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虽然高发,却是可防可控可治愈
结肠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肿瘤增长表现出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泻、腹泻与便秘交替、局部腹痛等症状,晚期表现有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近年来不断上升,已经成为我国高发癌,发病率高居男性癌症第2位,女性第3位。
不过它是目前最可预防的肿瘤之一。它通常起源于结肠或直肠上皮的非癌性新生物“息肉”,潜伏期特别长(5-10年),通过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并摘除,阻止恶化成肿瘤。因而对于高危人群而言,早期筛查(主要是结肠镜)显得尤为重要。
肠镜检查可救命
医生们认为,及早发现,肠癌是最易治愈的癌症。最近发表于《内科学年鉴》的一项大型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结肠镜检查能拯救生命。
该研究观察了大约位患者,他们所在的医疗体系普遍使用结肠镜检查,是40岁及以上的患者的主要筛查方法,因为这个年龄群体的结肠直肠癌患病率处于平均水平。
在这群研究对象中,年~年期间近名患者没有患癌症。大约名患者被诊断出结肠直肠癌,在年死于癌症。
研究分析发现,那些死于癌症的患者很大部分都没有进行结肠镜检查。对比过去20年的筛查历史发现,结肠镜检查与死亡率降低61%有关,其中右侧结肠癌风险降低了46%,左侧癌症降低了72%。
筛查的方式有多种形式,不过很多医生更推荐全套结肠检查,即结肠镜检查。
我国结肠镜检查率不及15%
目前每年约有-万美国人接受肠镜检查,而按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雄心勃勃的计划,50-75岁的美国人最好全部能接受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如果算上其他方法,美国全国范围的筛查普及率在年已达63%,有望在年达到80%的水平。
而我国目前尚不足15%!
日本结肠癌发病率很低,而且治愈率高,重要原因就是全民普及肠镜检查;美国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治愈率高,主要原因也是得益于肠镜的普及推广。
大量研究证实:肠镜既能发现病变又能切除,对早期发现结直肠癌的效果已经得到充分认可,而与未做过肠镜的患者相比,做过肠镜的患者死亡风险整体下降了61%,尤其是肠镜更多触及的左半部分结肠癌患者,死亡风险足足下降了72%!
哪些人是高危人群?
结直肠癌筛查首先要“对号入座”,看自己属于一般人群、高危人群还是遗传性高危人群。
一般人群应从40岁开始筛查结直肠癌。也就是说,40岁以上的人,无论男女、无论是否有症状、无论是否有危险因素,都应做一次结肠镜检查。
结直肠癌高发区的成人: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中位年龄为45岁左右,故我国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可定为35岁。
结直肠腺瘤患者:
许多研究表明,有腺瘤的结直肠癌粘膜较无腺瘤的正常粘膜癌变的可能性高倍,而结直肠腺瘤患者在初次发现腺瘤摘除后,有30%-50%的患者日后又将发生腺瘤,因此结直肠腺瘤患者在治疗后仍应严密随访。多发性家族性息肉为一类遗传性疾病,约有40%的后代可接受遗传,一般于8-10岁始出现多发性的结直肠腺瘤(大多数为管状腺瘤,个别为绒毛状腺瘤),20岁左右时,整个结直肠可布满数百个大小不一的腺瘤,如不积极治疗,40岁左右可出现癌变。
以前患过结直肠癌者:
约有2.5%-11%的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可再患原发性结直肠癌。因此,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还应作为高危人群随访观察。
血吸虫病患者
盆腔接受过放射线治疗者
国外有学者报告宫颈癌放射治疗后,直肠癌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4倍,所以可能是高危人群。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本病发生结直肠癌的可能性比正常人高5-10倍,主要危及病变持续活动者,而一时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癌变危险同正常人接近。
结直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
大量研究发现,结直肠癌病人家庭成员的结直肠癌发病率高于对照组3倍左右,统计分析表明这主要是与共同的饮食结构有关,而与遗传关系不明显。另外,石棉工人、有乳腺癌病史等也应注意患结直肠癌的可能性。
遗传相关疾病
以下疾病患者及其一级亲属,腺瘤性息肉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错构性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Juvenile腺瘤性息肉病(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结直肠癌、IBD尤其是UC或慢性肉芽肿性结肠炎。
其他
免疫法粪便潜血阳性或慢性腹泻、经常黏液性血便或慢性便秘者。
筛查的方法
大便潜血试验
大便潜血试验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采用此检查进行结直肠癌的筛查能够使结直肠癌的死亡率降低15%-33%。
不仅可以发现早期的结直肠癌,而且还可以发现一些腺瘤等癌前病变,因此大便潜血筛查还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一项研究表明,通过筛查人群结直肠癌的累积死亡率下降了15%,其中直肠癌下降达31%。
尽管此检查简便、安全、经济,并且在结直肠癌普查中取了明显的成功,但是
还存在一些不足:
缺乏一定的准确性。高的假阳性率可使一些人接受不必要的结肠镜检查。
更重要的是,假仍性结果将使一些有结直肠病变的患者错误认为自己是健康的,延迟进行一些更为适当的诊断检查。
直肠指检:
可以发现距肛缘7-10cm处的病变,可以发现80%以上的直肠癌;并且快捷、方便,价廉、无痛苦。但是,对于高位病变无能为力。可作为辅助手段。
电子结肠镜检查(金标准)
电子结肠镜检查作为结直肠癌的普查手段来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和死亡目前还没有随机对照研究,一些间接的证据显示电子结肠镜检查是有效的。
许多人觉得电子结肠镜检查一定很痛苦,很可怕,其实,结肠镜检查主要不适感觉是胀,这种不适感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都是可以耐受的。如果心里过于恐惧或者特别敏感的,还可以选择无痛电子结肠镜检查,通过静脉麻药也是全程无痛感,患者只需要睡上一觉即可完成检查,免去了患者担心电子结肠镜检查的疼痛,而且此设备利用高质量摄像技术,医生可通过显示器清晰地检查肠道的细微变化,专业诊断肠道疾病。为进一步确诊息肉的性质,可在内镜下摄取组织去做病理分析,专业诊断肠道疾病。
专家介绍
戴益琛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教授、硕士生导师
医院
消化内科主任
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医院诊断学教研室主任,南昌大学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军区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消化内科学分会委员,福建省中西医结合消化学分会委员,福建省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分会委员,厦门市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厦门市医学会消化内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厦门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对胃肠病与肝胆胰疾病的诊治有较深造诣。擅长无痛胃镜、无痛肠镜诊疗及各种消化疾病的介入治疗。对消化道息肉、消化道出血、贲门失弛缓、各种食管狭窄、幽门梗阻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对胃肠动力学、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消化疾病内镜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
专家坐诊时间:
每周四上午8:00-12:00
预约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jzl/2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