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任克良
兔群健康是养兔业成功和经济效益提高的前提。养兔实践证明:在与家兔饲养有关的各种疾病中,肠道疾病和呼吸道系统疾病是家兔生产中引起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肠道疾病主要发生在断奶后的幼兔(4~10周龄)。呼吸道道疾病主要发生在成年兔,有的兔群发生巴氏杆菌病、波氏杆菌病的比例也比较高。生长兔因消化道疾病引起的死亡率为11%~12%,常常超过15%,甚至达到15%。一般生产周期的死亡率为8.5%,这与饲粮中添加抗生素有关。考虑到抗生素的使用可能造成食品安全和环境等问题,在选择使用绿色饲料添加的的同时,科学饲粮配制、优化环境控制、加强饲养管理、尤为重要。
一、家兔的消化生理
兔子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其消化系统适应了摄取纤维性饲粮的小型草食动物。饲粮中必须有足够的纤维,尤其是硬质粗纤维(木质素)。兔子胃和小肠内的消化与单胃动物相似,并且到达后肠道的食糜主要是由不能被胃和小肠内消化酶水解的纤维组成。家兔在近端结肠有将大分子纤维颗粒与小分子纤维颗粒分开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由功能解剖学和结肠蠕动联合完成的;盲肠中细菌发酵所释放的挥发性脂肪酸被吸收用来供能。盲肠是由多种微生物区系组成的精细的、平衡的的复杂的生态系统。盲肠内环境受供给微生物区系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及细菌发酵产物的影响。盲肠中微生物平衡对动物的健康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健康的微生物区系可以有效的消化食物。任何破坏盲肠微生物区系平衡的因素都可能导致致病菌的增殖,从而引起疾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养兔其实是“养盲肠”。未断奶的兔子胃内pH值大约5~6.5,成年兔子除了消化盲肠便时胃内pH值上升外,其他时候为1~2。未断奶的兔子胃内高pH值不仅仅可以允许健康细菌通过消化道并寄居在后肠,同时也允许如大肠杆菌致病菌株等病原菌通过。断奶对于兔子来说是一个应激时期,此时健康的盲肠微生物区系还未建立,因此,幼兔对疾病时易感的。
二、消化道疾病种类
(一)非特异性消化道疾病
1.胃肠道动力不足。肠道动力对维持消化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分泌和吸收及盲肠内营养物质和液体的运输是十分重要的。动力不足是导致厌食、胃肠臌气、盲肠结块、酮病、脂肪肝等发生的主要因素。
导致肠动力不足的因素、对策如下。(1)毛团的形成。推荐一周有一天不给兔子喂食对清除食入毛发是可行的。(2)疼痛、应激和惊吓都会减少胃肠活动。引起肾上腺素能的刺激并抑制肠动力。减少应激。(3)与饲粮中不可消化的纤维组成有关。饲粮中木质素5%-5.5%是必须的。(4)疾病。如自主神经异常,大肠杆菌病、轮状病毒、球虫病、植物毒素可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肠道动力。(5)药物。主要是恢复食欲,调整电解质紊乱,改善脱水,促进胃排空,促进正常的胃肠活动和软化润滑嵌实的食物和毛发。饲粮中添加粗纤维比例是治疗胃肠道动力不足过程中的关键措施;菠萝汁或蛋白水解酶被推荐作为治疗毛球的方法;动力兴奋剂对促进胃肠道动力有效。如西沙必利、甲氧氯普胺、灭吐灵等。
2.胃溃疡。胃溃疡在兔子的尸体剖检时是普遍存在的,特别是那些经过厌食期而死亡的兔子。据报道,通过对例兔子尸体剖检调查,其中7.3%被发现胃粘膜有溃疡形成。多数溃疡在胃的底部区域被发现,在这些兔子中有2%的兔子溃疡发生在幽门区域,并且其中大多数有胃粘膜穿孔。许多幽门溃疡被发现在母兔中,并死于围产期。
