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藜蘆醇(Resveratrol)是多酚類抗氧化素的一種,主要存在於葡萄、莓果、花生等果實中,是植物所分泌的抗病毒素,用於對抗外傷、細菌、感染、紫外線等外界壓力,可說是植物的守護神
特別的是,白藜蘆醇之所以聞名於世,是因為年代的一則FrenchParadox(法国悖论)探討,當時認為嗜吃高脂食物的法國人之所以不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是因為常喝的紅酒中含有白藜蘆醇
自此之後,白藜蘆醇不斷被發現對於健康的潛在效益,包括抗老化、抗糖尿病、抗癌化、抗失智等,但多數仍屬動物研究,相關人體驗證仍顯不足
白藜蘆醇一般分為順式與反式異構體,但反式較為穩定(Trans-resveratrol自然界中最常見),許多功效也僅在反式上看到(如調節發炎路徑與抗增生),因此成為目前保健成分的主流,也是主要的研究標的
白藜蘆醇被推薦的科學實證功效(好處)有哪些?1.調控血糖,有益於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中最常見,但也是最容易預防的一種,但正因為這樣常讓人掉以輕心,罹患糖尿病的最大問題,就是動脈硬化,除了大幅提升心肌梗塞、腦中風的機率,若是影響到腎臟微血管,還會進一步引發腎衰竭,因此如何控制血糖可是攸關生命(光是在美國,每年就有7萬人因糖尿病併發症而死亡)
在一則小型研究發現,針對體重過胖者,給予服用白藜蘆醇(每日mg,連續30天,為DSM專利成分resVida)能改善其血糖值(下降4.2%)與胰島素濃度(下降13.7%)
近期一則統合分析也發現(包含11則,合計人的研究),針對糖尿病患者,白藜蘆醇能改善空腹血糖(fastingglucose)、胰島素(insulin)、糖化血色素(hemoglobinA1c)。而研究中也提到,這些血糖標記的改善效果並沒有在非糖尿病患者身上發現。
3種有益於糖尿病的保健食品
2.幫助減肥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已有23億人體重過重(15歲以上人口),7億人達到肥胖標準
肥胖帶來的風險包括: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高血脂及提升多種癌症發生率
大型觀察發現(追蹤期10年,對象為50萬位男女),體重過重會提升20%到40%的死亡率,是體重正常者的2到3倍。
一則系統性文獻分析(SystematicReview,包含7則研究,參與者共人)指出,針對體重過重的對象,口服白藜蘆醇對於體重管理、降低脂肪組織、腹部肥胖並無明顯效果(然而,唯一的正向結果是白藜蘆醇能降低發炎標記(IL-6))。
作者認為,減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考量到樣本數過小、異質性、實驗期間過短(大多小於90天)等限制,仍有待未來進一步確認
3.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心血管疾病,一般稱為心臟病,主要是血流不足引發心臟組織缺氧所導致。心血管疾病之所以可怕,在於多數時間沒有症狀,而一旦發作,有高達30%的致死率,令人措手不及
其中冠心病(即心絞痛與心肌梗塞)是最常見的一種,常見於40到60歲男性,女性多在50歲後發生,是造成猝死的主因(約佔心臟病總死亡人數的70%)
在一則為期6個月,針對34位患有新陳代謝症侯群患者的研究,結果發現,相較於安慰劑組,服用白藜蘆醇(每日mg)能改善血管健康指標:內皮細胞舒張功能(flow-mediateddilation),但其它血液數值未改變
另外,在一則雙盲對照研究中發現(樣本數75人,實驗期一年),服用白藜蘆醇能不僅能顯著改善多種發炎因子,包括C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TNF-α),還能降低造成血栓的因子:血纖維蛋白溶解酶原活化劑抑制劑第一型(PAI-1),或許可作為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黃金成分
4種有益於心血管疾病的保健食品
4.改善認知功能(可能有助於失智症)
一般大腦會有一種以上的老化路徑,邁向老年後,若身體及心智狀況正常,在正常老化下,認知功能通常到80歲後才開始衰退。另一種路徑則是與失智症有關,特徵為大腦細胞遭到破壞,時間一久就容易引發記憶及認知受損,甚至自無法自理生活
老年失智中最常見的就屬:阿滋海默症(Alzheimer’sDisease),主要病理特徵為神經細胞外乙型澱粉樣蛋白(amyloid-betapeptide)堆積,造成細胞功能異常及壞死,另外則為tau蛋白過度聚集所形成的神經纖維糾結(neurofibrillarytangles)
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給予實驗鼠服用白藜蘆醇,除了能延長平均壽命,還能減少乙型類澱粉蛋白與tau蛋白的聚合,具有保護神經細胞,減緩認知退化的效果,但相關人類研究還有待證實
