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结肠炎症状 >> 结肠炎针灸治疗 >> 正文 >> 正文

吴开春教授丨溃疡性结肠炎部分解读炎

来源:结肠炎症状 时间:2018-7-11

Dr.X陪您读的第篇文章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溃疡性结肠炎部分解读

文献来源:中华消化杂志年5月第28卷第5期

作者:张玉洁、梁洁、吴开春

作者单位:医院

UC是一种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连续性、倒灌性、非特异性的慢性肠道炎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暂无法治愈。

我国UC发病率逐年升高,其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亦在不断更新。

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IBD学组汇总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指南、共识,结合我国实情,遵照规范程序对年IBD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以下简称年共识)进行了修订。

本文以《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年,北京)》(以下简称年共识)为基础,解读年、年新旧共识差异,以及UC诊断和治疗的更新要点,以期加深临床医师对新共识的理解,提高UC的诊治水平。

一、UC的诊断标准更新

目前暂无UC的诊断金标准,年共识更新2处。

1.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和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较年共识增加了"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强调了UC诊断要结合各项指标综合判断,部分疑难病例需多学科会诊。

2.新增"若诊断存疑,应在一定时间(一般是6个月)后进行内镜及病理组织学复查"。临床医师在"拿不准"或"不确定"的情况下,如UC和感染性肠炎等疾病鉴别困难时,一定要叮嘱患者按时返院复查,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UC为终身性疾病,会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心理、生理和经济上的巨大负担,因此临床医师应熟练掌握UC的诊断标准,动态观察患者病情,仔细分析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汇总随访数据,做到不误诊、不漏诊。

二、辅助检查和肠外表现更新

1.内镜检查新增部分:

①年共识分别描述了活动期(轻、中、重度)和缓解期病变的内镜下特征,内容更直观、清晰。UC内镜下表现与疾病严重程度息息相关,了解内镜下病变严重程度有助于临床医师对患者的病情判断,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②增加了病程较长和伴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患者的内镜下表现,若镜下表现可疑,需注意取材部位,并送检加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③提出当内镜下见肠腔狭窄时,完善CT检查的重要性。如果UC出现了肠道狭窄,应在狭窄部位取多块活组织检查以排除结直肠癌。若不能获得活组织检查标本或内镜不能通过狭窄段时,需完善结肠CT检查。

④提出有条件者可以选用共聚焦内镜检查辨别细微病变。

2.病理新增部分:

①指出隐窝基底部浆细胞增多被认为是UC最早的光学显微镜下特征,且预测价值高。熟悉了解UC的早期病理学特征,有助于早诊断、早治疗。

②提出组织学愈合概念。组织学愈合表现为隐窝结构破坏减少和炎性浸润的消退。虽然目前国际上关于组织学愈合尚无标准定义,但已明确组织学愈合不同于内镜下黏膜愈合。

部分在内镜下缓解的病例,其组织学炎性反应可能持续存在,并且可能与不良预后相关。要重视组织病理学在评估病情中的作用和价值[3]。

3.肠外表现顺序变化:

UC患者中关节损害(如外周关节炎、脊柱关节炎等)的发生率较其他肠外表现发生率高,故置于首位。

4.补充艰难梭菌感染检测方式:

确诊艰难梭菌感染可行粪便毒素试验(酶联免疫测定毒素A/B)、核苷酸PCR、谷氨酸脱氢酶抗原检测等)。

5.补充小肠影像学和小肠镜检查相关内容:

小肠检查对于不典型病例(如直肠赦免、症状不典型、倒灌性回肠炎等)的诊断和UC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三、治疗目标更新

治疗目标增加"加强对患者的长期管理"。

UC属于慢性病,大部分患者一旦确诊终身患病,活动期、缓解期交替出现,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病情演变和诊断变化。

重视患者的长期管理,一方面有助于降低患者疾病复发频率和严重程度,预防并发症,减少住院和手术切除率,另一方面有助于完善UC临床研究队列。

年共识提到了动态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和加强患者长期管理的重要性。UC患者的慢性病管理模式包括:

①健全每例患者的就医档案。包括每次就诊的症状、相关实验室检查、疾病活动程度评分、用药情况和治疗效果。

因医院互联系统,需患者自行保留完整就诊资料,以医院时能够提供完整病情。医院保留相关资料,有助于临床研究的开展。

②做好疾病宣传教育。让患者正确认识UC,了解UC是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药和定期复诊。

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详细告知相关药物不良作用,不适时随诊。鼓励患者建立自身饮食日志,记录不耐受的食物。

③重视患者的心理治疗。部分UC患者经受身心折磨,嘱患者家属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定期心理测评,必要时进行心理治疗等干预。

