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结肠炎症状 >> 结肠炎针灸治疗 >> 正文 >> 正文

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处理

来源:结肠炎症状 时间:2017-8-17

医脉通导读

重度溃疡性结肠炎(severeulcerativecolitis,SUC)属临床危急重症,易并发中毒性巨结肠、消化道大出血、消化道穿孔等,未及时准确的判断和处理则可能错失最佳治疗时机,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经《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仅限于非商业应用,其他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来源:中华炎性肠病杂志

作者:卓玛王玉芳

年,SUC的病死率曾高达75%,20世纪50年代,提出使用激素治疗,其病死率降至7%。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静脉激素与手术治疗为基础的5d强力疗法,使其病死率进一步降至1%以下。目前,除以上理念,还提出了拯救治疗等概念,但其病死率与既往相比并无更进一步的降低,手术率仍高达15%~30%。因此,SUC临床处理比较棘手,需内外科等多学科协同治疗。

一、SUC的定义

临床常采用的SUC诊断标准为Truelove和Witts标准及Mayo评分。Truelove和Witts标准指血性腹泻>6次/d,体温>37.8℃,脉搏≥90次/min,血红蛋白≤g/L,红细胞沉降率≥30mm/1h。对于具体病例,不一定须每项均符合,临床上认为血性腹泻最重要,在此基础上再加任一项即可诊断SUC。该标准简单客观,易于掌握,临床上应用普遍。Mayo评分标准主要根据排便次数、便血程度、内镜改变及医师总体评价4项进行评分,≥11分为SUC。见表1。该标准引入了内镜评分及医师总体评价,临床与科研均广泛使用。SUC已被提倡用为急性SUC的同义词,以与慢性顽固性溃疡性结肠炎(treatment-refractoryUC)相区别。

二、一般内科治疗

SUC需立即入院治疗,其治疗目标主要为诱导缓解病情,预防并发症,尽量避免结肠切除,减少病死率。SUC病情危急,治疗需争分夺秒,需临床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入院后即采取以下步骤。

(一)确定UC诊断及严重度,即是否为SUC

入院后需对患者仔细问诊及体格检查,了解既往病史、诊治经过及各项检查资料,尤其既往肠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同时完善粪常规、粪便细菌培养等检查,认真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结肠炎,如感染性结肠炎、缺血性肠病、药物损伤性肠病等。尽管SUC患者不推荐行全结肠镜检查,但谨慎地行乙状结肠镜检查和活检对于UC确诊、筛查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等机会感染、评估病情严重度极其重要。如病情允许,建议可于48h内完善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并行活检,检查过程中须少量注气,达到观察病变及活检的目的即可退镜结束检查,警惕诱发中毒性巨结肠,甚至肠穿孔。

入院当天即需完善血常规、血生化检查(肝肾功能、血胆固醇、电解质等,包括血清镁)以及各项炎性活动性指标检测,如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并结合患者血便、腹痛腹胀、体温、心率、血压、腹部体征等,根据Truelove和Witts标准或Mayo评分确定UC严重度。

(二)筛查各种机会感染

确诊SUC须排除各种机会感染,尤其是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及CMV感染。欧美炎症性肠病指南推荐,UC每次复发加重均需筛查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尤其当症状突然恶化加重、白细胞增多或近期使用抗感染药物者,更须警惕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尽早检查并尽早进行经验性治疗。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的筛查方法包括细胞毒素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乳胶凝集法及粪便培养等。SUC患者组织学检查CMV检出率可高达13.8%,中重度UC患者也推荐常规筛查CMV,尤其激素抵抗或依赖患者。若患者出现稳定的病情迅速恶化、高热、强化治疗3d无效、内镜下出现界限清楚的深凿样溃疡,须高度警惕CMV感染。CMV的筛查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查(CMV-IgM、CMV-IgG)、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液、组织及粪便标本)、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苏木素-伊红染色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

由于SUC治疗涉及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常规筛查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EB病毒等各种病毒,并进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皮试或结核干扰素释放试验,筛查潜伏结核感染,可完善胸部X线片或胸部CT,排除肺部感染或肺结核。

(三)筛查并发症

每日仔细观察临床症状及腹部体征,若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发热等,需常规完善腹部X线片或腹部CT,警惕中毒性巨结肠;生育期妇女须检测妊娠试验,除外妊娠。

