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结肠炎症状 >> 结肠炎针灸治疗 >> 正文 >> 正文

治咳嗽14法民间偏方验方50剂,专

来源:结肠炎症状 时间:2019-2-14

咳嗽在中医属一种病证,在西医则是一个病的症状,是一种病理上防御性的反射,这种反射对排出毒素具有积极的作用。

所以临证治疗不能一味地止咳,必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方能因去而咳嗽止。

今对辨证治咳嗽十四法的临床应用作一小结,供同道参考。

1.宣肺法

适用于外邪犯肺,肺失清肃证。

临床表现:咳嗽,鼻塞流涕,打喷嚏则涕唾俱出。有风寒风热之别。

属风寒者则恶风怕凉,鼻涕清稀,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属风热者则发热恶寒,鼻涕黄稠,舌质红,苔微黄,脉浮数。

治疗:属风寒者,则辛温散寒,宣肺止咳。方用辛温宣肺汤:麻黄12g,荆芥12g,羌活10g,柴胡15g,杏仁10g,苏叶15g,甘草10g。

风热则辛凉宣肺。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10g,生石膏30g,柴胡15g,黄芩12g,羌活10g,苏叶12g,桔梗10g,杏仁12g,甘草10g。

均以每日2剂,4小时服1次。

按:肺主气,为五脏之华盖,司呼吸,为气机出入升降通道,外邪入侵多首先犯肺。

肺气不宣,气道不利,毒素欲排而引起咳嗽,故治疗应散邪宣肺,气道畅通,则咳嗽止。如见咳止咳,则会闭门留寇,弊端丛生。

2.清肺法

适用于热毒内蕴,肺气闭塞证。

临床表现:咳嗽气急,痰黄粘稠,壮热烦渴,舌质红,苔黄,脉数。

治疗:清热宣肺。方用芩腥清肺汤:黄芩15g,鱼腥草30g,生石膏30g,杏仁12g,连翘15g,桔梗15g,芦根30g。

每日2剂,4小时服1次。

按:肺为娇脏,畏寒畏热,主清肃,不耐邪侵,一旦热毒内侵则肺气闭而不宣,清肃无力,浊物不得清除而郁积成疾。轻则咳嗽胸痛,重则积脓成痈,故应迅速清热排毒,使热清毒散而病除。

3.润肺法

适用于肺津亏损,清肃无力证。

临床表现:咳嗽无痰或少痰,咽喉干燥,口舌干涩,舌质红,苔白欠润,脉细数。

治疗:生津润肺。方用养阴清肺汤加减:沙参15g,麦冬15g,地骨皮30g,芦根30g,玉竹15g,桔梗15g,川贝10g,玄参15g,甘草10g。

水煎分4次,4小时1次。

按:由于肺叶娇嫩,时时需津液濡润,方能清肃得力。若受气候影响或缺水津亏,引起肺津亏损,肺失清肃而咳嗽,则应及时用药濡润,如旱天禾苗需水一样,方能维持正常生长。

4.化痰法

适用于痰涎壅盛,阻塞气逆证。

临床表现:痰多咳逆,喉间痰涎壅盛,吐痰不利,据其证候有风、寒、湿、热之别。

治疗:属风者,则咳逆痰涎清稀,恶风怕凉,治宜祛风化痰,方用苏麻荆防汤,药用:麻黄10g,苏叶15g,荆芥12g,防风10g,南星10g,白附子10g,僵蚕10g,甘草10g。

属湿者,痰涎壅盛,胸闷呕恶,治宜燥湿化痰,应用杏苏二陈汤加减:苏叶15g,杏仁12g,陈皮10g,茯苓20g,半夏10g,生姜3片。

属热者,则痰涎粘稠而黄,胸膈痞满,治宜清热化痰,方用清热化痰汤:黄芩10g,生石膏30g,地骨皮30g,桑白皮15g,炙百部10g,桔梗10g,川贝10g,甘草10g。

