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面说到:“四十而不惑。”但医生告诉你,四十岁不仅是人生成熟的标志,更是结直肠癌开始“瞄准”你的信号。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结直肠癌成为我国五大常见肿瘤,死亡率位居肿瘤前列。
《事业夜听》邀请权威专家,提醒你结直肠癌的高危对象,并教你科学预防。
受访专家
医院肿瘤科主任王彩莲
我国是结直肠癌高发国
其实,我国不仅是“肺癌大国”,更是“结直肠癌大国”。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结直肠癌新发病例超25万,死亡病例约14万,新发和死亡病例均占全世界同期结直肠癌病例的20%。降低结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成了刻不容缓的重大临床科学问题。
目前,我国逐步普及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势在必行。通过筛查可以发现和治疗腺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癌前病变,预防癌的发生。
结直肠癌爱找6类人
结直肠癌的危险人群主要以年龄区分,40岁以上属于高危人群。
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大便习惯改变,如慢性便秘、慢性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如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如黏液血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的人群。
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50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对于上述结直肠癌高危患者,建议日常应做到以下几点:
40岁以上有症状的高危人群:若两周症状没有缓解,应及时做肛门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检查,任一指标阳性应进行钡剂灌肠检查或肠镜检查。
50岁以上无症状的高危人群:每年接受1次粪便潜血试验检查,如果隐血试验呈阳性,则需加钡剂灌肠检查或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5条结直肠癌的防治建议
除了必要的检查,要预防肠癌的发生,日常生活细节也要格外注意。
1
运动
运动可有效减少肿瘤发生,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
2
健康膳食
平时多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
3
增加膳食补充剂
适当增加膳食补充剂,如欧米伽-3、钙剂等。
4
使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
这类药可能对预防肠癌有效,老年人可尝试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同时还能预防肠癌,但具体使用量须咨询医生。
5
戒烟戒酒
避免烟酒对消化道的长期毒性和刺激。▲
听过人均收入翻了一番,听过某价格翻了一番,但你听过癌症发病率翻了一番吗?
最新数据显示
过去10年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翻了一倍
国家癌症中心曾发布最新癌症数据,一个人一生患癌风险竟高达36%,其中约有1.2亿人是大肠癌高危人群,近万人患有肠癌或早期癌前病变。
每年中国结直肠癌每年新发近40万例,死亡近20万人,死亡率达到了50%。
必须要提的是,结直肠癌是近些年发病率上升最快的癌症,肺癌、胃癌却都在下降,而结直肠癌在过去10年间新发病数和死亡数均翻了一番,且还在以年均4%-5%的速度递增。
为什么近年来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爆增?
近些年,不少名人因结直肠癌去世,如央视著名主持肖晓琳、丁俊晖的母亲、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知名导演杨德昌、人民的好干部牛玉儒等,棋圣聂卫平近几年也是一直在和结直肠癌苦斗。
一旦患上结直肠癌,痛苦便不是常人可以忍受的。化疗、放疗的痛苦且不说,手术后很多患者都失去了肛门,需要在腹部造瘘(挂一个粪袋)解决大便问题,生活质量很差,甚至人的尊严都没有了。
1.和人们的生活习惯、遗传密不可分结直肠癌的高发,主要有以下四种致病因素:
久坐少动、排便不专心等生活习惯
久坐少动、上厕所带手机、肥胖、吸烟、大量饮酒等诸多不良生活习惯,不仅增加了人们患肠癌的风险,而且让平均发病年龄明显提前到45岁左右,其中多是30~40岁的中青年。
高脂、高肉食、水果蔬菜摄入不足等饮食习惯
很多人不注意饮食健康,过量摄入红肉或加工肉制品、水果蔬菜摄入不足或三餐不规律,给肠胃带来压力,而普遍的高脂肪、高肉食和低纤维的饮食习惯,很容易导致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在肠胃内部增加,这两种物质都有着致癌作用的,是诱发结直肠癌的重要因素。
慢性炎症的刺激
由于长期受到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的刺激,诱发肠粘膜水肿和渗出,最终导致上皮细胞病变,形成慢性肉芽肿以及多发性息肉。而很多息肉是肠癌的前期表现,千万不能忽视。
家族遗传史
遗传也是结直肠癌的一个诱发因素,科学证明,近亲中1人患病,其本身患病危险度为2倍,更多亲属有此癌则危险度更大。
2.不重视肠癌早期症状,一再忽视结直肠癌的6个症状应予以重视:
●腹部不适
肠癌患者因肠道梗阻会腹胀、腹痛,其中腹痛发生率较腹胀的发生率高。
●排便习惯改变
排便次数增多,并且伴有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症状。
●大便性状改变
变细、隐血、血便、粘液便等。
●腹部包块
50%左右的患者可发现腹部包块,质硬、形状不规则。
●贫血及全身症状
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等。
总之,千万资产难买一寸健康的肠子,提早的预防才是最好的“灵丹妙药”!
体质不对调理白费
养生调理一定要先清楚自己的体质
中医体质辨识检测
点将本文改成你的联系方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lfa/8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