(四)不常规使用抗感染药物

研究显示,对SUC患者采用甲硝唑、环丙沙星等抗感染药物辅助治疗组和不用抗感染药物组比较,其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SUC不常规推荐使用抗感染药物,除非考虑合并感染,如短期初次急性发作、旅行后复发、近期曾住院及中毒性巨结肠患者可考虑静脉使用广谱抗感染药物,拟行手术者术前也推荐使用抗感染药物。

(五)预防静脉血栓

UC的血栓发生率为1%~8%(尸检可高达39%),比对照组高1.5~3.5倍,UC活动期血栓发生风险是缓解期的8.4倍,其发生血栓的原因包括血小板增加、细胞因子水平增加、循环的免疫复合物异常及狼疮抗凝物增加等。年欧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EuropeanCrohn′sandcolitisorganisation,ECCO)共识及年加拿大胃肠学会针对炎症性肠病合并血栓共识意见均推荐,住院UC患者若无明显消化道大出血可予以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

(六)营养支持治疗

若患者存在营养不良,推荐予以营养支持治疗,首选肠内营养。有研究比较了SUC患者接受肠内营养辅助治疗组与肠外营养辅助治疗组,其最终转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肠内营养组转氨酶增高等营养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因此,SUC患者如能耐受,可考虑适当进食或要素食;中毒性巨结肠或考虑手术者则须禁食、胃肠减压,并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七)其他辅助治疗措施

需每日仔细观察并记录SUC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记录24h出入量,检测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补充电解质及补液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特别需要注意补钾,因低钾血症及低镁血症均可诱发结肠扩张;便血多、血红蛋白过低者应适当输注红细胞悬液。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阿片制剂、止泻药及抗胆碱能药物,以避免诱发结肠扩张。如能耐受可考虑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或美沙拉嗪局部治疗,但目前尚无评价SUC局部治疗效果的相关研究。

三、激素治疗及其疗效预测指标

SUC最关键的治疗方案是及时足量的应用静脉激素,剂量不足可降低疗效,增大剂量也不会增加疗效,因此强调足量使用。欧美指南推荐,琥珀酸氢化考的松mg/d(mg,每6小时1次)或甲泼尼龙60mg/d。我国指南根据患者体重,推荐使用琥珀酸氢化考的松~mg/d或甲泼尼龙40~60mg/d。对静脉激素治疗有应答的患者,可逐渐改为口服激素继续控制发作,一般2~4周后可酌情过渡为5-氨基水杨酸或硫唑嘌呤长期维持,但约有30%的SUC患者对激素治疗无效,需尽早考虑转换治疗。

关于判断激素疗效的时机,推荐尽早进行判断。年,ECCO共识和多伦多共识均明确提出,足量静脉激素治疗3d时须客观评估并判断激素治疗是否有效。激素治疗无效的SUC患者临床处理更为棘手,预后更严重,王玉芳和欧阳钦将该类患者定义为激素抵抗型SUC。激素治疗第3天是SUC患者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需复查各项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评估激素疗效,若预测激素治疗无效,则需与外科医生、患者及其家属讨论是否进行拯救治疗或外科手术等转换治疗方案。

预测激素疗效的指标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与内镜检查的变化等,其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是临床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如腹泻次数、便血量、腹痛、腹胀、心率、体温及腹部体征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动脉血pH值、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α1抗胰蛋白酶、α1酸性糖蛋白、粪便钙卫蛋白、乳铁蛋白等炎性活动指标。目前,临床上普遍认同的预测激素疗效的判断标准有牛津指数、瑞典指数和Ho指数,其均综合了以上各项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牛津指数临床上最常用,认为激素治疗第3天血便3~8次/d且C反应蛋白>45mg/L或血便>8次/d,预示着85%可能需外科手术治疗。瑞典指数认为,入院第4天血便次数(次/d)+0.14×C反应蛋白(mg/L)≥8,预示着75%可能需要手术治疗。Ho指数认为,第3天时,根据排便次数(4~6次计1分,7~9次计2分,>9次计4分),有无结肠扩张(有计4分),以及有无低蛋白血症(<30g/L)计算积分,若>4分,则预示85%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腹部X线片或腹部CT显示结肠襻扩张>5.5cm,预示75%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结肠深溃疡预示86%患者需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SUC的治疗需逐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综合评估,24~48h复查上述各项生化指标,必要时复查腹部X线片或腹部CT,及早判断激素失效患者,早期决定转换治疗决策,进行拯救治疗或外科手术。

四、拯救治疗

欧美及我国共识意见均明确提出,SUC常规治疗无效者可使用拯救治疗,推荐药物主要为环孢素A、英夫利昔(infliximab,IFX)或他克莫司(tacrolimus,FK)。在欧美国家,其他新型生物制剂也逐渐批准用于UC患者,国内尚缺乏相关经验。