属寒者,则痰涎清稀,呕吐清水,时时恶寒,四肢欠温,治宜温中化痰,方用姜辛二陈汤,药用:茯苓20g,白术15g,半夏10g,干姜10g,细辛10g,橘红15g,桔梗12g,甘草10g。

按:痰为病邪毒素与津液混合,受风、寒、热、湿影响,而形成的不同性质的病理性产物,依靠肺的清肃功能而排出体外,也是一种积极的防御措施。

故临床治疗时,应根据痰的性质辨证用药,方能取痰化邪出而病愈之效。

5.健脾法

适用于脾虚湿困,痰湿内阻证。

临床表现:咳嗽气喘,痰涎壅盛,胸胁满闷,恶心呕吐,舌质淡胖,舌白滑,脉细。

治疗:宜健脾化痰。方用姜术二陈汤:茯苓30g,半夏10g,干姜10g,橘红15g,白术15g,桔梗10g,生姜3片,水煎服。

按:脾属土,恶湿,为生痰之源,脾虚失运则湿滞成痰,阻塞气道。临床治疗应温健脾阳,使湿化痰消。同时干姜与生姜合用,有内温外散之效,治疗此类疾病效果较佳。

6.温肾法

适用于肾阳虚,水湿上泛证。

临床表现:痰涎上泛,咳喘气短,痰多清稀味咸,时时恶寒,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脉滑缓。

治疗:温肾化痰。方用桂附二陈汤:茯苓30g,半夏10g,干姜10g,附子10g(先煎),肉桂6g,仙灵脾15g,山萸肉15g,焦白术15g,炙麻黄6g,橘红10g,陈皮10g,水煎服。

按:此为阳虚阴盛,气化失职,水湿上泛,治疗应脾肾兼顾,温阳化湿,使阳气得复,气化得力,则水湿自化,痰消咳止。

7.清肝法

适用于肝火犯肺证。

临床表现:咽喉干痒,咳逆气急,痰少,胸胁拘急,性急易怒,舌质红,苔白,脉弦稍数。

治疗:清肝泻肺。方用清肝泻肺汤:柴胡15g,龙胆草10g,地骨皮30g,桑白皮15g,桔梗10g,芦根30g,甘草10g。

按:此为木火刑金,肺失清肃。方用柴胡、胆草清肝火;地骨皮、桑白皮清肺泻热;桔梗、芦根上通下行,使肝火平、肺热清而咳逆止。

8.降逆法

适用于气机壅塞,升降不调证。

临床表现:自觉气冲咽喉致咳逆气急,胸胁满闷,口干舌燥,咳嗽连作。每至咳嗽呕吐出大量涎液方咳止,舌质红,苔白薄或粘滑,脉弦。

治疗:宽胸下气,方用旋覆代赭汤加减:旋覆花15g(布包),代赭石30g,茯苓20g,半夏10g,陈皮10g,桔梗10g,枳实10g,生姜3片。

按:气以顺为和,以通为畅。若气机郁闭,上逆于胃则呕吐,犯肺则气逆上冲而咳嗽,凡见此证则应上升下行,药用旋覆花、桔梗宣通升上;赭石、半夏平冲降逆,使上下串通,气机畅通而咳止。

