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检验项目手册
项目
样本采集要求
检验方法原理
正常值
临床意义
收费(元)
标本
报告
时间
谷丙转氨酶
(ALT)
空腹静脉血2ml,不抗凝或肝素抗凝,避免溶血;分离血清后20-25℃保存稳定24小时,2-8℃保存稳定7天,-20℃稳定1个月;
注意事项:①明显溶血标本可干扰测定;②严重黄疸、混浊血清应稀释后再测定;③剧烈运动后ALT可轻度升高;④某些药物可造成肝受损或引起胆汁淤滞使ALT升高,某些药物会造成AST活性上升。
乳酸脱氢酶法
男:9-50U/L
女:7-40U/L
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
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4.5
血清
(红帽管)
8小时
谷草转氨酶
(AST)
MDH法
男:15-40U/L
女:13-35U/L
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
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5
血清
(红帽管)
8小时
总胆红素
(TBIL)
①空腹静脉血3ml,不抗凝,避免溶血;分离血清后2-8℃密封避光保存稳定3天,-20℃稳定3个月;②长跑后,胆红素会有4.3umol/L升高;③强烈的日光照射会使总胆红素下降,1小时后下降可达30%。
重氮盐法
1.7-17.1umol/L
增高: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
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肝硬
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
症等。
5
血清
(红帽管)
8小时
直接胆红素
(DBIL)
空腹静脉血3ml,不抗凝,避免溶血;分离血清后2-8℃密封避光保存稳定3天,-20℃稳定3个月;
重氮盐法
0-6.8umol/L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
头癌,胆石症等。
5
血清
(红帽管)
8小时
总蛋白
(TP)
空腹静脉血3ml,不抗凝,避免溶血;分离血清后20-25℃保存稳定1周,2-8℃保存稳定1个月,-20℃稳定12个月;
双缩脲法
65-85g/L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及多发性骨
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
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
症,烧伤,失血。
5
血清
(红帽管)
8小时
白蛋白
(ALB)
空腹静脉血3ml,不抗凝,避免溶血;分离血清后20-25℃保存稳定1周,2-8℃保存稳定1个月,-20℃稳定12个月;
溴甲酚绿法
40-55g/L
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
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
脏,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5
血清
(红帽管)
8小时
碱性磷酸酶
(ALP)
空腹静脉血2ml,不抗凝,避免溶血;分离血清后2-8℃保存稳定7天,-20℃稳定1个月;
注意事项:①胆红素浓度大于mol/L干扰ALP的光度测定法;②溶血和脂血会造成假性ALP活性下降;③药物可使总ALP活性升高或下降。
NPP底物-AMP缓冲液法
男:15-40U/L
女(20-49)35-U/L
女(50-79)50-U/L
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
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
骨折及少年儿童。
5
血清
(红帽管)
8小时
谷氨酰转肽酶
(GGT)
空腹静脉血3ml,不抗凝,避免溶血;分离血清后20-25℃保存稳定24小时,2-8℃保存稳定7天,-20℃稳定1个月;
速率法
男:10-60U/L
女:7-45U/L
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
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5
血清
(红帽管)
8小时
肌酐
(CRE)
空腹静脉血3ml,不抗凝或肝素抗凝,避免溶血;分离血清后2-8℃保存稳定3天,-20℃稳定1个月;
苦味酸法
男(20-59)57-97μmmol/L
男(60-79)57-μmmol/L
女(20-49)41-73μmmol/L
女(50-79)41-81μmmol/L
