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结肠炎症状 >> 结肠炎治疗方案 >> 正文 >> 正文

谢晶日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经验集

来源:结肠炎症状 时间:2018-9-12

:[目的]研讨谢晶日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学术理念和临床经验。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原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的病变。谢晶日教授治疗本病有其独特的见解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临床疗效显著。[方法]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临证加减,病后护理等方面阐述谢晶日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学术理念和临床经验,归纳其中药用药规律,并列举典型病例一则。[结果]谢晶日教授认为脾胃亏虚是其病的根本宿因,湿热积蕴是其病的主要致病原因病位在大肠,与肝,脾,肺,肾皆相关,多为虚实夹杂之证,虽以邪实为主,然本仍在脾,而湿、热、痰、瘀为发病之标。脾虚湿盛是本病发作及反复无常的关键病机。[结论]谢晶日教授通过辨证施治,能够有效控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情发展,缓解患者症状,降低发病机率,值得借鉴和学习。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的特点的消化道疾病,属炎症性疾病(IBD)的范畴[1]。其病变多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有时也可遍及整个结肠[2]。本病以腹痛、腹泻、便脓血、里急后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病程一般较长,病情轻重不一,病后易于发作,根据病情可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其中活动期起病急骤,症状较重,且全身症状明显,是世界公认的现代难治性疾病之一。现代医学在治疗本疾病方面,多采用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类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但总体治疗效不差强人意。

导师谢晶日教授,研究生、博士导师,博士后指导教师,在中医临床实践、教学指导、学术科研工作40余年中,奉古代医家经典为原则,以患者临床症状为纲纪,逐渐形成了“肝脾论”等独树一帜的学术思想理念。谢师认为对于UC的治疗,在重视从肝脾论治的同时,当强调饮食和情志对疾病的影响。笔者有幸跟师,出诊记录临床经验,倍感顿悟,故将谢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整理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

中医的古典医籍中并没有UC此病名,《黄帝内经》中曾将本病称之为“肠澼”“赤沃”,《素问·太阴阳明论》中亦提到:“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入五脏则填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谢师认为,脾胃亏虚是其病的根本宿因,湿热积蕴是其病的主要致病原因,外感寒热湿邪,饮食不节,情志及脏腑功能损耗,久病不愈或病后体虚等亦可导致脾虚不运,胃失和降,运化失职,气血壅滞肠腑,久而气血瘀滞,与肠中腐浊之物相搏结,脂败络阻,下利脓血而发病。谢师认为本病位在大肠,与肝,脾,肺,肾皆相关,多为虚实夹杂之证,虽以邪实为主,然本仍在脾,而湿、热、痰、瘀为发病之标。脾虚湿盛是本病发作及反复无常的关键病机。

2辨证论治

2.1抑肝扶脾,渗湿止泻

肝喜调达舒畅而恶抑郁,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通达全身气机的功能,且具有促进血与津液的运行,脾胃水谷纳运,胆汁分泌排泄,调节情志等功能,谢师认为肝失疏泄,气机失调,累及脾胃,或土虚木乘,或木不疏土,湿邪内生,脾虚湿困久之,清浊不分,下迫大肠,临床可见腹痛腹胀,便利脓血等症状。谢师还认为情志亦是该病发作及反复无常的主要原因之一。正如《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治疗该疾病应以脾为本,从肝论治。谢师调达肝气,健运脾胃时常以小柴胡汤合痛泻要方或平胃散为基础方加减,常用柴胡,黄芩,陈皮,炒白芍,甘草,陈皮等药物,则酌加芳香醒脾,止泻之藿香、佩兰、砂仁、苍术等药物,亦可增强药效。

2.2泄热燥湿,理气和血

谢师认为湿热壅滞肠腑,气血逆乱是活动阳明论》所云:“夫肠澼者,为水谷与血另作一泒,如桶涌出。”清阳之气下陷,谷气下注,日久蒸迫大肠。谢师清热解毒,和营燥湿时常以白头翁汤和芍药汤为基础方加减,常用药物有椿皮,苦参,黄柏等药物,若湿盛于热,则酌加煅海螵蛸,五倍子等涩肠止泻之药物;若热盛于湿,则酌加栀子、秦皮等药物。

2.3温中健脾固涩止泻

《难经?四十九难》曰:夫脾者,行胃津液,磨胃中之谷,主五味也,胃既伤,......或为飧泄,或为肠澼,此胃伤脾亦伤明也。”脾胃的主要功能是收纳水谷津液并输布精微物质,若脾胃功能受损,水谷失于健运,则会成水样夹杂食物残渣泄泻而出。谢师认为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湿浊停滞,阻滞气机存在于UC的每一个阶段,也是病情变化不一,反复无常的因素之一。故而在治疗上应以胃中健脾为基本法则,并根据每个阶段的病情变化斟酌加减用药。

2.4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谢师认为多种原因导致的肝气不畅,疏泄失职,脾运失司,肺宣失降,输布失常,湿浊聚内,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或湿浊内蕴化热,熏灼脉络,且其性趋下,使肠中气血逆乱,久而化瘀,,血腐成脓,发为本病。可见气滞血瘀既是本病发作的主要病理因素,还是本病的临床典症,因此在治疗本病时应以辨证论治为主,以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为治疗原则。此外,谢师认为在治疗本病时还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再用药上分清主次,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3临症加减

谢师治疗UC常以“白头翁汤”、“芍药汤”、“四神丸”、“痛泻要方”、“乌梅丸”等著名方剂为基础方,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张进行临床加减变化。若伴有久泻不愈,滑脱不禁者,加生山药,补骨脂,吴茱萸,五味子等温肾健脾,收敛涩肠;若中气下陷,神疲乏力,加黄芪,太子参,炒白术等益气升阳,健脾止泻;若腹痛剧烈加炒白芍,甘草,延胡索等疏肝健脾,理气止痛;若便下鲜血多,口渴喜凉饮者,加生地黄,牡丹皮,地榆炭等清热凉血,化瘀止血;若便下脓多血少者,加秦皮,苦参,黄柏等清热解毒,燥湿止泻;若腹泻严重者,可给予中药汤剂进行灌肠治疗,常用中药有马齿苋,黄芩,黄连,黄柏,白头翁,石榴皮,秦皮,凤尾草等,经多年研究表明,中药汤剂灌肠能促进改善肠道内循环的环境,加快疾病局部溃疡面的修复能力。

4病后调护

谢师认为饮食失节,情志损伤,复感外邪等都是该疾病反复发作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谢师常叮嘱患者注意饮食清洁,保持乐观心态,谨防外感风寒湿邪,特别是处在急性期的患者,更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生冷腥辣油腻食物,只有精心得当的调护,才能够让疾病尽早痊愈。

5结语

溃疡性结肠炎是全球多发的消化内科疾病之一,该病可广泛存在于任何年龄,且男女发病比例无明显差异,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变化,UC发病率日趋上升。现代医学对UC治疗方法虽多,但其治疗效果难以达到理想标准。谢晶日教授博采众长,刻苦钻研40余年,病仔细观察每一位患者复杂的临床症状,总结出本病实属虚实相兼之证,脾胃亏虚为本源,是该病发作的关键因素,湿热积蕴是该病主要诱因,二者相互作用,互为影响,故治疗时以健运脾胃,益气升阳为原则,佐以清热解毒,燥湿和血。此外,谢师更是要求患者平日注意情志稳定,饮食清淡,生活规律,多方共奏,疾病治疗方可达到满意结果。









































儿童白癜风的饮食症状是怎样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lfa/3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