治疗:奥美拉唑,甲胺呋硫。
3.盲肠秘结(盲肠嵌塞)。干的,紧实的盲肠内容物与结肠中粘液的生成同时发生是粘液样肠病的一个特征。该病在幼兔中比在成年兔中发生的多。脱水可能对其病因病理机制有影响。
引起盲肠秘结的原因尚不太清楚,但与以下因素有关。(1)粗纤维饲料不足。(2)纤维饲料过于细小;饲喂吸收水分的小纤维颗粒可能引起盲肠嵌塞。(3)霉变饲料。(4)自主神经异常。
治疗:口服液体石蜡24~36小时后,使用前列腺素疗法(0.2mg/kg地诺前列素)对有少量盲肠秘结的家兔是有效的。
4.自主神经机能异常。自主神经机能异常是一种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它可以导致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的丧失。结果导致肠道蠕动减弱,造成盲肠秘结。具有遗传性;
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消瘦,呼吸窘迫,腹部膨胀。剖检可见肺炎、肠道阻塞、膀胱充盈。组织学病变:神经元和一些神经细胞形成的空泡中发生尼氏体溶解变性性改变。
诊断:结合临床症状,通过自主神经节的组织病理学剖检确定。
治疗: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生产兔群中通过组织学诊断作淘汰处理。
(二)特异性消化道疾病
1.大肠杆菌病。本病是由一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及其分泌的毒素引起的一种暴发性、死亡率很高的仔、幼兔肠道传染病。据笔者体会:大肠杆菌是我国目前断奶前后仔、幼兔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群发病。
正常情况下,大肠杆菌不会出现在兔子的肠道微生物区系,或只有少量存在。
病原: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肠黏附性大肠杆菌(EAEC);腹泻相关大肠杆菌(DHEC);细胞致死性下行毒素(CDT-)产生的大肠杆菌等七种。
致病机理:大多数致病性大肠杆菌产生非常稳定的毒素。有些直接分泌进入被感染细胞的细胞质中,导致细胞死亡。
临床症状与病变:以下痢、流涎为主。体温正常或稍低,精神沉郁,被毛粗乱,腹部膨胀(肠道充满气体和液体所致),拍打有击鼓声,摇晃有流水声,磨牙(可能是疼痛的表现)。
病初有黄色明胶样黏液和附着有该黏液的干粪排出。有时带黏液粪球与正常粪球交替排出,随后出现黄色水样稀粪或白色泡沫。四肢发冷,磨牙,流涎,眼眶下陷,最终衰竭死亡。剖检可见,有明显的黏液性肠胃炎病变。小肠内容物呈黄色胶样黏液。
诊断时注意与泰泽氏病、球虫病、沙门氏菌病、魏氏魏氏梭菌病等鉴别。
引起大肠杆菌病的因素:调查发生本病的养殖户后发现,兔群发病前都受到各种应激,最常见的应激因素有断奶(笼位、饲料等变化)、饲料配方突然改变、气候突变、转群、饲养人员突然改变(导致饲喂量改变)等应激以及长期或滥用或大剂量使用抗生素等。并发疾病种类:大肠杆菌病可以并发轮状病毒感染和球虫病。减少各种应激,饲料中使用微生态制剂、添加剂也是预防本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大肠杆菌的预防和治疗:选择高敏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理论上讲,许多抗生素都可治疗大肠杆菌病,但是实际中由于大肠杆菌易产生抗药性,治疗效果往往不明显。因此用药前必须做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治疗大肠杆菌首先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晚期最好以淘汰,净化环境为主,因为即使选择高敏进行治疗也无济于事。治疗应遵循“控料、杀菌、促消化、补液”的原则。症状好转后,缓慢增加饲喂量,切不可暴饮暴食,否则以死亡而告终。
