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结肠炎症状 >> 结肠炎中医治疗 >> 正文 >> 正文

伏邪湿热入于经络脉隧方合黄芩汤治疗溃疡性

来源:结肠炎症状 时间:2018-6-24

编辑/黄廉鑫

引言

本文为太湖学院学子吴喜华医生分享的临床验案一则,望与同道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溃疡性结肠炎

★定义:溃疡性结肠炎也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结肠的浅表性、非特性炎症性病变。

★病变特点:

①病变部位常见于肠粘膜、粘膜下层,较少到肌层。

②粘膜水肿充血与灶性出血。

③曾连续性分布,多数位于直肠乙状结肠,少数可累及全结肠。

④腹泻、粘液脓血便和腹痛反复发作,病程缓慢。

⑤反复发作—炎性息肉—腺瘤—大肠癌,太阴脾虚/少阴肾虚—湿热瘀—伏邪成巢。

★辅助检查:肠镜(西为中用,望诊延伸)

①粘膜弥漫受浸:透见血管纹理消失,粗糙、细颗粒状,易出血,有粘液、血、脓性分泌物附着。

②多发糜烂:弥漫性糜烂或多发性浅溃疡或假息肉形成。

★正常镜象:

①正常大肠粘膜呈橘红色,表面光滑湿润伴有光泽。

②由于粘膜较薄,能透见粘膜下层血管分布,称血管纹理。

③形成规则鲜红色束状结构。

验案

基本情况:许某,男,40岁。

主诉:大便脓血间作3年,加重1月。

病史资料:者于3年前出现大便次数偏多,大便偏烂,不成形,脓血便,于年6月13医院就诊,查结肠镜:溃疡性结肠炎,予抗感染、止血、中药灌肠及口服柳氮磺吡啶结肠溶胶囊后可症状缓解,先后年3月、年7月、年7月,年12月分别在我院住院治疗,予中药内服、灌肠及口服柳氮磺吡啶结肠溶胶囊后可症状缓解后出院,1月前患者因劳累后出现大便脓血,色暗红,伴粘液,大便不成形,日7-8次,精神可,眠可,纳一般,小便调,体重下降10斤。舌红苔薄,脉缓大无力。

年03月12日本院查血常规示:WBC12.70×10^9/L↑、N8.29%RBC4.59×10^12/L、HGBg/L↓、PLT×10^9/L↑。凝血功能:PT13.0秒,APTT37.5秒。血型A型,RH阳性。电解质正常,血生化正常,HIV抗体阴性,尿常规正常。心电图P波稍高尖。胸片两肺纹理增多。肿瘤标志物5项正常。

结肠镜

病理检查

(直肠)粘膜慢性炎,局灶糜烂,间质多量浆细胞、淋巴细胞及较多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伴淋巴滤泡形成。可符合溃疡性结肠炎改变。请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西医诊断:溃疡性结直肠炎

治疗方案

★西医:予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抑制免疫。

★中医:中药灌肠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方见如下:

灌肠方:

三七3g青黛5g秦皮15g黄连片15g白及15g白头翁15g五味子15g地榆30g苦参15g牡丹皮15g甘草片15g

共5副,每副ml,日一剂,水煎灌肠,ml饮片。

★中药内服方如下:

黄芩片10g炒白芍20g大枣10g炙甘草6g姜半夏15g葛根30g金银花10g忍冬藤30g伸筋草30g豨莶草30g薏苡仁50g姜黄10g烫狗脊10g大黄炭20g鸡血藤30g肉桂3g熟大黄3g白茅根20g三七粉3g共5副,每副ml,日一剂,分两次服,水煎服,ml饮片。按

★组方构成:

1.黄芩汤:《太湖·伏邪》有述伏邪易转出少阳。患者于春节后发病,此乃春生之时,少阳相火发动。少阳病下痢,伏邪转出少阳,遂予黄芩汤清其少阳;

2.薛生白《湿热病篇》治疗“湿热侵入于经络脉隧中”的处方(无方名);

3.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4.葛根芩连汤:太阳阳明下痢;

5.吴门验方·止血饮:对症方;

6.芍药汤:细菌性痢疾。

★详解:

一、六气皆从火化:炎症

1.直肠局部有炎症:此为湿热下注之象,太阴气不足,少阴虚寒,本虚标实。

2.大便烂:太阴少阴虚寒,少阳下痢,少阴热化动血,夹寒夹热夹湿,三气杂合。粘膜溃疡炎症导致白细胞高;脓血便导致血红蛋白下降。

二、溃疡性结肠炎与强直性脊柱炎

★湿热入于经络脉隧方合黄芩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这是脊柱炎偏热的类型。问曰:为何可以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呢?

