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确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点击回顾)后,还需要分清其分期、分度、分段,以利于给予患者及时而合理的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与其发病机制及发病过程有关,目前我们认为UC的发病主要是在遗传易感性的背景之下,患者受环境饮食、肠道菌群/病原体影响,诱导了体内的先天/适应性免疫反应。在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中,50年代引入了糖皮质激素治疗,60年代引入免疫抑制剂治疗,再到后来出现了生物制剂治疗。
年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指南年,中华医学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对IBD共识进行了新的意见讨论。
共识治疗部分更新①患者的长期管理包括:
治疗药物和药物副作用的管理
对患者疾病教育和心理支持的管理
教育患者做好自我管理(用药依从性、定期规律门诊随诊、定期内镜监测、生活饮食控制、心理健康等)
共识治疗部分更新②顿服可能会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共识治疗部分更新③我国多中心研究显示:GMA(白细胞吸附疗法)对轻中度UC治疗有效率可达70.59%(GutLiver,)
共识治疗部分更新④IFX(英夫利昔单抗)-我国多中心RCT研究
第8周,IFX临床应答率(64%vs33%,P=0.)
第26周,IFX临床缓解率优于安慰剂(28%vs10%,P=0.)
无严重药物不良事件
共识治疗部分更新⑤如何定位氨基水杨酸制剂?轻中度活动UC首选氨基水杨酸制剂
远端结肠炎灌肠治疗中氨基水杨酸制剂为一线用药
不同剂型疗效无显著差异
缓解期UC的主要维持药物
应用5-ASA(美沙拉嗪)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rhzl/7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