9.利水法

适用于水湿壅肺证。

临床表现:胸胁满闷憋喘,喉中稀痰上溢,咳嗽频作,有时吐血沫,此多为心气虚,气化失调,水湿壅肺。

治疗:益气化湿行水,方用益气泻肺汤:西洋参10g,黄芪20g,葶苈子15g,炙麻黄10g,桑白皮10g,大枣7枚,水煎服。

按:此法适用于现代医学中的心力衰竭引起的肺水肿,临床配合益气宣肺泻水法效果显著。

10.祛风法

适用于风痰闭肺证。

临床表现有外风,内风之别。

治疗:外风表现为咳嗽气逆,咽喉刺痛,痰少清稀,鼻塞,时有喷嚏,泪涕皆出,此为风痰闭肺。

治宜祛风化痰,方用二陈化痰汤:茯苓20g,半夏10g,麻黄10,杏仁10g,荆芥12g,川朴10g,桔梗10g,陈皮10g,甘草10g。

内风则为肝肾亏损,虚风上扰,肺气闭塞,表现为咳嗽气逆或干咳无痰,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丝,头晕目眩,咽干舌燥,舌质红,苔白欠润,脉细弦。治宜滋补肝肾,熄风潜阳。

方用熄风宣肺汤:生地15g,麦冬15g,沙参15g,山萸肉15g,女贞子15g,生牡蛎30g,知母30g,川贝10g,甘草10g。水煎服。

按:此法应区分内外。外风俗称风呛咳嗽,治宜宣发为主;内风则属肝肾亏损,虚风上扰,肺失清肃,故治疗应在滋补肝肾的同时,濡养肺阴,使肝肾调和,肺气宣发而病除。

11.活血法

适应于肺内瘀血证。

临床表现:咳嗽气逆,胸胁刺痛,时有吐痰带血,多有明显外伤病史。

治疗:治宜活血化瘀,方用活血化瘀汤:柴胡10g,黄芩15g,天花粉15g,桃仁15g,大黄10g,红花10g,桔梗10g,甘草10g。水煎服。

按:肺内瘀血引起的咳嗽,主要是血中带痰,刺激气道,故治疗应取活血化瘀之法,瘀化随痰而出则病愈。

12.益气法

适应于气虚痰阻证。

临床表现:咳嗽气喘,痰涎壅塞气道,无力排出,喘息痰鸣,尿遗便溏,舌淡,苔白滑,脉虚。

治疗:治宜益气排痰,方用益气固本排痰汤:黄芪30g,白术15g,高丽参10g,山萸肉15g,山药20g,升麻10g,桔梗15g,橘红10g,炙甘草10g。水煎4小时,服1次。

按:气为肺之主,其根在肾,来源于肺,肺依赖气运而施清肃之力,当气虚肺失清肃时,痰液难以排出而气道阻塞,故治疗应取益肾健脾,使气之根源复生,助肺收清肃之功。

此证多见于现代医学之慢性肺气肿病人。

13.通便法

适用于老年急慢性肺系疾病,即腑实气闭证。

临床表现:腹满咳逆,喘憋气短,大便干结,舌质红,苔白或黄干燥,脉虚数。

治疗:宜通腑下气,方用瓜蒌承气汤:瓜蒌30g,大黄15g,川朴12g,枳实10g,桃仁15g,桔梗10g,甘草10g。

按:肺与大肠相表里,当大肠燥结,一则气机不能下行,二则浊气郁久上泛,肺失清肃而咳喘加重。

此证多见于慢性气管炎,哮喘病,肺气肿患者,治疗不要因体弱而不敢用泻下药,但泻下药只可暂用,待腑通浊去,气机畅通,则咳喘自然减轻。

14.止血法

适用于肺内出血证。

临床表现:咳嗽,自觉血气上溢咽喉,时咳嗽呕吐,咳嗽越甚吐血越多,出血越多咳嗽越甚,二者互为因果。

治疗:应以凉血止血为主,方用凉血地黄汤:水牛角粉20g(冲服),羚羊角粉2g(冲服),生地30g,丹皮30g,三七参粉2g(冲服),大黄10g,黄芩10g,川贝10g,芦根30g。

1日2剂,水煎4小时,服1次。

按:此类病证多见于慢性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内血管破裂引起出血者。

中医认为,久病肺内积热引起热伤血络,治疗不应先顾虚,而应先凉血,使血安宁,血止后再复固虚。此证与脾不统血不同,因肺主气,以通为顺,气盛则血行,若过于补气则使血出不止。