2.梭菌属肠毒血症。由螺旋形梭状芽孢杆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肠毒素引起的潜在的致命性疾病。以产气荚膜梭菌为例进行阐述。
病原:主要由A型、E型产气荚膜梭菌菌株引起,有实验证明D型也可以引起本病。
致病机理:魏氏梭菌产生毒素需要大量的葡萄糖,成年兔子和生长兔在淀粉的消化方面有明显的不同。对于成年兔子来说,碳水化合物在到达盲肠之前就被水解吸收了,故成年家兔的肠毒血症一般与高碳水化合物膳食无关,而是与滥用抗生素或其他有害毒素致肠管破坏等有关。在试验中,可通过克林霉素来制造肠毒血症模型。
典型症状和剖检特征:本病的特征性症状是急性腹泻。粪便有特殊腥臭味,呈黑褐色或黄绿色,污染肛门等部。轻摇兔体可听到“咣、咣”的拍水声。多数水泻后当天或次日死亡。流行期有未见下痢即迅速死亡的病例。剖检可见胃多胀满,黏膜脱落,有出血班和溃疡点、斑。小肠壁充血、出血,肠腔充满含气泡的稀薄内容物。盲肠黏膜有条纹状出血,内容物呈黑色或黑褐色。心脏表面血管怒张呈树枝状。有的膀胱积有茶色或蓝色尿液。
诊断要点:(1)饲料配方、气候突变,长期饲喂抗生素等应激均可诱发本病。(2)急性
腹泻后迅速死亡。(3)胃与盲肠特征病变。(4)抗生素治疗无效。(5)病原菌及其毒素检测。诊断时注意与泰泽氏菌、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球虫病等疾病鉴别。
防控措施:保证饲粮中应有足够的硬质粗纤维(木质素),变化饲料逐步进行,减
少各种应激的发生。要合理利用抗生素;应避免使用可以令肠毒素沉淀的抗生素,比如氨苄西林、克林霉素、林可霉素、阿莫西林、青霉素,红霉素等。兔群要定期注射A型魏氏梭菌菌苗,每年2次。国外推荐:给四周龄的兔子接种疫苗,效果很好,14天后进行第二次接种,效果更好。
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及时的输液疗法和支持疗法也是必须的,抗生素类和短效的皮质类固醇也有一定的效果。及时提高饲粮中的粗纤维比例。甲硝唑有一定的作用;疾病早期采用离子交换制剂(考来烯胺树脂(用来吸收肠毒素))可以提高存活率;对无临床症状的兔紧急注射疫苗,剂量应加倍,一般3天后可控制本病的流行。
3.泰泽氏病。
泰泽氏病是一种专门寄生于细胞内引起的一种盲肠炎症。
病原:归类于梭状芽孢杆菌。
流行病学:通常发生于刚断奶的6~12周的幼兔;饲养管理不当,饲养密度过高,免疫抑制和不恰当的饮食引起。应用磺胺类药物治疗其他疾病时,也易导致本病的发生。该病发病率为47%,但是大多数患兔并未表现症状。
致病机理:病原菌侵入肠粘膜,并传播到肝脏,最后经由淋巴管传播至心肌,该病导致心肌、小肠、肝脏、盲肠等坏死。
典型症状与病变:发病急,以严重的水泻和后肢沾有粪便为特征。患兔精神沉郁,不吃,迅速全身脱水而消瘦,于1~2天内死亡。剖检见坏死性盲肠结肠炎,回肠后段与盲肠前段浆膜明显出血、肝坏死灶形成及坏死性心肌炎。
预防:消除各种应激因素,如过热、拥挤等。目前尚无疫苗预防。
治疗:患病早期用0.%~0.01%土霉素供患兔饮用。通过饮水口服抗生素(四环素)是有效的。也可用青霉素、链霉素联合肌内注射。
4.轮状病毒病。轮状病毒与肠炎的爆发联系在一起,通常发生于6周龄以下的兔子。在感染群体中,成年动物血清学检测呈阳性,可以将母源性免疫力遗传给后代。当断奶时母源免疫耗尽,幼兔变得易感。有报道表明:轮状病毒和大肠杆菌的合并感染导致死亡率和发病率的增加。
