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瘫,亦称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中医亦称“口僻”。多由卫阳不固,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气血运行迟涩,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周围性面瘫发病突然,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不能作皱额、闭目、耸鼻、鼓颊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病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少数病人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等。如治疗及时得当则很快恢复健康,否则留有后遗症。只有通过选择恰当的穴位、施以科学的针灸手法,才能做到预后更明确、疗效更肯定。
1面神经麻痹发病原因及病理多数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复感风寒,导致面神经营养血管痉挛收缩,使神经缺血水肿受压而中风,最终脱髓鞘及轴突变性改变,神经失去应有功能不能支配相应肌肉运动而瘫痪。
按中医理论,以单侧为例,阳明内蓄痰浊,太阳外中于风,风痰阻于头面经络,则经遂不利筋肉失养,故不用而缓,无邪之处,气血尚能运行,相对而急,缓者为急者所牵引,故口眼歪斜,治宜去风痰逐瘀血,止痉挛,通经络。则痛可愈。
其次,是肝肾阴虚,风阳上亢。再次是七情六欲,还有内囊受损、颅内出血、颅内肿瘤、感染(如耳廓带状疱疹)、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肿瘤(如听神经瘤)、外伤(如碰摔伤)、中毒(酒精)、代谢障碍(如糖尿病)、营养缺乏(如神经B族)、免疫障碍,血管机能不全,先天性面神经发育不全等诸多因素。
2选穴原则面部属于阳明、少阳经循行之处,又因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故取穴以阳明经为主,循经取穴,激发经络之气。鼓舞阳明经气,促进气血运行,通经活络,直达病所。
选穴以手足阳明经和面部穴位为主。张林昌选取主穴:牵正、翳风、禾髎、地仓,均取患侧;眼不能闭合配阳白、太阳,流泪配睛明,鼓腮困难配颊车,久病体虚加足三里。刘萍根据面神经出入走行部位和经络循行治疗周围性面瘫,腧穴主治作用取穴,即患侧阳白透鱼腰、地仓透颊车、承浆透颊车、地仓透迎香、下关、太阳、牵正、翳风、风池、健侧合谷。祝才银取患侧睛明、地仓、颊车、水沟、牵正、劳宫、对侧合谷治疗周围性面瘫。李世君以神庭、印堂、人中、阳白、太阳、地仓、颧髎、迎香、牵正、合谷(对侧)为基本穴,病程在1周以内加风池;肝胆火盛型配足临泣、外关、太冲;气血不足型以及病程在20天以上者,配用足三里、三阴交等;病程在2个月以上者或伴发面肌抽动等情况,在配用足三里、三阴交、解溪的基础上,面部患侧对应取穴治疗。用此法治疗例患者,痊愈83例,显效11例,好转5例,无效1例。董媛选取阳白透鱼腰、太阳透承泣、颧髎透人中、颊车透地仓,每次选用1~2个配穴,随症加减,听觉下降取翳风、听宫;口?流涎者取人中、承浆;耸鼻不能者取迎香透睛明。例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痊愈90%,好转10%。
3针灸时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但近几年来,学术界对治疗的最佳时机存在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面瘫急性期是否能够针刺治疗尤其是在患部进行针刺。目前,西医及针灸界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急性期针刺只能加重病情,故主张在发病1周内不能针刺治疗,尤其不宜强刺激或用电针。朱春华等将面瘫病程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发展期,指发病后1~7天;第2阶段为静止期,指发病后7~20天;第3阶段为恢复期,指发病20天以后。