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结肠炎症状 >> 结肠炎中医治疗 >> 正文 >> 正文

把ldquo慢性结肠炎rdquo

来源:结肠炎症状 时间:2021-2-28

陈某,女,41岁。

主诉:大便干硬成团,排便困难半年。大便4~7天1行,粪便多呈球状,有时需服泻药方能排出,伴有左下腹胀、口干、口腔溃疡、头晕、乏力、纳少。

查:面色无华,精神不振,舌质红,苔薄白。

纤维肠镜检查报告:乙状结肠、直肠慢性结肠炎。辨证:津伤肠燥,阴血不足,治以滋阴养血、润肠通便。

药用:南沙参、生地黄、玄参、天冬、麦冬、生黄芪各20g,枳实15g,川石斛20g,当归10g,郁李仁、火麻仁、瓜蒌仁各20g,焦山楂10g。

7剂水煎服。嘱患者饮食清淡、多食胡萝卜(煮熟)和蔬菜,忌辛辣刺激之品,戒咖啡、浓茶、牛奶。

二诊:大便2~3天1行,大便软或稍干,排便欠畅,腹胀、口干减轻,口腔溃疡已愈,精神好转、饮食增加。续守原方7剂。三

四诊:大便软,每1~2日1行,排便通畅,微口干,精神进一步好转,纳香。嘱守原方14剂以巩固。

注:以上药方仅供参考,如需使用请咨询医师。

慢性结肠炎的患者中有不少肛门坠胀、有里急后重、排便后便意不尽的患者。这些患者的大便往往并不干,多为稀溏,甚至每日大便2-3次。因为排便困难,而当作便秘服用通便药,虽然服通便药后大便会变得畅快些,但停药后症状依旧,甚至排便更加困难,时间长了还会形成对通便药的依赖性,治疗更加困难,形成恶性循环。这种所谓的“便秘”多发生在肛管或直肠炎症的情况下,因为肠壁炎症的刺激,造成坠胀、便意感。这种便意感,并不能因排便而消失,所以病人感到排便困难,排便后便意仍不消失。但通过治疗肛管、直肠的炎症,肛管直肠的炎症消退后,这种排便不畅的感觉就会逐渐消失。因此,这种情况下的治疗重点应当在“慢性结肠炎”上,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任何肠胃疾病疑问,可免费咨询郭老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yzl/7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