增高:见于严重肾功能不全,各种肾
障碍,肢端肥大症等。
降低:见于肌肉量减少(如营养不良,
高龄者),多尿。
7
血清
(红帽管)
8小时
尿酸
(UA)
空腹静脉血3ml,不抗凝,避免溶血;分离血清后2-8℃保存稳定3天,-20℃稳定1个月;
尿素酶-过氧化物酶法
男:-μmmol/L
女:-μmmol/L
增高:见于痛风,子痫,白血病,红
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急慢性
肾小球肾炎。
降低:见于恶性贫血及肾上腺皮质激
素等药物治疗后。
5
血清
(红帽管)
8小时
空腹血糖
(GLU)
禁食8小时以上,抽静脉血3ml,不抗凝或肝素抗凝,避免溶血;分离血清或血浆后,室温稳定1小时,2-8℃保存稳定1天,-20℃稳定1个月;注意事项:①全血浓度较血浆或血清浓度低8-15%,静脉血毛细血管动脉血;②全血于室温下放置,每小时葡萄糖浓度下降5-7%;③溶血、脂血、黄疸将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己糖激酶法
3.9-6.1mmol/L
增高:某些生理因素(情绪紧张,饭
后1-2小时)及注射肾上腺素后,病
理性增高见于各种糖尿病,慢性胰腺
炎,心梗,甲亢,垂体前叶嗜酸性细
胞瘤,颅内出血,颅外伤等
6.5
血清
(红帽管)
8小时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全血15-25℃可稳定7天,-20℃稳定6个月,只能冻融一次;溶血产物15-25℃可稳定4小时,2-8℃稳定24小时,-20℃稳定6个月。
液相色谱法法
4%-6%
增高:主要见于糖尿病及其他高血糖
症。糖化血红蛋白所占的百分比率能
反映测定前1~2月内的血糖水平。对
血糖和尿糖波动较大的糖尿病患者,
进行Ghb测定不但可以用于诊断
,而且是监测病情的良好指标(特别
是1型糖尿病)
70
全血
(红帽管)
8小时
尿素氮
(BUN)
空腹静脉血3ml,不抗凝或肝素抗凝,避免溶血,避免铵离子污染;分离血清后室温可保存4小时,2-8℃保存稳定12小时,-20℃稳定3天。
尿素酶-谷氨酸脱氢酶法
男(20-59)3.1-8mmmol/L
男(60-79)3.6-9.5mmmol/L
女(20-49)2.6-7.5,mmol/L
女(50-79)3.1-8.8mmol/L
增高:常见于高蛋白饮食,糖尿病,
重症肝病,高热,轻度肾功能低下,
高血压,痛风,多发性骨髓瘤尿路闭
塞,术后无尿,尿毒症前期,肝硬化,
严重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5
血清
(红帽管)
8小时
肌酸激酶
(CK)
空腹静脉血3ml,不抗凝,避免溶血;分离血清后2-8℃保存稳定7天,-20℃稳定1个月。
酶偶联法
男:50-U/L
女:40-U/L
增高:心梗4-6小时开始升高,18-36
小时可达正常值的20-30倍,为最高
峰,2-4天恢复正常,另外,病毒性
心肌炎,皮肌炎,肌肉损伤,肌营养
不良,心包炎,脑血管意外及心脏手
术等都可以使CK增高。
10
血清
(红帽管)
8小时
肌酸激酶同工酶
(生化法)
(CK-MB)
空腹静脉血3ml,不抗凝,避免溶血;24-48小时内测定;因CK-MB在常温下不稳定,不测定时应将血清分离,低温保存。
免疫抑制法
0-24U/L
是诊断心肌梗塞的重要指标,在急性心梗4小时开始上升,72小时后恢复正常。
25
血清
(红帽管)
8小时
乳酸脱氢酶
(LDH)
空腹静脉血3ml,不抗凝,避免溶血;分离血清后20-25℃保存稳定24小时,2-8℃保存稳定7天,-20℃稳定1个月;
注意事项:①肌肉运动后,LDH会高于正常;②溶血后引起LDH增加,故2小时内必须分离血清;③室温下血清可稳定7天,由于LD4和LD5对冷敏感,故常规分析血清应储存在室温下;④注意药物对测定的影响。
乳酸底物法
-U/L
增高: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12-48小
时开始升高,2-4天可达高峰,8-9
天恢复正常。另外,肝脏疾病恶性肿
瘤可引起LDH增高。
5
血清
(红帽管)
8小时
羟丁酸脱氢酶
(HBDH)
空腹静脉血3ml,不抗凝
α-酮丁酸底物法
72-U/L
增高:作为急性心梗诊断的一个指
标,与LDH大致相同,在急性心梗
时此酶在血液中维持高值,可达2周
左右。
5
血清
(红帽管)
8小时
钙
(Ca)
空腹静脉血3ml,不抗凝或肝素抗凝,避免溶血;尽快分离,不要超过2小时,分离血清或血浆后室温保存8小时,2-8℃保存48小时,-20℃稳定3个月;冷冻的标本只能化冻一次。
偶氮砷Ш法
2.11-2.52mmol/L
增高:见于骨肿瘤,甲状旁腺机能亢
进,急性骨萎缩,肾上腺皮脂功能减
退及维生素D摄入过量等。
降低:常见于维生素D缺乏,佝楼
病,软骨病,小儿手足抽搐症,老年
骨质疏松,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
肾炎,尿毒症,低钙饮食及吸收不良。
5
血清
(红帽管)
8小时
磷
(P)