症状与病变:2~6周龄(尤其4~6周龄)的仔兔最易感染发病。病兔表现昏睡、食欲下降或废绝。排出半流体或水样粪便,后臀部沾有粪便。多数于腹泻后2天内死亡,病死率可达40%。青年兔、成年兔常呈隐性感染而带毒,多数不表现症状。病死兔剖检,空肠、回肠黏膜充血、水肿,肠内容物稀薄。
防治方法: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与治疗方法,因此重点应在于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注意兔舍卫生,给予仔兔充足的初乳和母乳。
5.冠状病毒。兔肠道冠状病毒(RECV)与兔子肠炎有关。冠状病毒也与胸腔积液和心肌病有关。
6.兔流行性小肠结肠炎。兔流行性小肠结肠炎是兔的一种新的胃肠道疾病,~年发生于法国的西部地区一些兔场,以严重水样腹泻为特征的新型传染病,可以广泛传播,年已蔓延法国的不少地区。
病原:尚不十分清楚。
流行特点:主要侵害6~8周龄育肥兔,常在断奶后发生。本病与兔球虫有协同致病作用,即在有球虫感染的兔场可增加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典型症状和病变:发病兔严重精神沉郁,黏膜苍白,水样腹泻,肛门有水样粪便污染。患兔体温不高,采食减少,腹部膨胀,极度口渴,多因脱水而死亡,死亡率达30%~80%。病变主要分布在整个肠道以及胃,胃肠膨气,胃内容物为液体,同时伴有盲肠麻痹,肠道特别是结肠和小肠有黏液渗出,大部分病例肠内含有大量半透明的黏液。
预防与治疗:本病尚无可靠的治疗方法。
预防:可在饲料中添加杆菌肽锌或泰莫林,可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我国还没有发生本病的报道,所以在贸易往来和引进兔种时要高度重视,避免引入本病。
治疗:可在饲料中添加杆菌肽锌或泰莫林,按药物说明进行用药。
该病与我国发生的流行性腹胀病是否是同一种病?目前尚不能确定。为此,建议我国企业在在贸易往来和引进兔种时要高度重视,避免引入本病。
7.球虫病。本病主要是由艾美尔属的多种球虫引起的一种对幼兔为害极其严重的常见体内寄生虫病。
由于饲养方式的改变(地面饲养转为笼养)、预防意识的增强,目前球虫病发生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同时由于生产者加强了对兔舍环境控制,冬季兔舍温度适宜,为家兔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环境,但也为球虫卵的生存、发育,提供了一个适宜的条件,因此球虫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生产者要树立全年预防的意识。南方发病率较北方高。
诊断要点:密度大、湿度大、温暖、卫生差的兔群易发;断奶至3月龄幼兔易感,死亡率高;主要表现出血性腹泻、消瘦、贫血;肝、肠特征病变;肝型:肝肿大,表面有粟粒至豌豆大的圆形白色或淡黄色结节病灶,切开有淡黄色浓稠的液体或有坚硬的矿物质。胆囊肿大,胆汁浓稠、色暗。腹腔积液。肠型:小肠、盲肠黏膜发炎、充血甚至出血。慢性病例肠黏膜呈淡灰色,可见小的灰白色结节(内含卵囊),尤其是盲肠蚓突部。膀胱积尿,尿色黄而浑浊。检查粪便卵囊来确诊。
注意球虫引起的肝结节与囊尾蚴、肝毛细线虫等引起的肝病变作鉴别。
防治措施:实行笼养;大小兔分笼饲养;定期消毒;保持室内通风干燥。兔粪尿要堆积发酵,杀灭粪中卵囊。病死兔要深埋或焚烧。兔青饲料地严禁用兔粪作肥料。定期对成年兔进行药物预防。17~90日龄兔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球虫药物是目前预防和治疗本病最有效、最省工、最省钱的方法。氯苯胍,按0.%混饲;地克珠利,饲料和饮水中按0.%添加。妥曲珠利(拜耳)通过饮水给药。发生本病可按以上药物加倍剂量用药。沙利霉素,20-25克/吨。注意轮换用药。球虫疫苗是未来预防球虫病最佳的方法。国家兔体系已完成实验室研究,临床应用指日可待。
