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是我解读的第十七篇文献,本篇文章于年9月8日发表于NatureReviews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IF=29.),题目为《Sexmatters:impactonpathogenesis,presentationandtreatmentofinflammatoryboweldisease》,主要描述了IBD患者不同性别相关的流行病学,临床过程,合并症以及治疗方面,并对导致这种差异性的潜在机制进行揭示,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显示男性患者的依从性更低可能对这种差异具有重要影响。
IBD患者与其他慢性炎症疾病相同,在不同性别下危险因素的影响均有所不同,尤其是在不同年龄组之间的流行病学发病率和患病率方面。此外,IBD合并症的表现也存在性别差异。对于女性健康而言,由于怀孕和分娩在内的特定问题需要对育龄IBD的女性患者进行特殊考虑,这可能会对临床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1
背景介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炎症性肠病(IBD)等慢性炎症疾病的全球发病率均在稳步上升。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目前影响着全世界0.3%的人口,超过万人。与其他慢性炎症性疾病一样,IBD通常发生在青年人中,并伴有许多后遗症和合并症,包括风湿病,缺铁性贫血和癌症,因此是造成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因素。
IBD作为一种特发性疾病,发病机制包括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例如饮食变化和抗生素使用)。除了这些因素,女性性别也是许多炎症疾病(包括克罗恩病)的公认危险因素。尽管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或患病率均无性别差异,但是IBD的医生的临床实践中一直认为,女性CD患者临床症状往往更严重,致残率更高。而溃疡性结肠炎在男性患者中发病率更高。
2
流行病学
在总结过去20年人群队列研究中显示,西方人群中成年CD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在亚洲人群中未表现出该现象,成年UC中男性多于女性。
有趣的是,与成人CD相反,小儿CD中男性占主导地位(图1)。
图1不同性别的CD特异性风险
当然,IBD发病率和患病率的性别差异可能会因地理位置或其他环境因素而异。在我国的一项Meta分析中显示,男性在CD(男女患病比率为1.64)和UC(男女患病比率为1.29)方面均多于女性。对台湾IBD人群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男性患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风险显着增加(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男女比例分别为3:1和2.1:1)。以上结果表明环境和地理因素可能在流行病学性别差异中发挥重要作用。
表1不同性别的IBD流行病学汇总
3
性激素对IBD的影响
女性性激素,包括17β-雌二醇,孕酮和黄体生成激素,会影响许多肠道特异性过程,包括胃收缩性,胃肠道转运和对疼痛的敏感性。有研究显示,女性性激素,特别是雌激素,与IBD的进展和临床症状的恶化有关。
最普遍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lyy/8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