空腹静脉血3ml,不抗凝,避免溶血;分离血清后15-25℃保存稳定24小时,2-8℃保存稳定4天,-20℃稳定1个月。
磷钼酸盐法
0.85-1.51mmol/L
增高:见于甲状旁腺机能减退,急慢
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骨髓瘤及骨
折愈合期。
降低:见于甲亢,代谢性酸中毒佝楼
病,软骨病,肾功能衰竭,长期腹泻
及吸收不良。
5
血清
(红帽管)
8小时
镁(
Mg)
空腹静脉血3ml,不抗凝,避免溶血;
注意事项:①输血或注射葡萄糖酸钙后,血清镁偏低;②注射硫酸镁,使用含镁制剂,长期使用水杨酸治疗,血清镁上升;若患有肾功能不全,则上升更明显;③妊娠第二期以后的妇女血清镁浓度较低;④服用醛固酮、氯化铵、钙盐,血清镁降低。
二甲苯胺蓝法
0.75-1.02mmol/L
增高:见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甲状
腺机能减退症、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
糖尿病昏迷、严重脱水症等。
降低见于长期禁食、吸收不良综合
征、慢性腹泻等。
5
血清
(红帽管)
8小时
总胆固醇
(TCH)
①禁食12小时后抽血,抽血前3天禁食高脂食物;②空腹静脉血3ml,不抗凝,避免溶血;2-8℃可保存7天,-20℃保存6个月;避免反复冻融。
酶法
3-5.7mmol/L
1.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蛋白血
症的诊断及分类;
2.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判断;
3.TC增高或过低可以是原发的营
养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甲状腺病,肾病等。
5
血清
(红帽管)
8小时
甘油三酯
(TG)
采血前2-3天正常饮食,尽可能少食脂类食物,禁食12小时后抽空腹静脉血3ml,不抗凝,避免溶血;血清2-8℃可保存7天,-20℃保存6个月;避免反复冻融。
注意事项:①TG水平与种族、年龄、性别、生活习惯有关;②静脉压迫时间过长和将有血凝块的血清保存时间太长都会造成检测值的升高。
GPO-POD法
0-1.7mmol/L
增高:可由遗传,饮食因素或继发于
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
降低: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
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β脂蛋白
缺乏及吸收不良。
7
血清
(红帽管)
8小时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采血前2-3天正常饮食,尽可能少食脂类食物,禁食12小时后抽空腹静脉血2ml,不抗凝,避免溶血;血清2-8℃可保存7天,-20℃保存30天;避免反复冻融。
直接法
男:1.16-1.42mmol/L
女:1.16-1.42mmol/L
降低:见于脑血管病,冠心病,高
TG血症,严重疾病或手术后,吸烟,
缺少运动等。
10
血清
(红帽管)
8小时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直接法
0-3.37mmol/L
同血清总胆固醇测定。当LDL-C值在3.36-4.14mmol/L时,为危险边缘;4.14mmol/L为危险水平。
10
血清
(红帽管)
8小时
小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酶法
0.23-1.37mmol/L
增高:见于脑血管病,冠心病,高
TG血症,糖尿病。
60
血清
(红帽管)
8小时
同型半胱氨酸(HCY)
空腹静脉血3ml,不抗凝,避免溶血。
酶循环法
0-15μmmol/L
可用于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及
并发症,肺血栓栓塞证防治;用于防
治妊娠并发症及优生优育。
50
血清
(红帽管)
8小时
钾
(K)
空腹静脉血3ml,不抗凝或肝素抗凝,避免溶血;尽快分离,最长不可超过2小时,分离血清或血浆后室温保存不超过8小时,2-8℃保存不超过48小时,否则应存放于-20℃;冷冻的标本只能化冻一次。
丙酮酸激酶法
3.5-5.3mmol/L
增高:
1.经口及静脉摄入增加。
2.2.钾流入细胞外液;如严重溶血,
感染烧伤,组织破坏,胰岛素缺乏。
3.组织缺氧;心功能不全,呼吸障
碍,休克。
4.尿排泄障碍;肾功能衰竭及肾上
腺皮质功能减退。
5.毛地黄素大量服用。
降低:
1.经口摄入减少。
2.钾移入细胞内液;碱中毒及使用
胰岛素后,IRI分泌增加。
3.消化道钾丢失;频繁呕吐腹泻。
4.尿钾丢失;肾小管性酸中毒。
6
血清
(红帽管)
8小时
钠
(Na)
空腹静脉血3ml,不抗凝或肝素抗凝,避免溶血;尽快分离,最长不可超过2小时,分离血清或血浆后室温保存不超过8小时,2-8℃保存不超过48小时,否则应存放于-20℃;冷冻的标本只能化冻一次。
