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肠”谈
肠癌防治关键点剖析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年全球癌症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于世界第3位和第2位。结直肠癌死亡病例数和新发病例数较前几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结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肿瘤的增大而表现出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泻、腹泻与便秘交替、局部腹痛等症状,晚期则表现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我国以40-65岁人群发病率最高。
?结直肠癌的发病和饮食因素密切相关。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低微量元素和低维生素等均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此外,油煎、烘烤食品中产生的化学致癌物质——甲基芳香胺也和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慢性消化道疾病例如慢性结直肠炎症、溃疡型结肠炎、克罗恩病、直肠息肉等患者,罹患结直肠癌的几率也会大大提升。
?患有血吸虫病也会被认为是结直肠癌致癌因素。
?此外,吸烟、肥胖、心理情绪紧张等等也是结直肠癌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在结直肠癌发病中也起到重要作用。比较明确的遗传因素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HNPCC)家族史。
其中,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会发生癌变。从出现症状到出现癌变一般在15年左右,50岁以后几乎全部发展成为癌。遗传给下一代的概率大约在70%~95%之间。大约70%的结肠癌是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息肉演变成结直肠癌通常需要8-10年。
但是林奇综合征患者仅需2-3年左右。因此NCCN指南于年推荐结直肠癌患者接受林奇综合征筛查。林奇综合征也曾被叫做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HNPCC)。
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的人群;有结直肠癌病史者;一级或二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发病史的人群;家族中曾患有腺瘤性息肉者,包括已治疗者;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林奇综合征家族史者的20岁以上直系亲属;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多发性息肉、腺瘤、克罗恩病患者;女性生殖器官癌瘤、盆腔放射治疗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粘液血便、大便变细、慢性阑尾炎者;肥胖、长期饮酒、少食新鲜蔬菜者。注:两周肛肠症状指有以下任意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便血、粘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便潜血检查肠镜检查钡灌肠造影肛门直肠指检结直肠癌预防方法
定期肠镜检查
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防治的最佳方法,尤其是有结直肠癌家族史人群,需定期行肠镜检查(2-3年)。肠镜检查不仅可以直接检查肠道,还可以去除可疑的病变,行病理检查排除恶性肿瘤。
调整饮食结构
避免过多的脂肪及动物蛋白摄入,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
积极治疗结直肠慢性炎症
定期复查肠镜,做到早预防,早发现。
经常锻炼并控制体重
较高的运动水平,可降低结直肠癌患癌风险约25%。《健康中国行动》倡议,鼓励每周进行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如健步走、慢跑、骑自行车、太极拳等),或者累计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身体活动(如跑步、快速爬山、登楼梯、网球单打等)。此外,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多动,达到每天步—00步的身体活动量。
戒烟戒酒
烟酒作为一级致癌物,应尽量戒除。
END公司简介基石生命是北大科研团队产业转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多项行业资质,着眼于解决临床肿瘤精准治疗问题,布局了肿瘤基因检测、细胞药物筛选、模式动物三大技术平台。已开发微肿瘤芯片,肿瘤精准医疗算法等多项核心专利技术,具有成功率高、准确性高和周期短等优势,在肿瘤机制研究、临床用药指导、新药开发等领域有巨大应用价值。
更多资讯,敬请期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jzl/8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