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确实有用
益生菌不是电视剧里的“麦丽素”,吃一粒能强身健体,吃两粒能起死回生。它的好处没那么玄幻,但都是扎扎实实地在体内起作用。要说好处,理论上益生菌对人体的好处太多:
益生菌被摄入到肠道后,在肠道发挥效果,可以下调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并促进肠上皮屏障功能,增加抗炎反应并有助于宿主的整体健康。
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免疫系统,改善肠道物理和免疫屏障功能,并通过生产抗菌肽消灭并取代潜在的病原微生物,预防治疗肠道感染性疾病。
通过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避免各种过敏原通过肠道粘膜进入血液,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过敏性疾病,比如食物过敏、皮肤过敏。
通过改善肠道的免疫功能,预防并治疗炎症性肠病,比如溃疡性结肠炎等。
益生菌的代谢产物、分泌的各种因子,还会影响着人体的激素水平。
......
益生菌好处很多,但是,为什么自己给孩子吃了就是没啥用呢?
首先,益生菌不是药!益生菌有一定的调节和改善的作用,但并不能用来“治疗”某种疾病!
其次,正确选择益生菌、正确服用益生菌,它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没用,可能是菌株没选对
益生菌的功效高度依赖于菌株的特定性。
什么意思呢?
我们通常听到的什么“乳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等等就是“菌种”,是一个大的有关种类的名称,这些菌种下,又有不同的菌株,而我们真正要用的,就是这些菌株!不同菌株其作用也不同!
国家批准了7个菌种可以用于儿童食品。
没用,可能是没“吃够”
益生菌的量是以“亿”为单位来计算的!
医生的推荐是:每次应该吃50~亿个益生菌。
尤其是对孩子来说,更得注意“量”。
这是因为新生儿是在无菌或少菌状态出生的,体内还没有建立起良好的菌群。
而且,益生菌都是“过五关斩六将”才能到达目的地的。在孩子服用益生菌的过程中,必然有益生菌被消耗、死亡,比如空气的消耗,再比如胃酸和胆汁的消耗等。
所以,那些觉得孩子比较小,而把剂量擅自减少甚至减半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如果服食的量过少,真正到达肠道发挥作用的益生菌就所剩无几了,当然也就不足以起到应有的效果了。
为了能够保证孩子吃够,一定要注意你购买的益生菌是否能保证“量”~没用,可能是没吃对
注意温度
很多家长喜欢用很热的水、甚至开水给孩子加热奶冲益生菌制剂,但其实这样益生菌会被杀灭失活,反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No!作为活菌,而且又是在人体内存活,益生菌的最佳生长温度和人类肠道正常温度相近,约为37℃。另外,人体发烧时的最高体温一般为40℃,所以,把益生菌制剂冲水时,水温不得超过40℃。注意不与抗生素同服抗生素能够杀灭细菌或个别微生物,益生菌,也是细菌。因此,一般在孩子服用益生菌制剂与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时,需要至少间隔2个小时,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这些药物对益生菌制剂效果的影响。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肠道不仅是重要的消化器官,还是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卫健委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四版)就提到了“可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继发细菌感染”。李兰娟院士同样也提到过病毒感染会导致微生态失衡,导致细菌继发感染,所以微生态平衡能够减少继发感染。一般来讲,可通过补充益生菌、益生元等达到改善肠道平衡的目的,如益生菌的制剂类产品可补充肠道有益菌,提升肠道免疫能力。
益生菌是重要的肠道微生态调节剂
调节剂分类: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微生态调节剂能够调节肠道微生态失衡,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或增进健康状态。
——节选自中国消化道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共识(版)《益生菌儿科临床应用循证指南》和《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都指出,有些益生菌对治疗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具有疗效。补充益生菌可以缓解机体的炎症反应,保护肠道黏膜屏障,降低肠道黏膜渗透性,从而保护肠道的免疫机制,同时使肠道重新建立肠道菌群平衡,维护肠道健康。这种效果在疾病的早期给予会更明显。为了止泻,往往会给孩子服用抗生素,可抗生素不能识别有害菌和有益菌,全部都给消灭。所以在服用抗生素的时候,可以给予益生菌配合治疗,帮助肠道菌群尽快恢复平衡。注意益生菌与抗生素同服的时候,间隔至少2个小时。温馨提示:营养品不能替代药品,宝宝生病严重时须及时就医。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END“在所有道别里
我更喜欢明天见”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lfa/8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