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症性病变,主要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的黏膜和黏膜下层,表现为炎症和溃疡。临床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腹痛等症状比较常见。又叫做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它所具有的特点:第一,它是发生于结肠的一种弥漫性、连续性和表浅性、而且多数局限于黏膜层的炎症;该病初发常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为主要的临床表现。该病是由直肠、乙状结肠,是至下而上、连续、表浅,具有这样的特点。
下面我们为大家介绍溃疡性结肠炎的流行病学特点。本病可以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但是以20岁~40岁居多,男女发病率差别不明显。国内还没有见到精确的统计报告,但是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而且本病的另外一个流行病学特点就是罹患本病后难以根治,复发率高。
下面我们讲一讲本病的病因学和它的发病机制。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和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还是不明确的,但是一般的认为和遗传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心理因素以及过敏因素有关。
例如其中的感染因素,虽然细菌感染它不是溃疡性结肠炎的直接的发病原因,但是通过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落技术它是超过正常人的。而且在有些病原的配偶,以及和病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中都可以检测出淋巴细胞毒素,而且从大批的病例随访中确实发现有0.5%—8.2%的菌痢患者常常演变为本病。
因此虽然感染因素它不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直接原因,但是也不能排除肠道细菌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因此,目前的研究一般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和感染、免疫、遗传、心理等因素都有关,而且是上述病因的相互作用,从而导致了结肠黏膜的异常的炎症反应,从而引起了本病的发生。
所以目前将本病的发病总结为启动因子,例如某些细菌或者病毒的感染,以及食物中的毒素,以及某些促进因子,例如细菌的产物,以及某些食物中的抗原。由于上述的因子造成了人体的免疫调节的异常,从而造成了肠黏膜的组织损伤,形成了腹泻、腹痛、血便、发热等临床表现。
下面我为大家来讲解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和它的鉴别诊断。首先我们讲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依据和诊断标准。第一,是要具有腹痛、腹泻以及黏液血便症状。第二,有全身表现以及溃疡性结肠炎的肠外表现。第三,是多次粪便常规检查以及便培养没有发现病原体。
第四,X线钡灌肠显示肠黏膜颗粒样或结节样,皱壁粗乱的紊乱。它的诊断标准:第一,是首先要排除特异性结肠炎,例如菌痢、肠结核、阿米巴痢疾。第二,是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像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同时具有内镜或X线钡灌肠的典型表现。第三,不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但是有内镜、X线或者病理典型表现的支持。这也是诊断本病的依据。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要有以下的内容:首先是从发病情况来讲,可以分为四型:第一,是出发型。这是指没有既往史初次发病的患者。第二是急性暴发型,该型比较少见,它是起病急骤,而且消化道和全身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第三是慢性复发型,比较常见。症状比较轻,而且它的复发期和缓解期是交替的。第四是慢性持续性型,它是症状持续半年以上,该型就是比较提示病变范围比较广泛。
再有按病情的轻重程度可以分为三度:轻度,该型比较常见,它是腹泻每天2—4次,偶尔出现腹痛,直肠出血量少,或者是没有出血,体温也是正常的。脉率小于90次/分钟,血红蛋白大于80g,而且其他的全身症状和体征比较少见,起病比较缓慢,这是轻症。重度它是腹泻的症状比较重,每天在6次以上,而且腹痛持续或者是剧烈的,而且肠出血量大,颜色是鲜红的,体温在39度左右,血红蛋白往往是小于70g,而且血沉明显增快。中度,是指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的。
按病变范围分可以分为病变有累及直肠的,叫做直肠型,左半结肠型以及全结肠型,分为这几类。按照病变分期,就是病情的分期可以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
本病的症状除了消化道的症状以外,同时还有全身以及肠外的一些表现。从全身表现来讲,在急性期或者是急性发作期常有低度或者是中度的发热。患者可以出现体温升高,以及心动过速。在病程发展中可以出现消瘦、衰弱以及水和电解质的失衡。本病同时可具有的肠外表现多见于颜色素溃疡、慢性活动型肝炎,溶血性贫血等,免疫状态异常的改变。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可以见到血红蛋白的降低、白细胞的升高、血沉的加快,以及白蛋白和钠、钾、氯的下降,免疫学检查可以见到免疫球蛋白的增加,以及C反应蛋白的增加。粪便检查和培养,肉眼可见黏液和脓血,镜检可以发现红、白细胞。
