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阳气最旺“冬病夏治”事半功倍
“从中医系统论来讲,自然界和人体是一个整体。夏季是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季节,这也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冬病’的最佳时期。倘若在夏季阳气最旺的三伏天进行治疗,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海慈医疗集团治未病科主任戴淑青介绍说。“冬病夏治”疗法根据内经“春夏养阳”的原则,对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虚寒类疾病(冬病),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内服中药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夏治)。
据国家级重点专科肺病诊疗中心王燕青主任介绍,凡是在秋冬季或春初气候较寒冷的季节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均可以进行“冬病夏治”,但效果最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以及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此外还可应用于其它系统的疾病,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冻疮及颈腰椎病变等,只要中医辨证属虚寒均可进行“冬病夏治”。
集团“冬病夏治”特色疗法广受市民青睐
“冬病夏治”绿色疗法备受推崇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有针灸、拔罐、刮痧、推拿、穴位贴敷、薰洗等多种外治法,尤以穴位贴敷运用最多,内取药中有汤剂、丸剂、片剂等。还有药膳、食疗和体育疗法等等。多年来,海慈医疗集团在三伏时节推出的冬病夏治疗法以其简便廉验的特点和良好的疗效深受市民的欢迎,特别是医院贴敷的市民不断增加,这种方法通过特配的中药敷贴于特定的穴位,刺激经络,通过经络的循行和气血的输送可将药物直达病所,达到治病的目的。作为一种“绿色疗法”,它方便、安全、有效、副作用小,深受市民喜爱。
肺病诊疗中心医师正在为患者贴“冬病夏治”敷贴(资料图)
专家介绍说,“冬病夏治”贴敷过程中市民应注意以下问题。从饮食来说,贴敷当天的饮食宜清淡,慎用辛燥、寒凉、肥甘滋腻之品。从衣着来说,要穿戴宽松舒适的衣物。从运动来说,要忌过量运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还要防止药物移动脱落影响疗效。此外,药饼贴好以后要避免过冷或过热,不要出汗或去空调房,因为遇冷会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出汗会导致固定药饼的胶布脱落。
冬病夏治适用病症
1、“冬病夏治”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其适应症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2、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如风湿性、类风湿性、外伤性之类的关节疼痛及感受风寒、湿气所致的肢体麻木,往往天气寒冷时发作,天热时症状消失。3、耳鼻喉科疾病:慢性鼻炎(过敏性)、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过敏性)、体虚鼻炎发作者。4、消化道疾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中医辨证虚寒型者)。5、妇科疾病:女性经期腰腹寒冷、痛经、月经不调。6、心内科疾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病、更年期综合征、失眠等心系疾病。7、下肢慢性缺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脉管炎)、淤积性皮炎(老烂腿)、下肢静脉曲张及静脉炎、淋巴水肿、关节炎、肩周炎、颈腰椎病变、强直性脊柱炎等。冬病夏治贴敷注意事项
贴敷禁忌症:皮肤过敏者、对胶布过敏者、皮肤有疥疖疱和破损者、疾病发作期(如严重心绞痛、发热)、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患者。贴敷注意事项:首次2~4小时取下,成人一般不超过6小时,少儿及敏感者应酌减。如果患者属体质敏感者,或既往用药曾出现起疱等反应,应缩短贴药时间。年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时间
初伏:7月16日—7月25日中伏:7月26日—8月4日中伏强化:8月5日—8月14日末伏:8月15日—8月24日温馨提示
日前,市卫生健康委下发《关于规范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三伏贴”技术应用管理。按照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要求,推行预约分时段贴敷,引导患者错峰就诊,减少患者扎堆聚集,确保三伏贴技术应用安全。据了解,有许多市民自行购买三伏贴进行贴敷。专家提醒,冬病夏治应在医生的辨证指导下完成,市民应到具有资质的医疗机构,由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为您提供医疗服务。视频来源:青岛电视台
供稿:门诊部肺病诊疗中心治未病科
摄影:刘伟钟玺
编辑:范晓苹李均雁
编校:谭华
推荐阅读
Re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jzl/8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