半乳糖苷酶法
-mmol/L
增高:
1.严重脱水,大量出汗,高烧,烧
伤,糖尿病性多尿。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原发及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病。
降低:
1.肾皮质功能不全,重症肾盂肾炎,糖尿病。2.胃肠道引流,呕吐及腹泻。、3.抗利尿激素过多。
6
血清
(红帽管)
8小时
氯
(CL)
空腹静脉血3ml,不抗凝或肝素抗凝,避免溶血;尽快分离,最长不可超过2小时,分离血清或血浆后室温保存不超过8小时,2-8℃保存不超过48小时,否则应存放于-20℃;冷冻的标本只能化冻一次。
硫氰酸汞法
99-mmol/L
增高:见于高钠血症,呼吸碱中毒,
高渗性脱水,肾炎少尿及尿道梗塞。
降低:见于低钠血症,严重呕吐,腹
泻,胃液胰液胆汁液大量丢失,肾功
能减退及阿狄森氏病等。
6
血清
(红帽管)
8小时
尿微量白蛋白(mAlb)
①随机尿标本,2-8℃保存可稳定48小时;②运动后,尿白蛋白排出量可增加,应在相对安静状态下采尿测定。
免疫比浊法
0-20mg/L
由于尿微量白蛋白提示早期肾病,对于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的早期的干预治疗可停止甚至逆转肾病的进程。
50
尿液
8小时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
①静脉采血3ml,不抗凝,分离血清后2-8℃保存7天;②溶血或脂血严重时如产生干扰,可采用稀释进行处理。
胶乳免疫比浊法
0-IU/ml
是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
30
血清
(红帽管))
8小时
类风湿因子
(RF)
静脉采血3ml,不抗凝,分离血清2-8℃保存48小时内测定,长期保存应在-20℃以下;避免溶血,不得反复冻融。
胶乳免疫比浊法
0-20IU/ml
约90%的RA患者呈阳性,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肝病、慢性感染也可呈阳性。
30
血清
(红帽管)
8小时
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静脉血3ml,不抗凝
免疫比浊法
0~10mg/L
①CRP水平与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②CRP的释放量与急性心梗有关.③CRP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一种,在各种急慢性感染、组织损伤、恶性肿瘤、心肌梗死、手术创伤、放射性损伤时,CRP在病后数小时迅速升高、病变消退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此反应不受放疗、化疗、皮质激素治疗影响。
30
血清
(红帽管)
8小时
白细胞计数
WBC
①注射器和容器必须保持干燥;
②静脉采血止血带压迫应小于1分钟,若超过2分钟,打静脉回流受阻;
③严格按照无菌要求,防止采血部位感染,保证一人一针,防止交叉感染;
④EDTA抗凝;
⑤立即送检,尽快检查,避免标本温度变化过大。
仪器法
(3.5-9.5)*/L
增高:各类细菌急性感染、组织损伤、白血病等;
降低:病毒感染、造血受抑,药物或放射线影响。
20
全血(紫帽管)或末梢血
30分钟
中性粒细胞百分数(Neu%)
仪器法
40-75%
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尿毒症,酸中毒等;
降低:伤寒、副伤寒、流感、化学药物中毒。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Neu)
仪器法
(1.8-6.3)*/L
淋巴细胞百分数
(Lym%)
仪器法
20-50%
增高:细菌或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
病、某些慢性感染、淋巴细胞白血病;
降低:接触放射线、严重的化脓性感
染。
淋巴细胞绝对值
(Lym)
仪器法
(1.1-3.2)*/L
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关,白细胞总数低,而淋巴绝对值正常,说明有一定免疫力;总数正常而淋巴绝对值低说明免疫力低。
单核细胞百分数
(Mon%)
仪器法
3.0-10.0%
增高: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单核
细胞白血病和传染性疾病等。
单核细胞绝对值
(Mon)
仪器法
(0.1-0.6)*/L
增高:单核细胞白血病、感染和传染性疾病等。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
(Eso%)
仪器法
0.4-8.0%