★答曰:一病一方,直取病因,而不是解决症状。本质都是湿热,伏邪病理过程,自身免疫性疾病,强直容易可合并溃结。

1.吴师在《太湖·伏邪》中有述:强直性脊柱炎容易合并溃疡性结肠炎,有溃疡性结肠炎的人容易出现强直性脊柱炎,且发现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经常出现下利、便溏,或者大便里急后重等症。“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太阳-强直,少阳-下利,这就把溃疡性结肠炎与强直性脊柱炎联系起来了,故可与黄芩汤治疗。

★黄芩汤:是一个专门用于少阳病的免疫调节剂,而且是个免疫抑制剂,很多自身免疫病都发于少阳,可以用黄芩汤。黄芩汤中免疫抑制剂以黄芩为主,它是抗炎和抑制体液免疫的典型药物;其中芍药、大枣、甘草这三味药都是免疫抑制剂。

2.薛生白的《湿热病篇》讲“湿热证,三四且即口口噤,四肢牵引拘急,甚则角弓反张,此湿热侵入经络脉隧中”。“湿热侵入经络脉”导致“四肢牵引拘急,甚则角弓反张”,这正是强直性脊柱炎的表现。

★湿热入于经络脉隧方合黄芩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这是脊柱炎偏热的类型,湿热入于经络脉隧中潜伏,伏留而不去。那么是怎样入于经络脉隧中的呢?最初是一个少阳病下利,溃疡性结肠炎,在肠道,而这个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久治不愈,导致了伏邪湿热入于经络脉隧之中,导致强直性脊柱炎,湿和热长期伏在起就湿热胶着,这是伏邪的一个病理类型。

三、用药细解

1.半夏:能够抑制腺体分泌,抑制腺体分泌就能够缓解关节的水肿、关节腔的积液,这些都是抑制炎症的药物。

2.银花藤、鸡血藤、伸筋草、豨莶草等:中医讲藤类入络,这些药物能够缓解关节的痉挛。夹热用银花藤(忍冬藤),藤类能够通络,忍冬藤既通络又能清热,直肠粘膜炎症局部伴有组织水肿,无菌性炎症也可以用。温病发作表现就是热。

3.狗脊:治疗脊柱的专药,用于治疗脊柱的问题。

4.姜黄:在这里把这些药引入血分,是个疏肝活血药。

5.薏苡仁:薏苡仁利湿,意苡仁与葛根配伍,缓解肌肉的牵拉。

6.芍药汤:细菌下痢专方,组方含黄芩汤。芍药为免疫抑制剂,大剂量芍药有通便作用,通因通用,使得粘膜细菌炎性排泄,减少吸收入血。

☆大黄:下法(阳明)

☆肉桂配大黄:一寒一温调寒温

☆肉桂:温法少阴虚寒(肾)

7.金银花:清法。直肠炎专药。

8.鸡血藤、姜黄、芍药:血分药,患者便血,血红蛋白下降,鸡血藤白芍大枣补血,鸡血藤、姜黄活血,姜黄血分引经药。伏邪病理过程,湿热瘀互结。破巢行动。

9.山药:止泻,补精复形以固本。

10.免疫应答:肉桂黄芩。

11.免疫紊乱:山药甘草补充皮质激素水平。

12.三七、白茅根:吴门验方止血饮,三七补虚止血活血。

13.葛根:阳明下痢,病毒性肠炎。

14.山药、黄芩:水生木,木生火,滋水涵木。伏邪转出少阳风木。

15.大黄炭:止泻。

结语患者经2周治疗后无明显便血,大便偏烂,稍成型。溃疡性结肠炎易反复发作,患者出院后继续予中药与免疫抑制剂治疗,继续随访中。

有关《伏邪》知识及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一路健康APP,选择安装注册医生版/大众版。

吴喜华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学研究院
中科白癜风医院践行公益事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yzl/2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