下面我们重要为大家讲一讲溃疡性结肠炎的溃疡性结肠炎镜下的表现。由于本病临床上多数是病变在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因此采用乙状结肠镜的检查很有价值。对于慢性或者是怀疑是全结肠的患者,这个是应该采用纤维结肠镜的检查。
内窥镜的检查它是对于本病的诊断它是有确诊的价值的。通过直视下反复观察结肠的肉眼变化和组织学的改变,它不仅能够了解炎症的性质和动态的变化,而且可以发现早期的恶变前兆。而且能够在镜下准确的采集病变组织和分泌物。从而可以排除特异性肠道感染性疾病。
本病的镜下改变可以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两种情况。我们先说一说急性期的表现,首先我们说一说急性期轻度的表现。它表现为是黏膜的充血、水肿、分泌物的增多,而且有密集分布的小出血点,而且可以见到散在的渗血和出血。急性期的中度表现,是黏膜的充血明显的水肿,而且黏膜表面呈颗粒状,肠壁脆而且易接触出血,有多数的细小的浅表溃疡,黏膜分泌物增多。急性期重度患者表现为黏膜的出血,而且是水肿更显著,病变部位几乎是没有正常的黏膜。黏膜呈现粗细不等的颗粒状或者是假性息肉,或者是表现为溃疡明显增多,而且融合成片,有这种黏膜桥的形成。
慢性期又分为两种,一个是活动期,活动期它可见正常的黏膜结构消失,肠壁的僵硬,肠腔狭窄呈管状,有炎性息肉或者溃疡,而且黏膜分泌物增多,有充血、水肿和渗血。慢性期,静止期,肠镜下的表现是肠壁的僵硬,肠腔的狭窄,呈管状,有多数的假性息肉的形成。黏膜炎症轻,苍白、出血少,正常的结构消失。表现为干燥和粗糙。
下面我们说一说溃疡性结肠炎的钡灌肠的表现。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急性期一般是不宜做钡灌肠检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在做钡灌肠的时候有诱发肠扩张和穿孔的可能。但是钡灌肠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尤其对克罗恩病结肠恶变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病的钡灌肠检查宜在静止期进行,它可以判断近端结肠的病变,需要和克罗恩病鉴别的时候还需要结合着做钡餐造影。本病的常规的钡灌肠的X线检查何以见到黏膜的促乱或者是出现颗粒样的改变,或者是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者是毛刷样,而且肠壁有多发性的小的充盈缺损。还可以出现肠管的短缩,袋囊的消失呈铅管样的改变。
溃疡性结肠炎要与哪些疾病相鉴别?第一,是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它的发病多与精神心理障碍有关,而且常有腹痛、腹胀、肠鸣,可以出现便秘和腹泻的交替,伴有全身的神经官能症状。粪便可以有黏液,但是没有脓血。显微镜检查可以偶见有少许的白细胞,结肠镜检查是没有器质性病变的。
第二是要和直肠结肠癌的相鉴别。结直肠癌多见于中年以上的人群,直肠癌指诊检查的时候可以触及到肿块,便潜血实验是呈阳性的。结肠镜和钡灌肠检查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和直接肠癌的鉴别诊断有价值。
第三,是要和慢性阿米巴痢疾相鉴别。慢性阿米巴痢疾病变常累及大肠的两端,就是直肠、乙状结肠和盲肠、升结肠,溃疡一般比较深,边缘是潜行。而且溃疡和溃疡之间黏膜都是正常的。它的粪便检查可以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通过结肠镜取溃疡面渗出物或者是溃疡边缘组织查找阿米巴,也就是阳性率比较高,而且抗阿米巴治疗是有效的。
再者还要和缺血性肠炎相鉴别。本病多见于老年人,是由动脉硬化引起的,往往是突然发病,下腹疼痛伴有呕吐,24—48小时后出现血性的腹泻、发热、白细胞的增高。该病的钡灌肠和X线检查,可见指压的,指压痕征,假性肿瘤以及肠壁的锯齿状改变,以及肠管的纺锤状狭窄。
另外该病的一个重要的诊断,就是要和克罗恩病相鉴别。这就是我们这张表上所列出的症状。首先这两种疾病从症状和体征上来鉴别,溃疡性结肠炎出现腹泻、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的症状比较常见,克罗恩病更容易表现为腹痛,以及有腹块这种体征。
这是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大体病理。大家可以看到,克罗恩病更易表现为肠壁的增厚、肠腔的变窄,以及具有跳跃性的病变、分散的溃疡、纵形的裂口,以及深的裂口和瘘管等表现。
这是克罗恩病的一个大体的病理表现。表现为两端的黏膜是正常的,中间出现异常深溃疡。
这是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组织学改变的异常。克罗恩病更多见黏膜的炎症以及有黏膜下的损伤,黏膜下层的增厚,以及累及黏膜全层的溃疡和局部的肉芽肿。
这是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在并发症上的区别。溃疡性结肠炎更多见巨结肠以及大出血和癌变。克罗恩病多见的并发症是肠梗阻和肠穿孔。
下面我们讲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首先我们讲的是本病的治疗目标。本病的治疗目标有以下几点:一,是在急性发作期的诱导缓解。二是在缓解期的维持治疗。第三,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第四,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其中并发症它是包括与疾病相关的和与治疗相关的两大类。最后一点是优选结肠手术的时间。