增高:变态反应性疾病、寄生虫感染、
皮肤病、血液病、某些传染病、某些
恶性肿瘤;
降低:伤寒等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
(Eso)
仪器法
(0.02-0.52)*/L
增高:过敏、寄生虫感染等;降低:伤寒等。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数
(Bas%)
仪器法
0-1%
增高:过敏或炎症性疾病、慢性粒细
胞性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
(Bas)
仪器法
(0-0.06)*/L
增高:炎症、重度感染、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红细胞计数
(RBC)
仪器法
男(4.0-5.8)*/L
女(3.8-5.1)*/L
增高:脱水、高热等引起相对红细胞
增多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或缺氧等
代偿性增多。
降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
血红蛋白
(Hbg)
仪器法
男:-g/L
女:-g/L
一般与红细胞意义相同。
红细胞比积
(Hct)
仪器法
男:0.40-0.50
女:0.35-0.45
增高:红细胞增多症、脱水、失血、
大面积烧伤;
降低:各类贫血。
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
仪器法
82-fl
增高:红细胞增多症等绝对红细胞增
多或脱水等相对红细胞增多;
降低:各类贫血。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
仪器法
27-34pg
增高:大细胞性贫血;降低: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及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仪器法
-g/L
增高:严重呕吐、频繁腹泻,慢性一
氧化碳中毒,心脏代偿功能不全;
降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血小板
(PLT)
仪器法
(-)*/L
增高:急性化脓性感染、真性红细胞
增多症、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脾
切除;
降低:急性白血病、再障、脾亢、
DIC、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仪器法
7-11fl
增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
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缓解
期,妊娠晚期、巨幼细胞性贫血、血
栓病等;
减小:急性白血病的化疗期,再生障
碍性贫血及脾亢等。
血小板比积(PCT)
仪器法
0.11-0.28%
增高: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仪器法
7-11fl
增加:血小板体积大小不均,常见于血小板减低。
血小板分布宽度(P-LCR)
仪器法
13-43%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
仪器法
11.5-14.5%
增高:红细胞体积大小不一致,主要有镰刀形红细胞贫血、恶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等疾病。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
仪器法
35-56fl
红细胞沉降率
(ESR)
mmol/L枸橼酸钠抗凝,血液与抗凝剂之比为4:1,2小时内检测。
魏氏法
男:0-15mm/h
女:0-20mm/h
增快:各种炎症、活动性结核、风湿热活动期、多发性骨髓瘤、组织损伤及坏死、恶性肿瘤、贫血、高球蛋白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等。
5
全血
(黑帽管)
8小时
尿糖(Glu)
①一次性容器留取新鲜尿液标本;
②避免月经血、白带、精液、粪便等混入;
③留取标本后应及时送检,尽快完成检测
干化学法
阴性
阳性:糖尿病或进糖过多超过肾糖阈。
6
尿液
30分钟
尿胆红素(Bil)
阴性
阳性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及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
尿酮体(KET)
阴性
阳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妊娠呕吐、腹泻、氯仿中毒
尿比重(SG)
1.-1.
