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反复性、多发性疾病,以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为发病部位,因各种致病原因导致肠道的炎性水肿、溃疡、出血病变。症状多为左下腹疼痛、腹泻、里急后重、便下脓血粘液,甚至便秘与泄泻交替性发生、时好时坏,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病人痛苦不堪。
慢性结肠炎病程较长,因此治疗起来比较困难,西医对此病主要运用抗生素进行消炎止痛,抗感染治疗。中医根据整体观念,针对不同病因病理,多角度进行治疗,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因而疗效显著。
:王伟,男,41岁。年1月8日初诊:大便不成形,肛门坠胀感加重1年余。患者年11月感左腹部不适,随即如厕,大便每日3~4次,带脓血粘液,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时好时坏。食欲可,睡眠可,小便正常。舌淡苔薄黄,脉弦滑。曾钡餐透视:有十二肠溃疡。结肠镜显示:结、直肠炎,直肠息肉(已住院切除)。医院、医院等多位名老中医处方(据称临沂名医都看遍了),并且医院住院治疗1月,均效果不显。
处方:白头翁15克秦皮15克黄连10克黄芪30克炒苍术15克丹参20克焦神曲20克郁金12克半夏15克陈皮15克 升麻12柴胡9克白芍15克茯苓20克 元胡15克蒲公英20克白及15克苦参20克当归15克苡仁30克葛根20克炒白术15克木香12克5付中药配方颗粒冲服。1月13日 二诊:大便每日1~2次,脓血粘液减少,有时左腹隐痛胀满,食欲可,睡眠佳,舌淡苔薄,脉弦滑。上方去当归,加人参10克 5付 水煎服。如此,根据病情,随证加减,一直用药,病情逐渐减轻。年6月23日48诊:患者病情稳定,大便每日1次,成形,无脓血粘液,食欲可,睡眠佳,小便正常,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中药5付水煎服。并告诉病人,服用后可停药,饮食调养,以观后效。
:本患者共治疗1年半时间,诊治48次,用药余付。虽经前期治疗已控制病情,但为防止复发,病人一直坚持服药,大夫也根据其病情,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做到“有方有守”。有时嘱其停药半月,或一月后再继续用药。由于病人对大夫极大信任,非常遵守医嘱,严格按照大夫意见治疗,医患密切配合,结果终于治愈顽疾,随访至今未再复发。此病人也被笔者称之为“最佩服的病人”。其实,许多疾病治疗不是一朝一日之功,这要看具体病情及其轻重缓急。一般头痛感冒,可能三五付中药就解决问题,但像这样慢性结肠炎等病人,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便西医也不能。
医院刘启廷院长进行学术交流,老专家谈到他治病有一个秘诀,就是看病时必须取得病人的信任。刘院长讲:病人的信赖,是治病取效的关键;信赖你的病人,即便药不完全对症,他也会感到服药有效;不信赖你的病人,即便药对证有效,他也会感觉无效或效果不大。他列举曾看过的两例病人:一位是从广州专程来找他看病的,并住在临沂宾馆,结果用药后效果很好;另一位从枣庄来的病人,称想先拿2付药试试,这是不信任表现,所以不给治。因为一些久病、重病,不可能一两付药就有明显效果,所以治之无功。
刘院长的说法,笔者十分赞同。其实有些病人中医不给治,并不是病不能治,更不是大夫摆架子,而是因为病人若不信任,必然导致医患不能配合,医嘱不能被病人认真执行,所以即便药证对路,也不会取得好的治疗效果。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在医患诊疗中也是如此。
其实,早在0年前的医家就有这种认识,在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医家扁鹊就首先提出中医“六不治”思想。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赢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翻译成现代语言,中医“六不治”主要包括下列六类人群:一是狂妄骄横、蛮不讲理的人;二是要钱不要命的人;三是对衣食等过于随意,什么都不在乎的人;四是阴阳失调,脏器衰竭,病入膏肓的人。五是身体极度虚弱,药物难于发挥作用的人。六是相信巫术迷信,不信任大夫的人。也就是说,这六种病人不容易治疗,大夫即便给予积极救治,也不会取得好的效果,甚至治之无功,出力不讨好。 :曾与南坊一位企业家姜总交流,他告诉笔者:原来他经常腰痛难忍,被诊断为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托人从南方寻得一专治腰椎增生秘方(18味中药,共克)。但人家告诉他必须服20付药才有效,所以他每次就连续服用20付,结果腰就真的不痛了。诚然,中医是通过调理阴阳气血等治病,不是“头痛治痛,脚痛治脚”的速效疗法,所以能“治根治本”。上述所言中医“六不治”,其中第六条就是说不信任大夫,不遵守医嘱,自以为是的病人,患病后很难治愈。因为这样的病人三心二意,没用几付药可能就换了大夫,其实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这也是笔者为什么佩服王伟的原因。至今其身体不适或家人有疾,必来找笔者看病服中药治疗,且与大夫成了好朋友。
戴美友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yzl/4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