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感染性腹泻(bacterialdiarrhera)是指由细菌引起.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常见肠道传染病,一般为急性表现.也有病程超过14天的为迁延性腹泻。常伴有脱水和(或)电解质紊乱。
本章节是指除霍乱、菌痢、伤寒、副伤寒以外的细菌感染性腹泻。该病发病呈全球性,一般为散发,可暴发流行。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轻重不一.多为自限性.但少数可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病原学
常见细菌有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大肠埃希菌、弯曲菌、耶尔森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艰难梭菌等.本节介绍其他章节未涉及且近年来较受重视的病原菌。
(一)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coli)属于埃希菌属.肠杆菌科.短杆状革兰阴性菌,无芽胞,大多有鞭毛,运动活跃。在15-46°C均能生长.最适宜温度为37°C,在水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在冰箱中可长期生存。对酸有较强抵抗力,对高温和化学消毒剂敏感.75°C以上1分钟死亡。该菌是国际公认的卫生监测指示菌.在现代遗传工程中也被用作主要的工程菌。与人类腹泻有关的大肠埃希菌包括: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E.coli)、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EnteroloxigenicE.coli)、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neroinvasireEcoli)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higatoxin-producingE.coli包括O:H7和非株)、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E.coli)及弥漫黏附性大肠埃希菌ifieadherentE.coli)。近年来造成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暴发流行的出血性结肠炎主要为O:H7所致,该菌显著的特点是能产生志贺样毒素,此毒素对非洲绿猴肾异倍体细胞(Vero细胞)有毒性.故又称为VT毒素(erotoxin),具有神经毒.细胞毒和肠毒素作用。
(二)耶尔森菌
耶尔森菌(Yersinia)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无芽胞.兼性厌氧.在30~4°C均可生存。可产生热稳定性肠毒素.11°C经30分钟不被破坏。对酸、碱稳定。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经常可以从人类、动物.土壤.水及各种食品中分离出,煮沸、干燥及常规消毒剂可杀灭。常见的腹泻病原菌是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enterocolitica)。
(三)变形杆菌
变形杆菌(Proterns)属肠杆菌科.为革、阴性菌、多形性.无芽胞和莢膜.有周鞭毛运动活跃.最适温度为37°C.能产生肠毒素。该菌对外界适应力强.营养要求低生长繁殖较迅速.存在于人及各种野生动物肠内,也存在于粪肥、土壤及水中,在鱼、蟹及肉类中变形杆菌污染率较高。
(四)艰难梭菌
艰难梭菌(Clostridiumdffile)为革兰阳性杆菌,专性厌氧,有芽胞。能产生肠毒素,包括A和B两种毒素,对酶作用有抵抗力,酶作用4小时后仍保留全部活性,B毒素较A毒素细胞毒性强。艰难梭菌原为人、畜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在婴儿时带菌率尤高。
(五)类志贺邻单胞菌
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shigelloides)为革兰阴性菌单独或成双存在,可呈短链或长丝状,兼性厌氧,有动力,无芽胞和荚膜。与志贺菌有-些共同的生化反应和抗原结构,但毒力比志贺菌低得多。不耐高盐,存在于淡水、温血及冷血动物体内。
(六)气单胞菌
气单胞菌(Aeromonas)为革兰阴性杆菌,单鞭毛,无荚膜和芽胞。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河水、海水、供水系统中均可检测到本菌。能产生溶血素、肠毒素和细胞毒素以及杀白细胞素、上皮细胞黏附因子、细胞原缩因子等毒力因子,还可产生多种胞外酶。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患者、携带者。一些动物可成为贮存宿主,在传染病传播中有重要意义.如牛是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的贮存宿主,猪和牛是小肠结肠耶尔森菌的贮存宿主。
(二)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可通过食用污染的食品、水而传播,引起食源性细菌性腹泻。人与动物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播。苍蝇、蟑螂等昆虫因其生活习性特殊,在一些细菌性腹泻的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医务人员的手或污医院医院内腹泻(noso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lyy/6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