认为针刺治疗本病的最佳时机是静止期。因为发展期机体与病邪正处在抗争阶段,该时期筋脉空虚,正不胜邪,局部取穴易伤正气,会导致虚则更虚、邪盛更盛的局面。位孟元等认为在面神经炎急性期,神经正处于急性炎症水肿阶段,若用电针连续刺激,会使神经组织水肿加剧,使面神经受到进一步损害。对于上述观点,另有一些医家则持有不同见解,认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愈早愈好。何聪针对面神经炎急性期属针灸禁忌的说法观察了针灸治疗急性期面神经炎的疗效。结果发现,患病后接受针灸治疗越早者痊愈率越高。因而认为面神经炎急性期不仅可以用针灸治疗,而且宜早不宜迟。李国臣也就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时机及急性期能否应用针刺和电针的问题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发现,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不仅可以应用针刺和电针,而且是针刺和电针治疗的良好时机。治疗愈早治愈率就愈高,同时疗程也明显缩短,只是需要严格掌握最佳适量刺激。刘胜认为周围性面瘫的早期可以进行针灸治疗,只不过要注意手法的轻重。对于发病前2周内的患者以及面神经测定提示轻中度变性的患者,由于神经依然有活性,针灸治疗时以轻刺激为宜,以补、以灸为主;而对面神经重度变性的患者,针灸治疗时则应以强刺激为宜,以泻为主。
郑晖等检索出-年针灸治疗面瘫的相关文献篇,分析研究表明,针灸早期介入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并推荐使用电针或毫针剌结合灸法进行治疗。
由此不难看出,早期及时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是疾病恢复的关键,但同时要注意不伤元气,以防耗气伤血。
4针灸治疗方法4.1毫针疗法
(1)常规针刺法
病之初期,邪气盛,正气足,以实证为主,治宜用泻法,以祛其邪,每日1次,留针30min;病之后期,外邪已祛大半,正气亦损,酌情施以补法或平补平泻法,隔日1次,留针30min。无论急性期、缓解期,还是后遗症期,面部穴位手法总以轻灵为好。尤应注意在急性期面部腧穴宜浅刺、弱刺激,不宜用透刺、强刺激,刺激量要小。陆晓红以祛风通络,调和气血法选患侧地仓、颊车、阳白、下关、翳风、风池、合谷(双侧)为主穴加上配穴,然后在各穴上施以不同手法治疗50例。结果,痊愈12例,占24%;显效16例,占32%;有效18例,占36%;无效4例,占8%,总有效率92%。起效时间最短为5天,一般10天左右均可改善临床症状。
(2)浅刺法
一些医家认为周围性面瘫病位主要在络脉、经筋和肌肉之间,部位比较表浅,所以针刺深度宜浅不宜深。用毫针浅刺法治疗本病,痊愈率在85%~98%之间,总有效率在97%~%之间。刘敏还对浅刺多针法和西药疗法治疗面瘫进行了对比观察,发现浅刺多针组疗效优于西药组,同时通过观察针刺前后肌电图的即时变化,发现针刺对面神经有即时的良性调整作用,可以提高神经的兴奋性。
(3)透刺法
是临床上治疗面瘫的常用针法。它不仅能促使气至病所、显著增强针感,而且在面部经筋相应穴位上进行的同经间或异经间的经筋透刺,还能更好地激发相关经筋之气,从而达到疏调三阳经筋、恢复经筋功能的作用。邱晓虎对临床收治的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使用该法,痊愈38例,愈显率达92.0%。
(4)其他特殊刺法
刘晓娟以毛刺、盘刺法治疗面瘫患者65例,发现盘刺刺激眼睑下缘,可增强眼轮匝肌的收缩功能,进而纠正下睑外翻,改善流泪症状。毛刺法刺阳明经、少阳经之皮部,可调和营卫,养血柔筋,以解决面部板滞不舒。杨改琴等应用缪刺法配合点穴治疗顽固性面瘫例,其中痊愈88例,总有效率为98.3%。张忆平用滞针牵拉法治疗顽固性面瘫50例,疗效较满意。认为久病入络,气血瘀阻,滞针牵拉法可加强行气活血、疏通经络之功能,使顽固性面瘫的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林海瑞等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顽固性面瘫,发现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法。
