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UC)与克罗恩病(CD)是一对“孪生兄弟”,在遗传、家族聚集性及临床表现中具有一定的相似性1。然而在UC认知上通常存在一些误区,导致其治疗不足,例如认为UC的疾病负担低于CD,UC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痊愈2等等。目前我国UC的汇总发病率(PooledIncidenceRates)已达1.21/10万人-年3,即使治疗后,也仍有部分患者长期存在症状甚至不断恶化,这无疑在警示我们:UC是一个持续性、进展性的疾病,应进一步提高对UC疾病的认识度。
UC与CD的负担同样沉重
UC与CD同属炎症性肠病(IBD),但由于UC病变部位表浅4、患者与医生沟通不足5等原因,导致在临床治疗中,医生往往更为关切CD患者的诊治及疾病预后,而UC的疾病负担往往被低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UC与CD一样,属于进展性疾病,其疾病负担与CD不相上下,严重程度或可超过CD:
◎生活质量:一项日本研究显示,最为困扰UC患者的症状依次为:肠急症(62.5%)、腹泻(60.7%)、直肠出血(59.7%)以及腹痛(58.1%)5。UC患者与CD患者一样,生活质量深受困扰,UC患者丧失工作能力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8倍4;
◎术后并发症:大家普遍认为直肠切除术可能根治UC,但众多回顾性研究发现,患者在术后早期和晚期都可能发生并发症,且发生率均超过50%,因此,患者术后可能面临新的问题6-7;
◎肠道损伤:约三分之一的UC患者存在肠道运动功能障碍4。有证据表明,慢性UC可向近端扩展,导致狭窄、巨大型假性息肉、运动障碍、大便失禁以及可能的渗透性损伤8;
◎癌症风险:UC与CD均有发生结直肠癌(CRC)的风险,但与CD相比,UC患者的CRC的发病率更高。一项基于人群的荟萃分析评估了UC患者的CRC风险,汇总标准发病率(SIR)提示:与未患UC的人群相比,UC患者CRC的患病风险高出2.4倍4(见图1);
图1UC患者CRC风险
◎社会负担:UC属于进展性的慢性疾病,研究显示,与非UC患者相比,UC患者终生医疗费用要高出;除此之外,UC患者的住院费用也是一路高涨,涨幅高达%10。
对UC治疗可能存在的误解
目前UC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炎治疗(主要由5-氨基水杨酸、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两类药物)、免疫抑制剂治疗、生物制剂及中药治疗1。临床可能存在一些治疗误区,常见的是以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循环使用为主,认为这样就可解决UC患者的治疗需求。
UCCARES研究11对真实世界中医生及患者的UC治疗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数据显示(如图2),激素类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等传统类药物不仅难以满足疾病控制的需求,同时还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研究显示48%的UC患者对当前治疗不满意:
图2UCCARES研究:传统药物治疗满意度数据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长期应用会出现电解质紊乱、骨质疏松、感染、高血压等不良反应,不建议用于UC的维持治疗1;
◎免疫抑制剂:研究显示,无论高剂量或是低剂量,免疫抑制剂对激素依赖型UC患者的总体疗效均无显著差异,且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重症感染及肿瘤等副作用较大,临床应用受限1。
为满足改善UC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降低感染及癌症发病率等12,我们选择UC治疗药物时,除外激素类药物或免疫抑制剂,也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生物制剂进行尽早地干预。
国内研究显示,对于激素抵抗型UC患者,大部分在应用生物制剂一周内症状即得到改善;生物制剂还有助于促进UC患者的黏膜愈合,有利于减少和停用激素13,同时,AGA指南也提示中重度UC应尽早使用生物制剂14。目前国内仅有维得利珠单抗及英夫利西单抗具有治疗成人中重度UC的适应症。
UC治疗目标的不断升级
随着对UC研究的深入,UC的治疗目标从临床症状缓解到组织学愈合,不断发生演变:
◎最初以临床症状缓解为治疗目标,即患者直肠出血消失,排便恢复正常,但在无症状的UC患者中,发现仍然存在肠道炎症和疾病进展15;
◎STRIDE共识15-16强调UC患者的治疗目标应包括临床缓解与内镜缓解,患者除直肠出血消失、排便正常外,Mayo内镜评分也应≤1分,即“TreattoTarget”提示将深度缓解作为UC患者治疗的复合终点;
◎ECCO立场声明17提出组织学缓解是UC的治疗目标,内镜缓解的UC患者仍存在炎症活动,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若患者实现组织学愈合,可降低患者住院及结肠切除术需求,对于改变UC患者远期病程,阻断疾病进展有重要意义。
上述UC治疗目标的不断升级,显然与近年来对UC认知及诊治手段的提高不无关联,尤其是生物制剂出现,将UC治疗推进了一大步。
小结
总而言之,UC是一个慢性、进展性、致残性的疾病,其疾病负担与CD相当。医生在临床诊治中应给予重视,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制定个性化用药方案,积极探寻新的治疗手段或药物,以期UC患者尽早达到黏膜愈合甚至是组织学愈合的治疗目标,从而阻断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CRC等的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杨宝玲,王原,冯小萌,杨威.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18(38):-.
2、GeertR.A.M.D’Haensetal.UlcerativeColitis:ShiftingSands.DrugsinRD()19:–.
3、NgSC,KaplanGG,TangW,etal.AmJGastroenterol.Jan;(1):-.
4、CatherineLeBerre,etal.ClinGastroenterolHepatol.Jan;18(1):14-23.
5、ToshifumiHibi,etal.InflammIntestDis.;5:27–35.
6、NgKS,GonsalvesSJ,SagarPM.WorldJGastroenterol.Aug21;25(31):-.
7、LPeyrin-Biroulet,etal.AlimentPharmacolTher.Oct;44(8):-16.
8、TorresJ,etal.InflammBowelDis.;18:-63.
9、LichtensteinGR,ShahabiA,SeaburySA,etal.ClinGastroenterolHepatol.;18(4):-.e10.2.
10、XuJ,TangM,ShenJ.GastroenterolResPract.;:.
11、Peyrin-BirouletL,etal.DigLiverDis.;48:-7.
12、SilvioDaneseetal.UnmetMedicalNeedsinUlcerativeColitis:AnExpertGroupConsensus.DigDis.;37(4):-.
13、贾立伟,孙辉,李欣,孙涛.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北京医学..40(1):63-68.
14、JosephD.Feuerstein.AmericanGastroenterologicalAssociationInstituteClinicalGuidelineontheManagementofModeratetoSevereUlcerativeColitis.Gastroenterology.April;(5):–.
15、ColombelJF,etal.Gastroenterology.;:-61.
16、Peyrin-BirouletL,etal.AmJGastroenterol.;:-38.
17、FernandoMagroetal.ECCOPositionPaper:HarmonizationoftheApproachtoUlcerativeColitisHistopathology.JournalofCrohnsandColitis,,–.
VV-MEDMAT-
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jzl/8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