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文摘自汪庆安先生著《民间中医拾珍丛书---用药杂谈》之“用药心得”部分,“杏林树下”拟摘精华部分,陆续刊出,以利广大中医同道参考应用。
溃疡性结肠炎
1、生地榆
肠主传导化物,只容谷粕而难容邪气。湿热毒邪蕴结于内,熏灼肠道,必滞气伤络,传导失常。对湿热毒邪,周鸣崎最喜用生地榆,他认为地榆专走大肠,清热解毒,收敛攻瘀力强,对脓血夹杂之泻痢,收效最捷。我经常与白头翁、金银花、大黄等同用,清利湿热毒邪。
2、黄连、干姜
有的病人中阳不足,或过食寒凉,使阳失温化,或久病正虚邪恋而寒热并见,此二药辛开苦降,调理肠胃。黄连清恋肠之热,干姜温脏腑之寒,双方剂量可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3、乳香、没药
邪留肠中日久导致气滞血瘀,见疼痛拒按或有结块。此二药善行胃肠气血,与三七、五灵脂等伍用,对气滞血瘀证效果较好,也是修复溃疡面的佳品,故可优先选之。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个别有胃病的人,乳香、没药可能有一定的刺激性,建议量不要太大,或以三棱、莪术代替,同时加调胃之品。活血化瘀之品可以改善病灶的血液循环,加速局部新陈代谢,起到很明显的推陈致新作用,从而加速疾病的向愈,所以活血之法对于此病的作用不可小觑。
4、仙鹤草
受朱良春前辈的仙桔汤影响,仙鹤草成了我治疗此病的必用药。它能止血、活血、止泻痢,有强壮作用,对邪实者无敛邪助热之弊,对久病体虚者更可以补虚止泻,对脓血便,加桔梗、蒲公英可解毒排脓。这是我治疗此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5、血余炭
此药可以厚肠止泻,其成分可以吸附于溃疡面,防腐而保护肠粘膜,从而加速溃疡愈合。早年此药未引起我的重视,后来发现凡用血余炭的病人,效果都很好,没用此药的病人则效果一般或不好,而且同一病人,在用的时候效果很好,没用的时候又效果不理想,从而得知,此药的效果很出众。对久泻不愈而实邪不盛的病人,我通常会加入此药,与赤石脂为伍以止泻。对于有便血的病人,当然更适合用它,刚刚提到活血是治疗此病的主要手段,但有便血的病人,活血药就不敢妄用了,然而血余炭善于活血,又能止血补虚,实乃最佳选择。此病与自身免疫有关,血余炭为血肉有情之品,效专力宏,有以人补人之妙。善养阴补虚,调节免疫,可能是它效果显著的另一主要原因。
此病正虚为本,邪实为标,邪实多为湿热、血瘀、食滞、气郁、风、毒等,治疗应分别针对之。比如湿热毒用白头翁、黄连,血瘀用五灵脂、三七,食滞用山楂、麦芽,气滞用厚朴、木香,风邪用防风、蝉蜕等等。病人多数有腹痛、里急后重症状,祛邪同时宜调气机。葛根、升麻可以升脾气以降浊气,桔梗、杏仁可宣肺气以通腑气。邪何滞留肠中?非胃气不降不能滞,非肝不疏泄不能结,故用枳实、莱菔子降胃气,柴胡、麦芽疏肝气。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法,待邪去正安时,即为扶正的治疗时机。正虚多以脾虚肠弱为主,肠粘膜粘蛋白缺陷是导致本病易患性的原因,而甘温补脾可以改善易感,结合活血可改善血氧供给,从而促进溃疡愈合。除了大量黄芪外,党参、白术也可以做到这些。有的病人每当情绪波动时易引起发作,多数是肝木旺克脾土所致,记得要加白芍抑之。总之,疾病的早期、中期、后期,症状可能完全不一样,所以治疗方法也是完全不同的。简而言之四个字:辨证论治。
如果您喜欢“杏林树下”文章的文章,请长按上面指纹,并点白殿疯病 医院白癜风有哪些表现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jzl/1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