4.2电针疗法
恰当选择电针对面瘫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要特别注意选择合适的腧穴、波形、刺激量和适当的治疗时期。王体敏取患侧穴位,阳白透鱼腰、攒竹透鱼腰、丝竹空透鱼腰、四白、地仓透颊车、翳风、风池、合谷等。先用毫针,快速刺入皮肤,施用捻转为主。急性期(1周内)得气后用补法,恢复期用平补平泻法,然后接通G治疗仪。采用断续波,加用特定电磁波谱照射患部,1次/天,每次30min,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50例,痊愈43例,显效5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彭易雨等根据周围性面瘫的不同时期,发展期电针采取疏密波,通电时间短、刺激强度轻;静止期采取低频连续波与疏密波交替;恢复期电针以高频连续波为主,与低频连续波交替使用。用此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
4.3火针疗法
王桂玲等采用毫针结合火针法治疗面瘫患者28例,并与26例单纯毫针治疗的病人进行疗效对比,前者总有效率达97.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0.2%。谢挺杉等将普通毫针尖烧红,快速刺入太阳、迎香、地仓、耳门、颧髎等使患者有酸胀痛或闪电样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结果45例中痊愈42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
4.4穴位注射疗法
高淑红等用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穴位注射的治疗方法,临床观察50例,治愈36例,显效11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杨大志治疗面瘫72例,用当归注射液2mL,维生素Bg混合液,选阳白、太阳、四白、地仓、颊车、翳风穴,每次取穴4个进行穴位注射,每穴注射0.5~1mL,另选针刺穴位阳白透攒竹,阳白透丝竹空,太阳透颊车,地仓透颊车,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3个疗程后痊愈率87.5%,显效率11.1%,好转率1.4%,有效率%。
4.5耳针疗法
刘本立采用耳针,主穴取肝、肺、大肠、口、眼、面颊区;配穴:风寒袭表型加神门、下屏尖;肝胆湿热型加胆、三焦;气滞血瘀型加心、皮质下;肝肾亏损型加肾、内分泌。先用HB-EDT型袖珍穴位诊断治疗仪在耳穴上寻找敏感点后,按中医理论辨证分型取穴。每次视病情选6~8个穴位,隔10min针1次,日针刺1耳,两耳交替治疗,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天,3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例中,治愈86例占81.9%,总有效率为92.5%。韩小军等以耳背放血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共治疗例,痊愈70例,收到显著效果。
4.6艾灸疗法
李延辉用艾条在健侧阳白、地仓、翳风穴位上进行艾灸。穴位微红为度,每次20min。结果中,症状体征全部消失者例;症状体征明显好转,但示齿稍不对称者2例。有效率%。马祖彬取患侧翳风、地仓、颊车,双侧足三里,每穴灸10min。翳风穴用雀啄灸法,地仓、颊车用往返灸法,关元、足三里用温和灸法,灸至穴位局部皮肤红晕潮湿为度。治疗47例,治愈28例,好转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7.23%。
5结语综上所述,周围性面瘫为针灸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根据中医辨证有:正虚邪侵;风痰阻络;肝肾阴虚,风阳上扰三个类型;针灸是目前治疗本病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辨证选穴是关键,抓住时机是条件,而且越早采用针灸治疗,预后越好,治疗上,穴位不宜多选,手法宜轻,平补平泻,刺激量合适为要,针刺及透刺时以浅刺,斜刺为主,才能收到理想疗效。在针灸方法中以毫针疗法最为常用,且疗效确切。