1.黑芝麻小金橘饼:冠心病

黑芝麻补肾,含大量维生素E,可软化血管,是中医有名的益寿药;金钱橘又称长寿果,常用于宽胸理气,用于心胃气痛。

这两味药一宽上,一润下,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食疗方。方法:取黑芝麻30克,小金橘饼3个。每日临睡前嚼服。

2.治打呼咬牙

睡觉时口含桔皮一块,含十五分钟后吐出,3~5次可根治打呼咬牙。

3.姜糖苏叶饮治感冒

生姜、苏叶各3克,冰糖15克,将沸水冲入浸泡10分钟,趁热喝完,每日2~3次。此方对于吹空调受凉的感冒、周身不适,无汗,胸闷不舒,头重身倦适用。

4.头发稀少或者掉头发

这是湖南一个老中医开的一个方子,不仅有效,关键是这个方子非常便宜,一共是3种药:鱼肝油,胱氨酸,维生素B6。都是一块多一瓶,都是一天3次,按着瓶上说明吃几片去吃,记住,3瓶一块吃,不要断。效果绝对好,比可贵的其他药有效得多。

5.头痛

苦丁茶是用冬青科植物苦丁茶的叶炮制加工而成,在古书上称「皋卢茶」,是药饮两用的珍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就载有该药性味「苦、平、无毒,南人取作茗,煮饮」。此药具有散风热、清头目、逐风活血的作用,是对付风热头痛的妙品。

6.慢性胃炎

坚持用黄瓜藤烧水喝,会治疗胃炎,很多朋友试过,很有效。

7.治咽炎

金银花15克、桔梗20克、甘草10克、陈皮10克、青果15克,用克水煮开后,再用温火熬制45分钟,过滤后的药汤中加入蜂蜜,分三次服用,连服5~6天即可,此方对急、慢性咽炎都有特效。

8.嗓子牙龈发炎

如果嗓子、牙龈发炎了,在晚上把西瓜切成小块,沾着盐吃,记得一定要是晚上,当时症状就会减轻,第二天就好了。

9.夜盲

以前眼睛晚上看不清,白蒙蒙的,可能叫夜盲,医生开了菊花,枸杞,鲍鱼的壳(打碎一块一块的),然后加点羊肝,没就猪肝,用水煮,没喝多久就好了,喝起来香香的,好有效!

10.咳嗽

这个咳嗽多发生在秋末冬初,遇到冷空气咳不停。没有痰,只是干咳。用黄蒿拌上鸡蛋,搅匀。用香油来煎鸡蛋。然后趁热吃掉,睡觉,发汗。第二天就好了。注意,吃了药再渴也不能喝水。否则无效。

11.风湿腿痛

海风滕克、追地风克,用高度白酒密封到大玻璃瓶内浸泡七天后饮用,每天晚餐喝20克,坚持使用可基本治愈。

12.小便失禁(尿急、控制不住)

鸡肠一付,洗净晒干,炒黄研成粉,用黄酒送服,每次1钱,一日三次,服完即愈,忌姜。

13.痔疮

原料就是用东北野生黑木耳,超市有卖的。泡开洗净,放在水里煮沸,一次毫升,喝个三两天,一天两次,就完全好了,再也不会复发。

14.脚后跟痛

争对上了点年纪,不知何因脚后跟疼痛、不能着地,吃药、按摩都没止住的,此有一法:黄豆根克,洗净,掺克水煎至水沸,略温时浸泡脚后跟,常泡常烫一日数次。

15.减轻头痛

偏头痛很痛苦。有一个方法可减轻痛苦:如果是左面头痛,就用右手按揉左手的虎口穴;如果是右面头痛,就用左手按揉右手的虎口穴,在不服用药物的情况下,会减轻头痛。

16.骨质增生

鲨甲60克,杜仲90克,牛膝90克,鲨甲焙干研面,包成12包,每日1包,日服两次,杜仲牛膝用盐水炒后,煎水分24次,送服甲面。

17.手脚麻木

小时候睡觉醒来常手脚麻木,难受得很。母亲给我一根木棍叫我夹在手指(或脚趾)间,麻木立即缓解。后来每次手脚麻木都这么做,均有效。如果不方便找木棍,铅笔、筷子、扇子把都行。木质品都行。