(一)环孢素A

环孢素A是一种神经钙调蛋白抑制剂,可竞争性结合并抑制钙调神经蛋白,具有强效免疫抑制作用,可减少各种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起效快,平均应答时间为5.8d,半衰期短。有研究报道,环孢素A治疗SUC的短期有效率达64%~90%,其可有效减少急诊手术率,但4个月结肠切除率仍接近50%。一项随机对照双盲试验比较了不同剂量(2mg/kg·d和4mg/kg·d)环孢素A静脉滴注治疗激素抵抗型SUC患者,于第8天时评估2组患者的疗效,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低剂量组不良反应较小,因此推荐环孢素A初始剂量可从2mg/kg·d开始,并根据血药浓度进行调整。环孢素A治疗有效的SUC患者,待症状缓解后可改为口服,其剂量为4mg·kg-1·d-1,分2次服用,持续3个月。一项对激素抵抗型SUC患者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环孢素A联合硫唑嘌呤治疗较单用环孢素A组和单用硫唑嘌呤组的一年结肠切除率明显降低,因此,推荐环孢素A和硫嘌呤类药物应联合治疗一段时间,再逐渐过渡到单用硫嘌呤类药物维持治疗,环孢素A的总疗程不超过6个月。

环孢素A的不良反应主要有高血压、肌肉震颤、多毛症、肾脏或肝脏毒性、肌肉酸痛痉挛、四肢麻木、恶心、呕吐、齿龈增生、电解质紊乱和继发各种机会感染等,其还可增加低血清胆固醇和低镁血症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如癫痫发作等,使用时应定期监测血药浓度、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清镁、胆固醇等水平。环孢素A的血药浓度检测推荐于第1周检查2次,然后1次/周(4周),继之每2周1次,直至停药,推荐其血药浓度为~μg/L(2mg·kg-1·d-1)或~μg/L(4mg·kg-1·d-1)。

(二)IFX

IFX是首个批准用于治疗UC的生物制剂,为人-鼠嵌合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alpha,TNF-α)单克隆抗体,其通过与TNF-α结合,诱导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诱导炎性细胞凋亡,抑制促炎细胞因子释放,减少炎性细胞浸润,从而抑制炎性反应。2项针对中重度UC患者的临床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ACT1和ACT2)显示,IFX组诱导治疗应答率为61%~69%,较安慰剂组明显增高。年,Sands等率先进行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该研究纳入了11例激素抵抗型SUC患者,并接受单次IFX治疗,2周时评估发现,约有50%患者获得缓解。随后,更多学者进行了开放性试验,且获得了相似疗效。欧美炎症性肠病处理指南明确提出,IFX可用于治疗SUC或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无效或不能耐受的UC患者,其推荐剂量为5mg/kg·d,静脉滴注,0、2、6周各1次进行诱导缓解,以后每8周1次进行维持缓解。

IFX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各种机会感染、神经脱髓鞘、与IFX免疫源性相关的耐药性产生、输液反应、迟发性变态反应、药源性狼疮以及血细胞减少等,特别是机会感染问题在我国尤需重视,须严密筛查结核、病毒等各种感染。

(三)他克莫司

他克莫司是另一种新型神经钙调蛋白抑制剂,其免疫抑制作用明显强于环孢素A,且不良反应相对较轻。年,ECCO共识和多伦多共识均提出,他克莫司可用于SUC的拯救治疗。在一项关于激素抵抗型SUC患者的随机对照安慰剂试验中,比较了口服他克莫司高血药浓度组(10~15μg/L)、低血药浓度组(5~10μg/L)和安慰剂组,2周时评估临床改善率显示,高血药浓度组显著高于安慰剂组(P<0.01)。一般推荐剂量为0.01~0.02mg·kg-1·d-1静脉滴注或0.1~0.2mg·kg-1·d-1口服,适宜的血药浓度为10~l5μg/L,静脉用药达标时间较口服快而受到推崇,但国内暂无静脉使用的经验。

他克莫司的药物不良反应有头痛、身痛、恶心、失眠、癫痫、感觉异常等,他克莫司治疗窗窄,药物动力学个体差异大,需密切监测血药浓度。研究报道,联合使用五酯胶囊可提高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降低其用量,提高生物利用度,但尚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四)其他生物制剂