存在的问题:在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法中进一步明确毫针、电针、耳针、艾灸、穴位注射等方法的适应症,禁忌症,整理统一标准,如:分型标准、诊断标准、治疗方案。确立临床路径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周围性面瘫,亦称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中医亦称“口僻”。多由卫阳不固,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气血运行迟涩,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
关氏绝针介绍
关氏绝针及特色针法,应用面广、值得推广。关氏特色针法具有立效、神效、奇效的三重效果,且学之简单,一学即会,可操作性及安全性强,对高血压及颈肩腰腿痛,以及椎管狭窄、强迫体位,有独特疗效。血压在/mmHg,关氏降压三绝针无不灵验,当下或当日即效,可降至/95mmHg。三次针治配合穴位外敷中药即可使血压降至正常,停用一切降压药,不论用药史10年到20年久病的患者无不例外。对特殊合并症鼻渊导至影响降压效果的,关氏绝针另有治疗立效之针法治疗并发症,使血压降至正常。颈痛六绝针,腰痛五绝针,及坐骨神经痛,无不针到痛止。此法已由近千名病患获效并由绝针传承人以师传的形式传承、现已在东三省及内蒙、新彊、广洲、山东、苏州等地由师承者传承应用、效果极佳。
对腰突伴椎管狭窄、膝软、足痿、肩痛的病人关氏绝针一向用两个特效穴一针痛止。膝痛、膝软轻者一针解决、重者三针解决、连针7~10天可愈。
对久病不愈、邪客其络者针法采用独特的十二经相接之法配合艾灸补脾生肌、结合通调阳明、平肝潜阳、温经通络、活血化淤之法,针药并用、气血通调,能达邪祛而病愈。同时对中风、脑梗后遗症给予针药并用,如气滞、血淤用刺络、拨罐、艾灸(常能拨出血色泡沫样气滞及紫红色黑血)立效。结合特定的穴位对于下肢痿软、上肢不举可收到独特疗效。药物采用关氏祖传治瘫药酒配合补阳还伍汤效果尤佳。对伴发失语者取特效三穴治效尤佳。常用关氏家传特殊手法1~2次可治愈鼓腮漏风、吃饭漏米水之症。对中风面瘫流涎的治疗绝大多数病者可获一针止涎之神奇效果。
关氏绝针独有的优点
1.关氏绝针及特色针法,应用面广,值得推广。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2.关氏特色针法具有立效、神效、奇效的三重效果
3.且学之简单,一学即会,可操作性及安全性强,随手带几根针在身上,就能随时救人。
4.对高血压及颈肩腰腿痛,以及椎管狭窄、强迫体位,有独特疗效。
治疗范围
1.常见病:
头痛(经前痛、经期痛)、顽固性失眼、顽固性便秘、痛经、咽痛、眼干涩、结膜炎、角膜炎、耳鸣、脑鸣、失语、哮喘病、咯血、肺炎、水肿、面肿、牙痛、癫顶痛、偏头痛、中耳炎、颈肩腰腿痛、风湿、类风湿、脑梗塞、偏瘫、中风、口眼歪斜、面瘫、面痉挛、三叉神经痛、及蛇盘疮、肥胖症、感冒及免疫力低下、发热、寒战等均可达到一针(微通)、一罐(刺络拔罐强通)、一灸(艾灸温通)而快速收效。
2.疑难病:
痿症、痹症、强直性脊椎柱炎、中风后遗症、椎管狭窄,有经方与经络针药并用的独特疗法而收速效。
以三通法之“微通法”常能一针治一症,如偏枯之下肢痿软、足痿、软弱无力、内翻足、悬垂足、通常有针到立已的神奇效果。
①对久病不愈、邪客其络者
针法采用大接经之法配合艾灸补脾生肌、结合通调阳明、平肝潜阳、温经通络、活血化淤之法,针药并用、气血通调,能达邪祛而病愈。同时对中风、脑梗后遗征给予针药并用,如气滞、血淤用刺络、拨罐、艾灸(常能拨出血色泡沫样气滞及紫红色黑血)立效。结合上三皇穴治对侧下肢痿软、下三皇穴治对侧上肢不举。药物采用关氏祖传治瘫药酒或补阳还伍汤效果尤佳。对伴发失语者取特效三穴治效尤佳。常用关氏家传特殊手法1~2次可治愈鼓腮漏风、吃饭漏米水之症。对中风面瘫流涎的治疗绝大多数病者可获一针止涎之神奇效果。
②对中风合并高血压病者的治疗尤为具有传奇性。
祖传“关氏降压三绝针”一般只用三联针法针治3~5次,配合中药特色穴位贴敷3~7天,同时针药并用、治疗开始即停服一切降压药,疗程结束仍继续停药血压不反弹。
