设计的。有专门的流食、半流食、少渣普食套餐。实际试吃发现,确实是低脂、少渣、少油、少盐,更没有什么辣椒之类的刺激物,味道也还可以。送餐一律盒装避免污染。餐盒上贴着标签,标明了热量、蛋白质、脂肪,方便病人核算。对于溃结病人来说,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告别:完美的善后其实吴大夫昨天下午又一个人来查房,已经跟我算是告了别。她主动告诉了我她出门诊的时间,教我加了她的“云病房”。通过这个,我可以申请加号,还可以获知临时停诊通知,甚至申请电话咨询……然后她给我写下了复诊时应该先做的检验检查项目(医院提前做)。这样一来,我就不必发愁复诊挂号,不必担心停诊白跑路,医院先开单子再做检查再就诊,耗去一整天……在呆板的医疗体制下,她借助新技术给病人打通了一条绿色通道。而且今天你是她的病人,你就永远是她的病人了!这是多大的一颗定心丸哪!医院。如果说我对协和有一丝留恋,那绝对不是因为它的名声、它的高楼大厦、它的仪器设备或者进口药品,而是因为协和里那些技术精湛,敬职敬业,尽心尽力的人!本文作者GunDanKJ希望能结识到更多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一起对抗病魔!微博:溃疡性结肠炎调养溃结调养Q群:
或扫描以下:
作者在文章提到的云病房正是杏树林病历夹里面的云病房,目前绝大部分医生都在使用,方便了患者与医生沟通,更方便医生管理患者: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病历夹,零距离接触云病房!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苏孜阿甫片价格白癜风治疗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lfa/2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