同时,对于缓解期UC,新增治疗目标"维持临床和内镜的无激素缓解"。

四、治疗方案更新

1.治疗方案制订原则的补充:

在年共识中"据病情活动性的严重程度、病变累及的范围制定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年共识新增根据"疾病类型(复发频率、既往对治疗药物的反应、肠外表现等)"制定治疗方案。

患者不同疾病模式(包括复发频率、疾病过程、对既往治疗药物的反应、药物不良作用、肠外表现、并发症)的治疗方式和治疗药物会有所不同。

如UC合并坏疽性脓皮病,糖皮质激素是一线治疗方案,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infliximab,IFX)、阿达木单克隆抗体(adalimumab)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也可能有效。

2.明确提出每日1次顿服美沙拉秦和分次服用等效: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美沙拉秦顿服和分次口服疗效相当。

一项meta分析纳入18项研究,共例UC患者,比较每日1次顿服美沙拉秦和传统多次服用美沙拉秦在诱导和维持治疗UC的有效性,结果显示治疗12个月,两组临床缓解率相似(相对危险度=0.95,95%CI0.82-1.10),两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也相似。

3.肯定英夫利西单抗(IFX)治疗疗效:

我国Ⅲ期临床试验肯定了IFX对中重度UC的疗效,其8周临床应答率为64%,黏膜愈合率为34%。

年共识中UC部分暂未涉及其他生物制剂。如阿达木单克隆抗体和戈利木单克隆抗体(golimumab)均是抗TNF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先后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中重度活动性UC。目前维多利珠单克隆抗体(vedolizumab)正在我国进行多中心临床试验。

4.新增沙利度胺治疗:

中度UC的治疗方案中新增了沙利度胺治疗,适用于难治性UC治疗,但证据均来自国内外小样本临床研究[10],故不作为首选治疗药物。

5.新增选择性白细胞吸附疗法:

我国多中心研究显示选择性白细胞吸附疗法治疗轻中度UC有一定疗效。对于轻中度UC,特别在合并机会性感染时可考虑选用。

我国多中心研究显示,34例轻中度UC应用白细胞洗涤技术后,总的临床有效率达70.59%。

6.增加难治性直肠炎的治疗:

对于部分病变局限于直肠的患者,局部治疗效果不佳,应考虑难治性直肠炎的可能。

需要寻找原因,排除依从性不佳、伴发感染和误诊等情况,同时考虑常规治疗是否合适(如剂型的选择)和充分。必要时给予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或)生物制剂等治疗往往有效。

7.有关重度UC转换治疗的更新:

①去除"拯救"治疗的说法,统一称为"转换"治疗。

②转换治疗的时机为"在静脉用足量激素治疗3d仍然无效时,应转换治疗方案"。结合欧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ECCO)和亚太共识,年共识将年共识中的5天改为3天。

同时也保留了"亦宜视病情严重程度和恶化倾向,亦可适当延迟(如7天)。但应牢记,不恰当的拖延势必大大增加手术风险"。

③转换治疗方案的选择。转换治疗的方案主要有药物和手术治疗。其中,环孢素的治疗根据我国研究结果低剂量(2mg/kg/d)疗效相似。

英夫利西单抗(IFX)是转换治疗的另一有效药物,CRP增高、低血清白蛋白等指标可能预测IFX临床应答差。他克莫司也可作为转换治疗药物选择之一。

转换药物治疗4-7天无效者,应及时转手术治疗。

8.新增UC合并血栓的防治:

年共识中指出,我国IBD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1.45/10万,大量文献显示重度UC活动期时血栓形成风险增加,故建议可考虑预防性应用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9.新增合并感染的治疗:

年共识指出重度UC伴艰难梭菌感染的治疗药物为甲硝唑和万古霉素等。

治疗CMV结肠炎药物可采用更昔洛韦和膦甲酸钠等。具体详见IBD合并机会性感染专家共识意见。

总结

年共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国内外最新文献,较详细地介绍了UC的诊断和治疗,为国内UC患者的诊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实践指导。

然而,年共识意见中来源于我国的临床研究证据仍很有限,还有不少不够详尽和不尽人意之处。

因此,广大临床医师和读者在学习和运用该共识意见时不能盲从,要学会分析和批判性地应用,必要时要查阅原始文献,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从而提高诊治IBD的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本文仅供个人学习,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精彩内容回顾(点击回看↓)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壹)UC诊断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贰)CD诊断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叁)UC治疗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肆)CD治疗

冉志华教授丨克罗恩病部分解读-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文章链接

鸟爪爪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那家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新疆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jzl/3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