增高:急性小球肾炎、急性肾衰少尿
期、脱水、糖尿病;
减低:慢性肾炎、尿崩症。
尿PH值(pH)
4.5-8
增高:碱中毒,严重呕吐、输血后、
尿路感染等;
减低:酸中毒、糖尿病;
尿蛋白(PRO)
阴性
阳性:急性、慢性肾炎,泌尿系统炎症及生理性蛋白尿。
尿胆原(UBG)
阴性或弱阳性(16umol/L)
增高: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损伤及发热伴脱水等。
尿亚硝酸盐(NIT)
阴性
阳性:与某些急性感染有关。
尿潜血(OB)
阴性
阳性: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结石、肿瘤,输血反应等。
尿白细胞(LEU)
阴性
阳性:肾盂肾炎、泌尿生殖系感染,肾移植后排斥反应。
尿红细胞数
①一次性容器留取新鲜尿液标本;
②避免月经血、白带、精液、粪便等混入;
③留取标本后应及时送检,尽快完成检测
仪器法
0-25/μL
增高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结石、肿瘤,输血反应等。
20
尿液
30分钟
尿白细胞数
0-30/μL
增高肾盂肾炎、泌尿生殖系感染,肾移植后排斥反应。
尿上皮细胞数
0-15/μL
中层移行上皮增多可见肾盂肾炎,小圆上皮增多可见肾小管疾病。
尿管型数
0-2.5/μL
增高见于各类肾脏疾病。
尿细菌数
/μL
增高与某些感染有关。
病理管型
0-0.5/μL
增高见于各类肾脏疾病。
尿中红细胞
(RBC)
①一次性容器留取新鲜尿液标本;
②避免月经血、白带、精液、粪便等混入;
③留取标本后应及时送检,尽快完成检测
显微镜法
离心:0-3/HP
不离心:
男:0-偶见/HP
女:0-偶见/HP
增多:结石、急慢性肾炎、肾肿瘤、肾结核。
3
尿液
30分钟
尿中红细胞(WBC)
离心:0-5/HP
不离心:
男:0-1/HP
女:0-2/HP
增多:肾盂肾炎、泌尿生殖系感染,肾移植后排斥反应。
尿中透明管型
未见
急性肾炎等疾病。正常人偶见极少量透明管型。
尿中颗粒管型
未见
急性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
尿中细胞管型
未见
红细胞管型:肾出血;白细胞管型:肾盂肾炎;
上皮颗粒管型:肾病、长时间高热、子痫、中毒等。
尿中蜡样管型
未见
多见于肾病晚期。
尿中脂肪管型
未见
主要见于类脂性肾炎及慢性小球肾炎。
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随机尿
胶体金法
阳性:早孕、宫外孕、流产诊断和监察以及绒癌等。
8
尿液
30分钟
便常规检验—外观
①粪便标本务必新鲜,于1小时内检验完毕;
②少量(3-5g);
③无粪便而又必须检查时,可经肛门指诊或肛拭子采集粪便。
目测
黄色软便
果酱色粘便:阿米巴痢疾;稀便:急性胃肠炎、伪膜性肠炎;米泔样便:霍乱或副霍乱;沾液便:肠道受刺激或发炎如肠炎、痢疾;脓血便: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或直肠癌;胨状便:过敏性结肠炎;鲜血样:直肠或肛门出血如痔、直肠癌;柏油梗:上消化道出血;白陶土便:完全梗阻性黄疸;细条状便:直肠狭窄如直肠癌、息肉;乳块状便:乳幼儿消化不良。
10
新鲜粪便
30分钟
大便镜检—白细胞
(WBC)
显微镜法
未见
增多:细菌性痢疾、肠炎等。
30分钟
大便镜检—红细胞
(RBC)
显微镜法
未见
增多:肠道下段炎症、肿瘤或出血,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直肠息肉或癌、痔等。
30分钟
潜血试验
(OB)
试验前三日禁食肉类及含有动物血的食物,并禁服维生素C和铁剂。
胶体金法
阴性
阳性:消化道溃疡、恶性肿瘤、、肠结核、伤寒、钩虫病、溃疡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流行性出血热等;消化道恶肿瘤时,便潜血持续阳性,可作为消化道肿瘤早期发现的重要筛选指标。
15
粪便或其它体液
30分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jzl/6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