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X陪您读的第篇文章
肠易激样症状在缓解和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同样常见
文献来源:JCrohnsColitis.Mar28;12(4):-.
既往的观点和实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一种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呈持续或间歇发作。在北美、欧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社区研究中,IBS发生率约为8.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疾病,以结肠弥漫性粘膜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为特点,临床上主要症状为腹泻,粘液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而且病程漫长,反复发作。
UC患者常常同时出现IBS样症状。有研究显示,在缓解的UC患者中,IBS样症状发生率比预想得要高。后续的一些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
有观点认为,在慢性活动性炎症的UC患者中,IBS样症状可能更为常见。但之前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活动期UC患者的IBS样症状发生发生率为36%,缓解期UC患者的发生率发生率为31%。
另一项纳入例临床缓解(临床活动指数≤4)UC患者的研究显示,与内镜下黏膜愈合的患者相比,处于疾病活动的患者,IBS样症状发生率发生率更高(15.4%vs25.6%)。
面临的问题
UC患者中IBS样症状的发生率是多少?IBS样症状与慢性炎症可能存在什么样的联系?这些问题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但现有的大多数研究样本量较小,还缺乏基于人群的研究。
此外,目前已有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异质性。静止期的UC患者目前报告IBS症状的发生率发生率差异非常大,从9%到46%不等。原因可能是各项研究中UC患者的缓解标准不同,IBS的诊断标准不同,或者研究设计不同。
关于UC缓解的明确定义,目前也存在一定的争议。以临床缓解(没有UC症状)定义,IBS和UC之间的症状可能有重叠。对UC内镜缓解的定义,也还没有达成一致。
黏膜愈合(MH)可能定义为黏膜外观正常,但也可能包括粘膜有红斑、血管模式减少和轻微脆弱等情况。
在UC患者中IBS样症状的发生率情况究竟如何?慢性炎症是否会增加IBS样症状的发生发生率?这些问题都亟需通过更强循证级别的研究来回答。
UC的深度缓解,也需要一个更确切、更适用于临床实践的的统一标准。
这项研究有什么新发现
这是一项基于人群的前瞻性随访队列研究。纳入名年至年确诊的UC患者,在诊断后20年根据罗马III标准记录了IBS症状,同时通过结肠镜检查取活检,分析粪便钙卫蛋白水平。
研究者将结肠和直肠组织切片病理检查结果正常,作为UC深度缓解的定义。
研究结果发现,名患者中,IBS样症状的总发生发生率为27%。在结肠病理活检中无炎症迹象(深度缓解)的患者共有96人,IBS样症状的发生发生率为29%。
在慢性活动性炎症的患者和深度缓解的患者之间,IBS样症状的发生发生率没有发现差异。
因此,这项基于人群队列研究提示,经内镜、粪钙卫蛋白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在诊断20年后,UC患者出现IBS样症状的现象常见。
缓解的UC患者和慢性活动性炎症的UC患者,IBS样症状的发生发生率相当。
启示和影响
在这项研究中,UC患者出现IBS样症状较常见,发生发生率为27%,与以往报道基本一致。
之前的研究认为,在慢性活动性炎症的UC患者中,IBS样症状更为常见。而这次研究发现,炎症似乎并没有影响IBS样症状的发生发生率。
本次研究中,慢性活动性炎症患者IBS样症状发生率为35%,在缓解的患者中,根据缓解定义标准的不同发生率为25-30%。这提示我们,应该考虑炎症以外的因素,来解释UC患者IBS样症状。
什么原因可能导致UC患者出现IBS样症状呢?可能是由于误诊IBD造成,也有可能同时存在IBD和IBS。有研究显示二者可能有共同的发病机制,例如感染性胃肠炎与IBS和IBD的风险都存在相关性。
IBD患者的IBS样症状,也可能是慢性炎症影响肠道生理功能导致的结果。例如急性重症UC和慢性活动性UC可能引起肠道运动功能障碍。
除此之外,也有学者提出IBD患者慢性炎症引起的肠道过敏、黏膜通透性、肠道菌群状态的变化,情绪和心理压力,都会引起IBS样症状,但支持上述假说的证据还相对较少,未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总之,IBD患者出现IBS样症状的机制可能比较复杂,但也提示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是未来有前景的研究方向
另一方面,有一些研究对IBS样症状对肠道黏膜轻度炎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但是结论并不一致。
即使是处于临床缓解期的患者,IBS样症状也可能反映出存在轻度炎症。有研究发现,于没有IBD症状的患者相比,报告存在IBS样症状的UC患者粪钙卫蛋白的水平明显更高。在另一项对静止期UC患者的研究中,有IBS样症状的UC患者结肠活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mRNA的表达显著更高。
但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报告或没有报告IBS样症状的患者粪钙卫蛋白没有显著差异。但观察到存在IBS样症状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更高,心理健康更差。目前还不清楚单纯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是否可以反映轻度炎症。
识别IBD患者的IBS样症状,是随访的一项重要内容。避免不必要的、可能产生严重副作用的药物治疗,对于提高IBD医疗质量非常重要。
有研究显示,低FODMAP[短链碳水化合物]饮食能改善IBS患者的临床症状。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也提出,在有功能性胃肠病症状的IBD患者中,低FODMAP饮食能有效减轻症状。
总之,这项研究发现,UC患者在诊断20年后会出现大量的IBS样症状,肠道是否正存在慢性炎症,似乎并不影响这种症状的发生。
(本文仅供个人学习)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文章链接Dr.CUC患者的功能性胃肠病症状
赞赏
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yzl/2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