18.顽固性咳嗽

枇杷既可食用又可入药,与蜂蜜配伍,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和胃、利尿清热等功效,用于顽固性咳嗽会有一定的疗效。鲜枇杷洗净晾干,放蜂蜜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泡至枇杷脱色。取枇杷蜂蜜1汤匙,含于咽喉部慢慢咽下,暂不喝水、吃东西。每日3次。

19.流鼻血

小时候很多人都有个毛病,就是经常早上一醒来发现枕头上都是血,晚上流鼻血了。平常也容易一碰就流鼻血。有一个赤脚医生说,用红糖水煮精瘦肉,然后连汤带肉吃下去,这样就能好。

20.老年虚性便秘

老年人便秘较常见,又因其体质虚弱,便秘多属虚秘,治疗不宜用攻下的药,否则长期会使燥结更甚。可以用女贞子30克,当归15克,生白术15克,煎汤代茶饮服。一般服药后3至7天,大便大多可趋于正常。

21.打嗝

将花椒放进温水里服用,治疗打嗝。

22.虚寒性腹泻

用温水冲一小勺碾好的粗白胡椒颗粒后饮服,就可以缓解虚寒性腹泻带来的痛苦。

23.用电吹风治落枕

一次早晨起床后突然觉得脖子后面大筋疼痛,一扭转疼得更厉害,落枕了。我用家用电吹风在颈后及背部距离15厘米处吹了10分钟,使局部发红发热,注意不要太近以免烫伤皮肤。一天两次,我用了3~4次即好。

24.结石

将鸡内金焙干研末,温开水服,每日两次,每次一个。连服特效。

25.哮喘验方

用灸麻黄两钱(10克)、豆腐一块(克)、加水毫升,煮一小时后,去麻黄,吃豆腐喝汤;每周两次,三周为一疗程。

26.水土不服

南方人来北方或者北方人到南方,旅游或打工、探亲等,因水土不服全身出现过敏性皮疹,或头痛,腹泻。

治疗方法:老姜20片,红糖5大勺,用三碗水煮成一碗水,凉温后服用。

预防方法:到外地先什么也不吃,只买一块生豆腐吃,就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

27.鼻塞

葱根、生姜、香菜根凉水下锅,开锅后5分钟内关火。

28.失眠

核桃仁、黑芝麻、桑叶各50克。捣烂如泥,做成丸,每丸3克。每次服9克,每日2次。适用于失眠较久的人。

29.睡觉多梦

当归、生地、红花、牛膝各三钱,积壳、赤芍、甘草各二钱,桔梗、川芎各一钱半,桃仁四钱煎服。二剂可安然睡眠而梦少。

30.治耳鸣

以大豆炒热装于布袋内,令患者枕之。冷可更换,适用于头痛项痛,还有耳鸣等。将此法用于腰痛也有功效。

31.缓解突发腹泻(姜丝茶)