批准用于UC治疗的其他生物制剂有阿达木、戈利木和维多珠,阿达木和戈利木是人源化TNF-α单克隆抗体,其作用机制与IFX类似。研究报道,8周时临床缓解率明显优于安慰剂治疗,但尚缺乏用于激素抵抗型SUC患者治疗的报道。维多珠是靶向α4β7整合素的人源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地与炎性细胞表面的整合素α4β7结合,阻止其与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1(MAdCAM-1)结合,阻止炎性细胞向黏膜部位的迁徙和归巢,从而减轻炎性反应。GEMINI试验将既往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抗TNF制剂的例患者随机分为维多珠组和安慰剂组,评估第6周时的完全缓解率,结果显示维多珠组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年,多伦多共识提出,既往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抗TNF制剂无应答者推荐使用维多珠。

(五)环孢素A或IFX的选择

欧洲27个医学中心参加的开放性随机对照试验中,比较了环孢素A和IFX治疗激素抵抗型SUC患者的总体治疗失败率、第7天应答率和第98天结肠切除率,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一项Meta分析纳入了16项研究共例患者,其中3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2组的治疗应答率和3、12个月结肠切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项非随机对照研究显示,IFX组较环孢素A组有更高的治疗应答率,更低的12个月结肠切除率;2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虽然各项研究报道了环孢素A和IFX对SUC患者进行拯救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并结合临床经验有以下倾向性推荐:(1)有低镁血症、低胆固醇血症和高血压者,不宜用环孢素A。(2)过去已用硫唑嘌呤者,宜选用IFX。有研究证实,以往服用过硫嘌呤类药物者,对环孢素A短期和长期疗效明显低于未使用硫嘌呤类药物者,且考虑环孢素A诱导治疗者需过渡到硫唑嘌呤进行长期维持治疗,故倾向于既往已用硫唑嘌呤者宜选用IFX。(3)估计需行结肠切除者,推荐首选环孢素A。术后感染性并发症是SUC术后死亡或致残的最主要原因,环孢素A半衰期短,血浆清除率比IFX快,文献报道其并不增加术后感染;而IFX半衰期长,其是否增加术后感染尚存争议,但仍需高度警惕术后发生各种感染的可能。

综上所述,选择环孢素A或IFX,目前并无明确定论,医院对药物使用的临床经验、有无相关药物的用药禁忌证、患者的个体情况及选择长期维持治疗方案等综合因素决定。随着IFX的广泛使用,其用药安全性的提高,目前使用IFX较前明显增多,尤其欧美国家,由于畏惧环孢素A的各项不良反应,多倾向于选择IFX。

(六)三线拯救治疗

有研究报道,激素抵抗型SUC患者采用IFX和环孢素A序贯治疗,即IFX无效后使用环孢素A或反之,又称之为三线治疗,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年,ECCO共识提出一般不推荐进行三线拯救治疗,除非部分特殊患者经内外科医师与患者充分讨论利弊后,在有条件的专业医疗中心可以考虑。

五、手术治疗

虽然各项指南均明确提出激素抵抗型SUC者可考虑拯救治疗,但外科手术治疗仍是SUC的重要手段,并非最后选择,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对SUC患者至关重要。研究认为,外科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惟一危险因素是术前长程的内科药物治疗,因此,需内外科医师进行密切的多学科协作,从SUC患者入院即应每天进行外科咨询评估,并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讨论,平衡各种利弊,力求选择最佳的手术时机。以下情况被认为需积极考虑手术治疗:(1)静脉激素治疗无效或拯救治疗也无效者;(2)有中毒性巨结肠、穿孔、内科治疗无法控制的消化道大出血等并发症者;(3)对于既往曾使用免疫抑制剂和IFX无效的SUC患者也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但需考虑该类患者诱导缓解治疗后如何进行维持治疗的问题。

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门吻合术是目前UC的首选手术方式。SUC患者因激素使用时间长,且部分患者经环孢素A或IFX等拯救治疗,多合并低蛋白血症、贫血和电解质紊乱等,通常需急诊进行结肠全切或次全切除术,然后分期行回肠(储袋)-肛门吻合术,术后并发症有排便习惯改变、贮袋炎、生育能力降低、性功能降低、肠梗阻、出血及吻合口狭窄等。

综上所述,SUC需早识别,密切观察,及时判断激素疗效,早期决定转换治疗方案,可参考王玉芳和欧阳钦既往提出的具体流程图(图1),同时内外科医师紧密联系,共同诊治该类患者,避免拖延手术时间,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图1重度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处理流程

文献来源:中华炎性肠病杂志,,1(1):57-61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青海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jzl/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