我们再来讲本病的治疗原则。首先是要确定本病的诊断,其次要掌握好本病的分级、分期、分阶段的治疗。第三,是要参考过去的病程以及治疗的情况,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再者要注意疾病的并发症,随时间调整治疗方案。再有一点,就是要判断患者的全身情况,评估预后以及生活质量。而且本病的治疗要注意综合性、个体化的治疗。这是本病的治疗原则。
治疗方法,一般治疗包括饮食和休息,对症处理,纠正水电解质的紊乱,纠正低蛋白血症。
我们讲一讲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饮食。首先要注意高蛋白饮食,同时要慎食高脂和富含粗纤维的食品,避免刺激性的食品,尤其注意的是要观察患者的病情,患者的病情和饮食的关系,便于及时的总结经验,然后摸索出适合患者个体的饮食。
本病的药物治疗有以下几类:一是美沙拉秦制剂,二是皮质类固醇激素,三是免疫抑制剂,四是抗生素以及中医中药。
我们首先讲美沙拉秦制剂。该药主要用于轻中度活动期的患者,而且该药的维持治疗时间通常不少于1—2年。
皮质激素适用于暴发型或重型、活动期,以及对水杨酸类药物反应不佳的患者。对于活动期或者是远端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可以使用皮质激素栓剂。本药肠道外给药,7—10天后一般是产生疗效,但是该药不宜作为维持治疗用的药。
免疫调节剂是适用于皮质激素治疗6周无效或不能使用皮质激素的患者。
本病的手术治疗,手术适应症是适用于大出血、穿孔、肠梗阻、癌变以及内科治疗无效的中毒性巨结肠。手术方式是以全结肠、直肠切除加回肠造瘘,以及全结肠切除加回肠直肠吻合。
下面我们主要讲一讲本病的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法包括辨证论治、药物灌肠、针灸以及外治法。而且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意义也不仅仅是在于缓解急性期的症状。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以及预防复发,而且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肠外表现都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先讲辨证论治。第一种证型是肠道湿热证,多见于急性暴发型的患者,以及初发型的患者。患者的症状表现为腹痛腹泻,便下脓血,而且大便次书比较多,同时又口干口苦、发热等症状,而且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中医的治法就是清肠化湿。常用的方剂就是芍药汤。如果大便带血,可以加地榆、仙鹤草、槐花;出血严重的可以加水牛角片、赤芍、丹皮、生地等凉血的药物。湿浊比较重,舌苔垢腻,可以加石菖蒲、生苡仁、败酱草,清化湿热。
第二种证型是脾胃虚弱证。往往患者出现这种腹部的隐痛,而且大便溏薄,食欲不振,而且是在进食油腻后腹痛腹泻加重,同时伴有神疲乏力等症状,而且舌质淡,体胖大,或者是有齿痕,脉是细弱的。该证型的治法是用健脾化湿的方法。代表方剂是参苓白术丸。临证加减:假如大便中夹有不消化的食物,可以加一些消导的药物,例如神曲、焦山楂。
第三种证型是肝郁脾虚证。该种证型多见那种腹部的隐痛,而且痛则欲泻。同时伴有焦虑或抑郁等情志症状。治法就是用疏肝健脾。代表方剂像柴胡疏肝散,以及痛泻要方。
该病病程日久,多见的一种症状是脾肾阳虚症。表现为大便的稀薄,或者是五更黎明的腹泻,同时又畏寒怕冷的症状。该证型的治法是温肾健脾,代表方剂是理中丸和四神丸。
病程比较久的患者,有一部分会出现肝肾阴虚证,主要症状就是表现为大便的干结不畅,而且有黏液,同时有形体消瘦、口干、低热,舌质光红无苔或者有裂纹,脉是细数的。该种证型的治法是滋肾养肝。代表方剂是驻车丸和六神丸。
瘀血证常见于病程比较长的患者,表现为腹部有包块,痛有定处,固定不移,舌质紫黯,脉细涩。治法是益气养阴活血。方剂像少腹逐瘀汤,或者是大黄蛰虫丸加减。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的:第一,是要注意补益与消导。由于本病的病因在中医来讲往往是虚实夹杂的居多,因此一味的补或者一味的消导往往是不能缓解本病的症状,尤其在缓解期更要注重消导和补益的兼顾,才能起到预防复发的作用。
第二是收涩与通利。我们中医讲六腑以通为用,而且在众多的补气中都认为本病的发生与痢疾或者下痢泄泻过早的应用收涩药物,从而导致了邪不外出,成为本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本病的治疗中大家要注意,六腑以通为用的这个原则,应该慎用收涩的药物。
第三是止血与活血,这个应当视病标本缓急,建议多采用活血止血的药物。
中医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还有局部治疗的方法。主要有保留灌肠,这是大家临床经常用到的,这种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它可以直接作用于局部,能够起到较快缓解症状的作用。常用的药物,像锡类散、冰硼散。同时溃疡性结肠炎全身表现或者肠外表现,可以通过灸法、贴敷法和熏蒸法,都能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声明:以上内容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所有的观点由网友个人想法,不代表本公司也持此立场,感谢大家支持!
重庆英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YMU教育
重庆YMU教育_医学继续教育学分卡
重庆YMU教育_小学初中高中教育课后辅导
重庆YMU教育_执业医师护士药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lyy/5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