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本病可能与遗传、感染、精神因素和免疫机制异常有关。1.免疫因素:研究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肠黏膜存在异常的上皮细胞,分泌异常黏液糖蛋白,正常防御功能被削弱,影响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使一般不易通过正常肠黏膜及对人体无害菌群、食物等抗原,可以进入肠黏膜,激发一系列免疫反应与炎性变化。2.氧自由基损伤:在肠内黄嘌呤氧化酶等作用下,导致大量氧自由基形成,损伤肠黏膜。3.遗传因素4.感染因素:可能与痢疾杆菌或溶组织阿米巴感染有关。5.精神因素:应激事件、重大精神创伤后可诱发本病,病人常有焦虑、抑郁等表现。临床表现起病多数缓慢,感染、精神刺激、劳累、饮食失调多为本病的发作诱因,病程长,可迁延数年,常有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症状1.消化系统表现:腹泻,轻者每日排便2~3次,重者可达每日10余次,粪便呈黏液、脓血便,甚至血便,常有里急后重感觉。2.全身表现:发热,重者可有高热、贫血、消瘦、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低蛋白血症及营养不良。体征病人呈慢性病容,精神差,消瘦、贫血貌。轻病人可有左下腹轻度压痛;重者常有明显腹膜刺激征。如出现反跳痛、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等。对于重病人应警惕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的发生。并发症1.中毒性巨结肠。2.直肠结肠癌变。3.直肠、结肠大量出血、肠梗阻、肠穿孔等。治疗原则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急性发作、缓解病情、减少复发、防止并发症。一般治疗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保持心情平静。病情严重者应禁食,给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轻、中度者可给予流质饮食。对于腹痛明显病人可服用阿托品。药物治疗1.柳氮磺吡啶(SASP):一般作为首选药物,适用于轻、中型或重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已有缓解者。2.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暴发型或重型病人,常用氢化可的松~mg静脉滴注,待病情稳定后可改为口服泼尼松,随病情好转可逐渐减量。3.免疫抑制剂: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对糖皮质激素依赖的病例可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或巯嘌呤。●★●★●★●★●★●★●★●★●★●★●★●★●★●★●★●★●★●★●★●★●★●★●★●★往期回顾
护理程序
护士职业防护—职业损伤危险因素考点解读—慢性胃炎病人的护理考点解读—口炎考点解读—成人心脏骤停的护理扫码入群可以第一时间知道护士资讯哦!还可以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成长!●★●★●★●★●★●★●★●★●★●★●★●★●★●★●★●★●★●★●★●★●★●★●★●★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yzl/7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