8.霉变饲料中毒。家兔采食了发霉饲料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是目前危害养兔生产的主要疾病之一。
典型症状与病变:精神沉郁,不食,便秘后腹泻,粪便带黏液或血,流涎,口唇皮肤发绀。
防控措施:严把饲料质量管理;添加脱霉剂。
三、消化道疾病的综合防控
1.科学的饲粮配方。
针对家兔不同生理阶段进行配方设计,幼兔饲粮配方中木质素须≥5.0%,14.5%<淀粉>17.5%。
饲料粗纤维水平尤其是木质素(ADL)与消化道紊乱关系密切。法国研究小组已经证实了饲粮中木质素(ADL)对食糜流通速度的重要作用及其防止腹泻的保护作用。消化紊乱所导致的死亡率与他们试验饲粮中的ADL水平密切相关(r=o.99)。关系式表示如下:
死亡率(%)=15.8-1.08ADL(%)(n只兔)
以上关系式表示,饲粮中的木质素(ADL)越高,家兔因消化道疾病导致的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
饲料中用油脂替代部分玉米作为家兔能量来源时,家兔患消化道疾病的风险会降低。
2.优质安全的饲料原料。
选择优质粗纤维饲料等原料,保障不霉变,质量稳定是做好饲粮的关键。
3.适宜的加工工艺。
饲料原料应使用筛孔直径为2.5~3.5mm筛片进行粉碎为宜。
研究发现,家兔对中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与粒度小于0.mm颗粒所占的比例呈现正相关。但是过分地粉碎会使饲料在肠道停留时间延长则明显与消化障碍有关系,可能诱发腹泻,为此,在实践中,应使用筛孔直径为2.5~3.5mm筛片进行粉碎为宜。
根据原料种类,粉碎的粒度也各异,一般认为,低纤维含量的原料如谷物、豆粕等的粉碎,应采用筛孔直径较细的筛片,有利于较高的消化率。粗纤维原料如苜蓿、花生秧、花生壳等,应采用筛孔较粗的筛片,有利于肠道的运动。
4.优质的饲养环境条件。
保障兔舍的适宜的温度、湿度和优质的空气质量。避免兔舍温度忽高忽低。保持兔舍安静,防止噪音。
5.有针对性的加强饲养管理。
饲喂方式与兔群健康密切相关,饲喂方式不当或突然改变饲喂方式往往是导致兔群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诱因。
幼兔是家兔一生中最难养的阶段。为此对幼兔的饲养需采取定时定量的饲喂方式。
据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獭兔养殖岗位开展限制饲喂对家兔生产性能与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断奶幼兔采用85%限制饲喂方式,不影响生产性能,但可以显著降低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率。
目前,欧洲控制ERE也以控制饲喂量为主要措施之一。
6.减少各种应激。
从以上各种疾病发生原因来看,大多数疾病的发生都与家兔受到应激有关。为此,在兔舍建设、饲养管理的各个环节应尽可能的减少各种应激,包括转群、抓兔、注射、人员更换等。
7.合理的用药。
乱用抗生素可以导致兔群发生肠毒血症(魏氏梭菌)的案列频频发生,如使用阿莫西林、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在家兔疾病防控时要慎重使用抗生素。
一方面要注意食品安全,同时要注意兔群安全。注意抗生素的种类、使用剂量、使用方法(口服、肌内注射等)、使用时间。
8.科学的免疫程序。
根据本场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yzl/1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