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牛奶蛋白过敏,很多妈妈并不陌生。
随着如今大环境的改变以及来自家庭环境、遗传因素、喂养方式等各个方面的原因,患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越来越多。好多宝妈们都说“家有敏宝,伤不起”。的确,对于过敏体质的宝宝来说,不仅是宝宝自身的成长发育过程相当痛苦,甚至整个家庭,都要承受一段刻骨铭心的带娃心酸路。
什么是牛奶蛋白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是儿童常见的食物过敏问题,也是婴儿最早出现的过敏问题。牛奶蛋白过敏(CMPA)多见于婴幼儿,为牛奶蛋白引起的异常的免疫反应,可由IgE介导、非IgE介导或两者混合介导。牛奶中最常见的致敏蛋白是酪蛋白和β-乳球蛋白,其易诱发机体IgE介导的速发过敏反应,少部分为非IgE诱发的迟发过敏反应(如IgG介导和其它机制)。牛奶蛋白过敏属于食物不良反应中的食物过敏,全球儿童食物过敏的患病率为6-8%,而湿疹患儿的食物过敏患病率高达40%,是指进食某种食物后发生异常临床表现。牛奶过敏的主要症状
1.消化道症状:孩子可能频繁出现不明原因的呕吐、腹胀、便秘,甚至大便带血;2.皮肤症状:孩子会出现急性的荨麻疹,或是慢性的湿疹,重度的话会渗出性或重度特应性皮炎伴低白蛋白血症以及贫血、发育不良;3.呼吸道症状:孩子频繁出现不知原因的咳嗽、打喷嚏等感冒样症状,严重的话还会伴有急性喉头水肿或支气管阻塞,哮喘;4.身体症状:常表现为持续性不适或腹痛(哭泣或易激惹),最严重还会导致过敏性休克需立即抢救的!怎样确定宝宝是否牛奶过敏
当吃牛奶宝宝出现上述表现,怀疑与牛奶蛋白过敏有关时,可做以下检查来确定宝宝是否对牛奶蛋白过敏:1.皮肤点刺试验;2.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测定;3.食物回避试验(停用所有含奶类的食物,上述症状缓解或消失)、激发试验(口服牛奶后上述症状再出现或加重)。宝宝牛奶过敏怎么办?
(1)母乳喂养的宝宝发生牛奶蛋白过敏时,应继续母乳喂养,母亲需回避牛奶及其制品至少2周;部分过敏性结肠炎宝宝的母亲需持续回避4周。若母亲回避牛奶及其制品后,宝宝症状明显改善,母亲可逐渐加入牛奶,如症状未再出现,则可恢复正常饮食;如症状再现,则母亲在哺乳期间均应进行牛奶及其制品回避,并在宝宝断奶后给予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或氨基酸配方奶粉替代。(2)奶粉喂养宝宝发生牛奶蛋白过敏时,小于2岁的宝宝应完全回避含有牛奶蛋白成分的食物及配方奶,并以低过敏原性配方奶替代,如部分水解配方奶、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严重者使用氨基酸配方奶粉;大于2岁宝宝发生牛奶蛋白过敏时,由于已经逐步过渡到食物来源丰富的辅食,可满足宝宝正常生长发育需要,故可进行无牛奶蛋白饮食。(3)如果是轻到中度牛奶蛋白过敏,建议使用深度水解配方,90%以上牛奶蛋白过敏通过深度水解配方治疗可得到缓解;如果是中到重度牛奶蛋白过敏,建议选择游离氨基酸配方,该配方中不含牛奶蛋白抗原,是更加彻底的治疗措施。(4)过敏宝宝添加辅食时应注意无论母乳喂养、混合喂养还是人工喂养的宝宝,应该4-6个月再添加辅食。对于过敏的宝宝要注意辅食品种的选择和添加顺序。先添加米粉,其次是蔬菜泥、水果泥、薯类、面食、肉类、叶子菜,以后再逐渐添加蛋黄、整蛋、豆制品及海鲜。每次引入的新食物,应为单一食物,少量开始,以便观察婴儿胃肠道的耐受性和接受能力,减少一次进食多种食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怎样预防牛奶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多数为易过敏的体质,在其成长的不同年龄段常会发生特应性皮炎、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这一现象被称为“过敏进程”。有研究表明,积极的预防诊治食物过敏有助于切断“过敏进程”疾病链,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孕妈妈们要特别注意孕期的营养摄入和自身的饮食哦。因此,对于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尽早积极主动配合医生诊断与采取饮食管理措施,有助于降低宝宝将来发生其他过敏性疾病的风险。此外,某些特定的益生菌对牛奶蛋白过敏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鼠李糖乳杆菌HN和短双歧杆菌M-16V在这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牛奶蛋白过敏是因为免疫系统对牛奶蛋白异常反应,鼠李糖乳杆菌HN平衡T辅助细胞应答,降低IgE,降低皮肤类过敏反应;短双歧杆菌M-16V平衡T辅助细胞应答,降低IgE含量从而降低肠道过敏反应,降低IgE含量从而也降低呼吸道过敏反应。还有一个预防宝宝过敏的方法是:建议孕妈妈们注意孕期补充一些益生菌。有研究表明,孕妈妈在孕期补充益生菌可以大大降低宝宝出生后患过敏的风险。所以孕妈妈们要特别注意孕期的营养摄入和自身的饮食哦。宝体安过敏调理方案
育儿咨询
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jzl/9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