特色中医科对颈突、腰突伴椎管狭窄,采用关氏颈痛六绝针、关氏腰痛五绝针无不针到痛止、此法已由近千名病患获效并由绝针传承人以师传的形式传承、现已在东三省及内蒙、新彊、苏州等地由师承者传承应用、效果极佳。
对腰突伴椎管狭窄、膝软、足痿、坐骨神经痛的病人特色中医科一向用两个特效穴一针痛止。膝痛、膝软轻者一针解决、重者三针解决、连针7~10天可愈。
授课内容
关氏绝针特色疗法轻松应对近80种疾病。
1、关氏降血压三绝针:
2、关氏腰痛五绝针、颈痛六绝针
3、关氏补肾4绝针。
4、治骨三针:可以通治一切骨病,包括骨质增生等常见骨病
5、耳病三针:治疗一切耳病
6、坐骨神经痛:一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立效。7、眼睑瞬动一针解决。
8、消渴(糖尿病):上中下三消,多个穴位配合,可以快速调理粮尿病。
9、头痛:一针治疗所有头痛,针到痛除。
10、便秘:两个穴位,点刺放血,便秘可除。
11、心动过速:一个穴位针刺可立效。
12、心动过缓:一针治疗。
13、胃痛:后背一穴治疗胃痛,针到痛止。
14、呃逆:三个穴位相配合,快速治疗呃逆。
15、发热:手上四个穴位治疗感冒发热。
16、升血糖:两个穴位透刺,快速升血糖。
17、降血糖:穴位透刺,快速降血糖。
18、一穴解决心慌手颤。
19、眉棱骨痛:三个穴位配合,治疗眉棱骨痛。
20、心脏病:多个穴位相配合,治疗心脏病
21、一针治疗乏力。
22、一针治疗口苦。
23、一针治疗口腔溃疡。
24、一针治疗输液反应。
25、一针治疗咽痛。
26、一针治疗痔疮出血。
27、一针治疗遗尿。
28、一针治疗阴痒。
29、一针治疗便难。
30、一针治疗经期头痛。
31、一针治疗膝关节痛。
32、两个穴位改善睡眠。
33、一针治疗神疲。
34、一针治疗胃痛、恶心。
35、一针治疗治疗目眩、头昏眼花。
36、一针治疗落枕。
37、一针治下消。
38、一个穴位治疗四肢不收。
39、两穴相配治呆少纳差、食欲不振。
40、一针治疗流涎。
41、一针治偏头痛。
42、奇穴治胃肠感冒。
43、三个穴位治打鼾。
44、一针治近视。
45、各种牙痛的一针治疗。
46、一针治疗鼻炎的穴位。
47、一针治肩周炎。
48、一针治一切脑病。
49、回阳救醒新穴:此穴回阳复苏快过人中,一般一分钟即醒。50、一针治腰胯疼痛。
51、一针治疗颈痛、腰痛。
52、两穴相配治疗发热无汗。
53、减肥的重要穴位。
54、治疗除胃下垂之外一切胃病的穴位。
55、针治偏瘫的一个最重要穴位。
56、一针治疗痔疮。
57、两个穴位治疗梦魇不安。
58、善治五痨七伤一个穴位解决。
59、三个穴位治疗腿痛。
60、两穴相配治高热无汗。
61、两穴相配治嗜卧。
62、两穴相配治女人肩膀酸痛特效穴。
63、一针治疗肝炎。
64、两穴相配治手腕或脚脖子扭筋止痛、消肿。
65、两组穴位配合治心悸不安。
66、一针治脐周围痛的绝招
67、少腹痛一针止痛绝招
68、一针治腹胀的绝招
69、一针治结肠炎的绝招
70、治脑三穴冶疗颅内疾病可收奇效
71、舌强所致失语可二穴连用一次治愈
72、颈项强痛三穴疗法可针到立已
73、久治不愈神经衰弱,顽固性失眼三穴疗法七天治愈
74、尿血、便血、咯血的治疗绝招
主讲教授
关爱君:男,年生人,满族。主任医师,曾任延边州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延边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科库成员,吉林省骨伤学会常委,著作有《老年性软组织损伤的防治》,《软组织损伤学》副主编,多次出国学术交流,并多次获奖尤其对中医的民族医学(满医),特色疗法做出卓越成就。得到国内外医界和患者的一致认可。曾赴台、日、斯里兰卡参加学术交流和讲学,并获第八届世界中医联盟《三等奖》,第14届免疫交流大会发表《NK细胞治疗原发性肝癌》,获世界免疫学会一等奖,48届世界中医联盟发表《满族正骨八法,天灵接骨散》,获世界中医联盟一等奖。
治疗特长:1.纯中医绿色疗法,针药并用善治常见疑难杂症。2.集国医大师之长,擅用“微痛温通强通”疗法专治颈肩腰腿常见病。3.椎管狭窄,坐骨神经痛等疑难杂症。4.半身不遂,摇头风,蛇盘疮,面瘫,顽固性失眠,头风等。及各种挫扭伤等痛症。见效快、绿色疗法无副作用。
关爱君“关氏绝针特色疗法疗法专题研修班”将开课于:
9月23日—9月25日(22日报到)北京
研修费:,会员提前打款,优惠20%()。
治疗案例分享
病案一、腰腿疼:
患者姓名:曲洪x,男,住院号:ZYx。
初诊时间:年3月27日。
腰部疼痛已经近20年,因劳动闪腰加重,就诊时已经不能自住行走,需要他人搀扶。
患者于10多年前现腰部疼痛,无放射疼痛,并不伴有其他症状,于活动、或受寒后加重。曾经常服用药物治疗,时轻时重。10天前因劳作后闪腰,腰痛加重伴腰部僵硬酸痛,并向左下体后侧及外侧放射,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偶有麻木。门诊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我科住院。患病以来,患者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饮食及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中医四诊:体瘦,面黄,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象弦实。
患者住院后,一诊经关爱君主任针刺后疼痛减轻,己能自我行走,无需他人搀扶,住院治疗11天,经针灸、艾灸、放血拔罐等疗法治疗后,患者已无腰痛,仅存有下肢轻微酸痛,病愈而出院。
病案二、腰痛:
患者姓名:杨淑x,女,年龄62,住院号:ZYx。
初诊时间:年3月26日
该患者于年秋季因农务劳动摔伤,胸椎11,压缩性骨折,经治疗后好痊愈。但仍偶尔出现疼痛。近一年多,患者后背及腰部经常出现疼痛。扣因腰部疼痛已不能起床行走,因乡医推荐而请关爱君主任于患者家中就诊,经关主任细心针刺治疗后,患者当天就已能下床行走。于第二日到我科办理住院手续,住院时间15天,经过针灸、放血、拔罐、艾灸、等疗法治疗,患者腰部疼痛痊愈而出院。
病案三、胸痹:
患者姓名:屈志x,男,63岁,住院号:ZYx
初诊时间:年3月1日
患者主诉:左胸第二、三肋骨附近疼痛,肌肉及肋骨较右侧高出,同时伴有胸闷、心慌、心悸、气短,7天前症状加重特来本院诊治收入住院。
现病史:
患者半年前出现胸闷、心慌、同时伴有左胸第二、三肋骨附近疼痛。其左胸较右侧高出已有近8年。7天前症状加重,出现头晕,视物眩晕,恶心未吐,胸闷、心悸、气短,四肢无力,在家用药(药名不详)未见好转,就诊后关爱君主任给予针刺治疗,患者当天便感觉胸疗疼痛减轻,胸闷心悸、气短得到缓解。经23天住院治疗后,病情痊愈而出院。
病案四、腿疼:
患者姓名:王守x,男,65岁,住院号:ZYx
初诊时间:年02月17日
患者五年前出现腰部疼痛,后经治疗好转。近二年无诱因出现左腿部放射性疼痛,串至足踝部,活动尚可,未曾治疗,三天前腿部疼痛加重,左腿部放射性疼痛,串至足踝部,右腿、足踝麻木,颈项强痛。行走不利,左腿不能正常行走。另外,近十年来,下肢腓肠肌夜间转筋,影响睡眠,多方诊治无效。
门诊CT显示,腰椎间盘骨质增生及彭出、突出。
就诊后,关爱君主任施予针灸、艾灸、刺血拔罐、火针等疗法,经23天住院治疗,病情痊愈而出院。
病案五:
患者姓名:陈少x,男,71岁,住院号:x
初诊时间:年3月13
患者因腰痛不能下蹲、肩周疼痛而来本科就诊,在询问病史后,得知患者患有障碍性贫血,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腰痛而至下肢不能完全下蹲,右肩疼痛不能上抬、手不能握物。在针治腰痛、肩周疾病同时对贪血其它症状也给给予对症治疗。
针治后,其化验单血红蛋白:Hb由3.8克升至5.0克。wBC由个/mL3升至个/ml3。医院治疗三个月:其血红蛋白在3.7克、3.8克,需每周输血2次才维持到3.9克,白细胞为/mL3。
患者腰痛好转,下肢己能下蹲,手臂已能上抬,右手功能恢复正常。
以上病案表明,纯中医绿色三通法的关氏绝针治疗的“脑梗后遗症——半身不遂伴”丶“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度贫血”,没用输一滴血,没用一个静点及西药,而达到了理想的疗效。而对于常见的颈肩腰腿疼痛,关氏绝针更是以见效快疗程短而得到广大患者的肯定。这是祖国医学瑰宝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中医人的自豪。
培训电话/张老师
培训电话/陈老师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yzl/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