在一則小型研究中發現(針對體重超標且年紀介於50到75歲的中壯年人),服用白藜蘆醇(每日mg,持續26週)不僅能改善血糖代謝與體脂肪,還有助於改善記憶表現(能回憶起更多30分鐘前聽到的單字)及海馬迴連接功能/FunctionalConnectivity(形成長期記憶的重要區塊)
3種降低失智症風險的保健食品(第1種最常見)
5.有益於老年性黃斑部退化(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
脈絡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是黃斑部退化中最複雜的併發症(濕式病變),這些新生的異常血管常導致黃斑水腫、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退化甚至是視網膜剝離,若未及時治療最嚴重會造成失明
而血管內皮生長因數VEGF抑制劑是目前用於治療濕式黃斑部病變的主要療法,能減緩異常血管新生及視力退化
在一則初步研究發現,白藜蘆醇具有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數VEGF,達到減緩脈絡膜新生血管的效果(由發炎激素TGF-β或組織缺氧所引發),或許能改善黃斑部退化的疾病進程
另外,其它小型研究也發現白藜蘆醇(服用1小時後)有助於增加脈絡膜厚度(增加血流,能減緩黃斑部退化機率)(相較安慰劑組)
但截至目前為止,尚無任何研究直接證實白藜蘆醇與老年性黃斑部退化的關係,因此有待進一步確認
3種有益老年黃斑部病變的保健食品(第1種最多討論)
6.延長動物壽命
到目前為止,科學界認為延長人類壽命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透過卡路里限制(caloricrestriction),即限制20-40%的日常熱量攝取,但是在營養均衡的條件下
在眾中多研究中,限制熱量攝取的多樣物種也顯示出能大幅延長壽命(最多可達60%)註13,雖然針對人類的長期研究尚未出爐,但就初步證據可以確定,結果應八九不離十
在一項為期6個月的人類研究發現,遵循卡路里限制飲食法具有降低多種與壽命相關的數值,包括胰島素水平、體溫、DNA受損註12,有助減少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癌症的發生率
而白藜蘆醇在部分研究中發現,所產生的抗病與延壽機轉竟與卡路里限制(caloricrestriction)的效果類似(能活化sirtuin1長壽基因)
因此在一則動物對照研究發現(兩組均餵食高熱量食物),攝取白藜蘆醇的實驗鼠能大幅提升存活率,並降低31%的死亡率(另外還有增加胰島素敏感度、降血糖、提升粒線體產能、改善活動力等效果)
但白藜蘆醇針對人類的延壽效果尚未有定論,因此仍待未來更多大型且設計精確的研究確認
7.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Colitis)
潰瘍性結腸炎是發炎性腸病的一種,主要臨床症狀有出血性腹瀉、腹部絞痛等症狀,是由免疫功能失調所引發的一種慢性炎症(腸黏膜為主要受影響部位),而患者亦有較高的腸癌罹患率
目前認為,氧化壓力及自由基在疾病的成因及惡化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而白藜蘆醇因具有優異的活性氧清除能力,因此成為多方研究的標的。
一則雙盲對照研究(為期6周,對象為56位輕至中度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發現,服用白藜蘆醇(每日mg)除了有助降低丙二醛(MDA,生物體被自由基攻擊後的產物,越高表示氧化壓力較大)濃度,還能提升身體的總抗氧化能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氧化劑的一種)濃度。
另外,白藜蘆醇治療組的疾病活躍度及生活品質也有顯著改善(相較於服用安慰劑控制組)
白藜蘆醇有哪些副作用?
白藜蘆醇尚屬新興保健成分,截至目前為止,相關大型人體試驗仍較少,因此確切有效劑量及安全疑慮尚(副作用)未被建立
在一則人類研究(為期29天)中發現每日服用白藜蘆醇2.5g到5.0g之間的大劑量,可能產生為輕度腸胃道不適症狀(包括噁心、腸胃脹氣、腹部不適和腹瀉)(症狀出現於開始服用的2到4天,並於攝入後半小時到1小時後產生)
注意事項
孕婦、哺乳媽媽、孩童、肝腎功能不全者勿用(因安全性未知)
可能具有抗凝血效果,因此勿與相關抗凝血藥物(如華法林warfarin、肝素heparin)、抗血小板藥物(dipyridamole、clopidogrel)、非類固醇消炎類藥物(NSAIDs)一同服用
白藜蘆醇可能干擾肝臟中與代謝藥物有關的酵素(如cytochromeP、CYP1A2),進而干擾多種常見藥物作用,可能引發服藥者未知風險,因此應避免與藥物或草藥併用,或使用前先諮詢合格醫生或藥師
可能具有輕微雌激素效果(在動物研究上發現,人類研究尚未證實),為安全起見,患有對雌激素敏感的疾病(如乳癌、卵巢癌、子宮癌)應避免服用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jzl/1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