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胖三斤,本来一个七天的春节假期回来,大家心里的预估值也就是正常地胖了几斤而已。没想到今年因为疫情不断延长的PLUS版本,让大家都过了一个刷新历史的寒假;当然,也收获了一个刷新历史的体重。
体重这东西最令人讨厌的地方就在于:上去容易,下来难。转眼已是人间五月天,胳膊大腿小肚子都快要露出来了,那一坨坨的肉可怎么办?
这个时候,来咨询中医减肥的人就多了,谁还不是抱着“临时抱佛脚,万一运气好”的心态呢?
湿重,你就胖!
中医看肥胖,大多会从湿考虑。很多人其实自己都会看了:早上起床刷牙的时候对着镜子看一看舌苔,上面白乎乎厚腻腻的一层;上完厕所再对着马桶看一看,大便黏在上面冲了好几次都冲不干净,这些都是湿气重的表现。
施仁潮主任医师在这一方面有着40多年的临床经验,你可以根据他的这几个指标再去对照一下:一天到晚头昏头重,好像被厚重的东西包裹住了;时不时就觉得神疲乏力,动一下好像就要耗费千斤力气;总觉得胸中胀满没有食欲,时不时打几个空嗝;小便很多很长甚至浑浊,身上总爱起疙瘩疹子,或是莫名其妙的痒;女性有时会白带增多并带有异味,局部明显发胖等。
所以中药减肥,并不是单纯地让你瘦,而更注重于去掉你体内的湿气。
湿,是一种邪气,到底是怎么来的,可能性多种多样,有外感,也有内生。中医认为,一年四季对应人之五脏,我们的脾对应的是“长夏”,也就是接下去这段湿气最重的时节,也最容易产生相应的疾病。
而且很多人只知湿,却不知中医还有湿热、寒湿等分类证型。比如这一次新冠肺炎,就是从“寒湿”为主来考虑的,临床也多次证明,湿重的人更容易感染这一次的病毒,所以后来治疗选方“清肺排毒汤”,也是从散寒祛湿的角度考虑的。
湿重,会生病!
各种各样的湿,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胖。当然,还有很多种胖,也未必与湿有关;还有很多湿,也未必会导致胖。比如施医生这里常见的痛风、慢性腹泻、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患,往往都伴有湿气的症状。接下去我们就来分享几个真实的病案。
比如有的人是从外地过来,因为南北差异感受了湿邪。有一位来自北京的郑女士,是来杭帮助带孩子的,三个月不到,就出现了早晨起床后人困重、手足不灵活、眼皮肿胀等症状,这些都是她在北京的时候没有的,显然是受到了地域影响——相对湿度较高的杭州,对于一个长期居住在干燥环境的人来说,不管什么时候来,都会有潮湿、湿润、湿冷的感觉;即使是夏天,热重湿也重,让人感到的是闷热,还是与湿有关。
还有的人虽然一直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但是这个环境却是偏湿的,他自己可能还没有意识到。比如舟山、温岭一带海上的渔民,再比如长期居住在地下一层的居民等等。有一个来自四川的病人,家里是种香菇的,所以天天都要去大篷里浇水,长年累月地接触水湿,就落下了风湿痹病。后来在施医生这里服用了挺长一段时间的中药才得以痊愈。
还有的人是生完孩子以后落下的,而且不论生完多久,只要这个湿气没有排掉,就会一直作祟。千岛湖的一位王女士就是这样,产后体虚多汗出,经常汗液湿透衣衫,一晚要换几次衣服。汗出后恶风怕冷,不耐一点风。当时她找过施医生,吃了几次药后就好了,但是没有巩固治疗,自己也没有当回事,经常下水劳动,身上还湿哒哒的就进入空调房间,时间一长,湿邪再度袭来,旧病复发。
再有小孩子从小容易长湿疹的,也是因为体内有湿,这些小孩子如果家长不注意后天调理,在饮食等生活习惯上听之任之,自然也是不会好的。施医生有个6岁的亲戚小姑娘,湿疹发遍全身,红红紫紫的,画面很是吓人。女孩子经常痒得晚上都睡不着,妈妈又心痛又苦恼。像这样情况的小孩子,家医院医院,开了西药、配了药膏回家使用,效果不好才转而求助中医,这个小姑娘也是如此。施医生给她开了两张中药方,一张内服,另一张外洗,并且配合中药灌肠,效果很好。同时,施医生一再嘱咐家长,要控制孩子的冷饮、冷食、甜食,注意身体和环境的干燥,这些都容易导致湿疹复发。
祛湿,这样做!
对于很多不愿意吃药,或者说,还没到要吃药这个地步的人,施医生也有一些小建议。
比如药膳祛湿,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红豆薏仁水。应该说,米仁性平和,又是药食两用之品,一般情况下都是可以吃的。可是有的人心思比较活络,想着既然要煮这么一锅,能不能加点生姜啊,石斛啊什么的,这就需要对症而言,因人而异了。首先,品种越少效力越集中,更能发挥作用,所以说,宜少不宜多;第二,可以多种配合,但要从增效来考虑,如果不能增效、甚或影响效果,不如不放。第三,本身喝下多量的水也对祛湿不利,所以要掌握好量,不要豪饮。
再比如自我按摩,可以重点放在“足三里”和“丰隆”这两个穴位,每天按揉3-5分钟,前者有助健脾胃,后者有助祛痰湿。
最后,施医生针对他这里最常见的风湿、强直、关节炎等一类病人有个特别的提醒:
接下去马上要来的黄梅天,正是一年当中湿气最重的时候,对于这些人来说是比较难熬的。根据施医生的临床经验,很多相关疾病患者会在这个时候诉说旧疾复发或是病情加重,出现到头重、肢体困重、关节疼痛重着或肿胀、手足沉重等症状,风湿病患者还会指关节、腕关节肿胀,晨起握捏不灵活。此时除了及时就诊服药之外,自己也要格外注意,避免接触潮湿的环境,可以利用空调的除湿功能来祛祛湿。
六月份这个季节,很多人的感受是:不算太热,想省点电不开空调,吹吹电扇,也能坚持一下。尤其是一些老年人,扇子打打也就过了。事实上,空调的作用远不止制冷那么简单,“除湿”这一档的功效不容小觑。有心人可以试着将空调排出的水收集起来,往往用不了一天就会满满一脸盆,可想而知,这么多水湿弥漫在你的周围,是很容易湿邪伤人的。所以不论有没有关节疾病,只要气候潮湿,并且自己能感受到湿气所致的一系列症状了,都建议可以开开空调祛祛湿。
施仁潮
硕士生导师、主任中医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营养与食疗分会主任委员、省中医药学会康复养生分会副主委,曾承担国家“十五”、“十一五”研究课题,获得十余项科研项目奖励。著有《名医朱丹溪论治痿痹的经验》、《胃肠病中医保健》、《骨关节病中医保健》、《膏方宝典》等,先后被评为省优秀科普先进工作者、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中医药科普专家。从事中医工作40余年,擅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顽固性腹泻等胃肠病,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等骨关节病,顽固性咳嗽、失眠、癌症调治和亚健康调理。
坐诊时间
一门诊:周日上午
-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jzl/6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