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毒性肠炎:“秋季腹泻”。起病急,常伴有上感症状,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腥臭,轮状病毒是最常见的病原,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
(2)四种类型大肠杆菌肠炎:夏季5~8月多见医学
教育网整理。
1)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大便呈黄绿色蛋花汤样伴粘液,有腥臭味,大便镜检偶见白细胞。
2)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
3)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大便粘冻样含脓血,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甚至休克。大便镜检与菌痢不易区别。
4)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大便开始为水样便,后转为血性。大便镜检有大量红细胞,常无白细胞。
(3)空肠弯曲菌肠炎:多见于夏季,6~24个月多发,侵袭性感染为主。
(4)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急性水泻起病,可有粘液便、脓血便。
(5)鼠伤寒沙门菌小肠结肠炎:夏季多发医学
教育网整理,2岁小儿多见。大便次数多,性质多变,有特殊臭味,大便检查有红白细胞,可引起败血症、脑脊髓膜炎,病程迁延,带菌率高。
(6)抗生素诱发的肠炎:
1)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继发于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之后。起病急,发热、频泻、大便腥臭、海水样便,严重者有休克,大便镜检可见多量脓细胞和革兰氏阳性球菌。大便培养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凝固酶试验阳性。
2)假膜性小肠结肠炎:难辨梭状芽胞杆菌。
3)真菌性肠炎:常为白色念珠菌,多伴有鹅口疮。大便稀黄,泡沫较多,有时可见豆腐渣样细块。大便镜检可见真菌孢子及假菌丝。
小儿推拿技术在小儿腹泻中的临床应用1寒湿泄补脾经次,补大肠次,推三关50次,揉外劳宫次,揉脐及天枢50次,逆时针方向摩腹5分钟,振腹1分钟,常规手法捏脊8次,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膀胱俞,每穴各50次,揉龟尾50次,推上七节骨次。
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7天为一疗程。
手法要领:补脾经:用左手握患儿左手,同时以拇、食二指捏住患儿拇指,使之微屈,再用右手拇指自患儿拇指尖推至拇指根;
补大肠:用左手握住患儿左手,使掌侧置;再用右手食指、中指挟住患儿拇指,然后用拇指桡侧面,自指尖推至虎口为补,称补大肠。反之为清,称为清大肠。若来回推之,称为清补大肠。
2湿热泻补脾经次,清大肠次,清天河水50次,退六腑次,顺时针方向摩腹3分钟,揉脐及天枢50次,揉龟尾50次,推下七节骨次,推脊30次。
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7天为一疗程。
手法要领清天河水:
用食指、中指指面沾凉水自患儿内劳宫穴上推至洪池穴,同时配合手法操作方向轻轻吹气。手法操作时,吹气与手法推动的动作要协调。
3伤食泄揉板门次,补脾经次,清胃经次,清大肠次,清小肠次,运内八卦50次,推四横纹50次,顺时针方向摩腹3分钟,摩中脘50次,揉脐及天枢各50次,揉龟尾次,推下七节骨次,捏脊30次。
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7天为一疗程。
手法要领:
捏脊: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拇指指腹对准食指的第二指关节桡内侧,两者保持一定距离,虎口向前,双手食指紧贴皮肤并向前推动,将皮肤推起,然后双手拇指、食指把皮肤捏起来。
4脾虚泄补脾经次,补大肠次,板门推向横纹次,逆时针方向摩腹5分钟,振腹1分钟,三指揉脐、气海和关元次,常规手法捏脊10遍,揉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血海、足三里,每穴各50次,揉龟尾次,推上七节骨次。
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7天为一疗程。
我们以上介绍的手法要领,是几个相对复杂的复式手法,相对简单的单一穴位,网络上也有很多资源,爸爸妈妈们照操作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宝宝皮肤娇嫩,在进行推拿操作的时候,需要推拿油或一些介质,防止宝宝皮肤被擦伤。如果宝宝已经腹泻,爸爸妈妈们可以采用上面介绍的方法来帮助宝宝早日康复。如果自己拿不准穴位或力度,一定要看医生,请专业的中医医师或推拿师来操作。由于小宝宝的病情发展快,必要的时候可做大便培养或其他检查来确诊,防止脱水,不要贻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yzl/1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