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医院北院肛肠三科主治医师杨增风,受邀参加齐齐哈尔交通广播节目《鹤城大医生》。在节目中与听众朋友们科普了慢性结肠炎的病因、临床表现、中医治疗的相关知识,下面将节目录音分享给大家。
节目回放杨增风北院肛肠三科主治医师
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肛肠专业硕士研究生。擅长治疗混合痔、肛裂、肛乳头瘤、肛周囊肿、肛瘘等肛肠科常见疾病,尤其善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
联系—
慢性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的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和感染、免疫遗传、环境、食物过敏、防御功能障碍及精神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1、慢性腹泻:腹泻程度轻重不一,轻者每日排便3~4次,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重者可每1~2小时一次。部分患者可有夜间腹泻和(或)餐后腹泻。直肠严重受累时,可出现里急后重感。粪质多呈糊状,混有大量黏液,甚至带脓血。
2、反复腹痛:腹痛多为慢性,时轻时重,有时腹痛先于腹泻,有时伴有发热、恶心、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腹痛可为脐周或左下腹。
由于长期反复发作,患者往往表现为体重减轻和面色苍白,在疾病活动期腹部检查时结肠部位常有触痛。在一些急性发作或暴发型病例中可能有急腹症征象伴发热和肠鸣音减少的现象。
治疗慢性结肠炎因以腹泻为主要表现,常归于中医“泄泻”病,根据不同的症状表现分为不同的类型,选择适合的治疗药方。例如:肝气乘脾型使用逍遥散、脾虚夹湿型使用参苓白术散和香砂六君子汤、脾肾两虚型使用四神丸合连理汤、湿热下注型使用白头翁汤和芍药汤。
中药口服疗效显著,但大部分患者因“良药苦口”而退避三舍,相较而言,中医直肠滴注更受患者青睐,中药直肠滴注技术是将中药药液从肛门灌入直肠或结肠,使药液保留在肠道内,然后通过肠黏膜的吸收来达到健脾益肾、利湿止泻、行气止痛等作用,既化解了口服中医液难以下咽的尴尬,又避免了因苦寒类药物伤胃而致胃痛、胃胀的发生,药物能直接到达病变部位,同时还能起到局部冲洗清洁的作用。
中药灌肠宜每晚睡前进行,灌肠前排空大便,药液温度以36℃~39℃为宜。温度过低可能刺激排便而使药物在肠道内留存时间过短,达不到治疗效果,温度过高可能损伤肠道黏膜。
穴位贴敷是以中医基础理论及“经络学说”为基础及指导,根据不同证型、选取不同功效的优质中药,融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具有作用,无创伤、无痛苦、方法简便,对恐惧针刺者、无法口服中医或体质虚弱者等尤为适宜。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口碑良好、疗效卓著。
在中医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生活调理,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饮食应该清淡,应吃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避免寒凉辛辣以及过于油腻,还应该少食多餐,这样有利于减少胃肠负担,从而有利于胃肠的健康。
预防1、注意劳逸结合,不可太过劳累,保持良好睡眠;暴发型、急性发作和严重慢性型患者,应卧床休息。
2、注意衣着,保持冷暖适宜,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3、一般应进食相对清淡、柔软、易消化、富有营养和足够热量的食物;宜少量多餐,补充多种维生素,勿食生、冷、高脂肪油腻及多纤维素的食物。
4、注意食品卫生,避免肠道感染诱发或加重本病。忌烟酒、辛辣食品、牛奶和乳制品。
5、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解除各种精神压力。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jzl/8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