把10克的绿茶放入杯中,再把一片生姜切成丝,然后冲入沸水,再盖上盖子焖泡三分钟,就能制作一杯解决寒湿型腹泻的茶饮,而且立竿见影。

32.运动治膝关节痛

坐在椅子上,两手抱着大腿做膝关节屈伸运动一百次,每天做两回。

33.哮喘

用春天起蒜时的嫩蒜60~90头洗干净,用蜂蜜浸泡封好后保存6个月。等到秋冬时打开食用,每天吃一头。

34.长期咳嗽

咳嗽了很长时间,就是好了还咳嗽,老是不好。这个可以这样:睡前用香油炒草鸡蛋,连吃,一直到不咳嗽,一般连吃一个月就可以。

35.掌根擦眼改善视力

人到老年视力减退,如用掌根擦眼可改善。具体做法是:双手十指交叉将掌根搓热按到双眼上,从眼窝向两侧按揉,同时擦眉骨和眼睛下部,每次可连续按揉,然后再搓热掌根做下一次。每天早晚各做10次,每次做完后双眼会感到很舒服,视物清楚,长期坚持对改善视力很有益处。

36.止虚火牙痛(鸡蛋茶)

把一个鸡蛋和四分之一勺的白胡椒粉混在一起打散拌搅匀,再冲入沸水,就能制作出一杯止虚火牙疼的茶饮(半天见效)。

37.寒凉湿气

三伏天做生姜马甲,三斤姜榨汁,纯棉布做汗衫,泡到姜汁里,晒干,冬天三九天穿上。

38.便秘

吃南瓜或者红薯,第二天大便就顺畅了。

39.风热咳嗽

一勺蜂蜜,一勺香油拌匀,不见油星,一天喝两三次。

40.风寒咳嗽

生姜三片,核桃仁一把,红糖适量,拌在一起吃。

41.腿抽筋

灯芯草一把,烧成灰后冲水喝,一次就可以了。

42.治水肿

一条鲤鱼洗净,加砂仁、扣仁各3克,放上生姜和一把枸杞,再放少许盐,上锅蒸熟,腿肿从尾吃,脸肿从头吃,一周一条。

43.胃痛

艾叶有温胃止痛的功效,对于寒性便秘也有较好的作用。艾叶干品10~15克,或鲜品30克,洗净切碎,鸡蛋3个打在碗里拌匀;接着把艾叶放进碗里和蛋液一起搅拌均匀,然后在铁锅里放油,待油烧热后将艾叶蛋液放入炒至半熟,加入干净水毫升,煮沸5分钟即成。舀出后待其稍凉,渣水共服。

44.耳朵里老是痒

治疗这个就更加的简单了,用棉签蘸酒精或高度酒在耳朵里面擦擦,就立刻能够解决了。

45.皮肤瘙痒

取大枣20枚、绿豆克、猪油一匙、冰糖适量,加水共煮至绿豆开花即可服用,每天服一剂,分次服下。

46.应急解救(盐橘茶)

用水把橘子蘸湿,然后撒一点盐在上面按摩橘子,再用水清洗干净。这个时候再剥皮,把橘子皮撕成块状放入杯中,再放少量的盐到杯中(一个大橘子放1克盐),在杯中倒入开水焖泡5分钟。

47.足跟痛

川芎具有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的功效。足跟痛,可取川芎45克研成细末,分成3份,装入小布袋内缝好。将药袋装入鞋里,直接与患足痛处接触,每次用1袋,3袋交替使用,换下药袋晒干仍可用。

48.口腔溃疡药方

口腔溃疡严重时,疼痛难忍,碰都不敢碰,什么都不敢吃。白矾(发面用的)用刀片刮下少许细未,(以能覆盖创口为准),然后上到创口上,静候五分钟即可。

49.结肠炎

结肠炎多是由于湿热毒邪蕴积肠道所致,而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的作用,可用于湿热毒聚肠道的结肠炎。但鱼腥草性寒,不属于者慎用。鱼腥草,洗净舂细,空腹生吃,每天2次,每次10克左右,忌吃猪油和肥肉。

50.血脂高

枸杞子10克,何首乌,草决明,山楂各15克,丹参20克,水煎服,每日两次,四个疗程治愈,(七天为一个疗程)。

山楂,银杏叶,绞股蓝各15克,泡茶喝。连服四疗程(半月为一疗程)。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殿疯怎么样
白癜风治疗需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jzl/4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