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结肠炎症状 >> 结肠炎针灸治疗 >> 正文 >> 正文

结肠炎的治疗

来源:结肠炎症状 时间:2017-11-2

告知:中医是慈善医学,是顺应天地生养之道的大学,是天人合一的大学。仁爱生养是天道,是物皆有灵。为符合生养之道,恳请诸位患者在治疗之时,心怀仁悯,以不伤生为基本,能用草药治疗就不要用动物药治疗,能用针灸治疗就不要用草药治疗,能用手法治疗就尽量不要用针灸治疗,能用祝由方治疗就不用手法治疗。顺应天地生养保全仁爱不杀,使天下无戾气而长生。愿天下人无病,愿医生皆闲暇。

结肠炎为临床常见病之一,慢性结肠炎多属脾肾两虚,寒湿下注,用单穴针刺外关穴,用补法捻转,能够迅速缓解症状,取得较好的疗效,是某些中西药物不能代替的。外关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三焦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之功能,针刺外关穴,三焦经气畅通,气化得司,故下腹冷凉,肠鸣腹痛腹泻迅速缓解,大便成形,脾肾功能恢复,故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慢性结肠炎急性发作,多属湿热下注,用三棱针挑刺大肠俞穴,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大肠俞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除治疗腰腿风寒湿痹证外,腹痛、腹泻、便秘也属于其治疗范围。用挑刺疗法治疗,效果显著,强于药物、毫针等治疗。

肠炎是以腹痛、腹泻、脓血便为特点的一种病症。临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结肠镜检查可明确诊断。中医认为本证由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所伤,脏腑虚弱,脾胃运化功能失调,传导功能失司所致。

辨证要点

感受寒湿:发病急,病程短,大便清稀,腹痛肠鸣,脘闷纳少,舌淡,苔白腻,脉濡缓。

感受湿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泻而不爽,气味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大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食滞肠胃:饮食不节,腹痛肠鸣,泻后疼减,嗳腐吞酸,不思饮食,苔腻脉滑。

脾胃虚弱: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着凉或吃凉和进油腻性食物,大便次数明显增多。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肝气乘脾:情志不遂,腹痛腹泻,胸胁胀满,呃逆呐少,舌淡红,脉弦。

脾肾两虚:五更时下腹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胃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大肠湿热)方

处方:白芍25克,黄芩、红藤各15克,大黄4克,槟榔片、黄连、当归、广木香各10克(后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大便脓血较多加紫珠草、地榆、马齿苋凉·血解毒;大便白冻黏液较多加苍术、薏苡仁健脾燥湿;腹痛较重加延胡索、乌药行气止痛;发热加葛根、金银花解肌退热。

功效主治:清热化湿,调气行血。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属大肠湿热型。临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为主要证候。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脾胃气虚)方

处方:党参、黄芪、炒白术、茯苓、炒扁豆、葛根各15克,莲子肉、广木香(后下)、桔梗各10克,炒薏苡仁30克,大枣4枚,生姜5片,甘草、砂仁(后下)各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者加神曲、枳实消食导滞;腹痛怕凉加炮姜、乌药温中散寒;寒甚加肉桂、伏龙肝、细辛温补脾.肾;久泻气陷者加黄芪、柴胡、升麻升阳举陷;久泻不止加赤石脂、石榴皮、乌梅、诃子涩肠止泻。

功效主治:健脾益气,升阳除湿。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属脾胃气虚型。临床以腹部隐痛,腹泻,黏液稀便或便中少量脓血,纳差腹胀,舌质淡,脉细数为主要证候。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阴血亏虚)方

处方:五味子、黄连各10克,阿胶(烊化)、当归、茯苓、白芍、乌梅、沙参各15克,淮山药3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虚坐努责加诃子、石榴皮收涩固脱;五心烦热加银柴胡、鳖甲(先煎)清虚热;便下赤白黏冻者加白花蛇舌草、秦皮清化湿热;便血鲜红者加地榆、水牛角粉、仙鹤草等凉血止血。

功效主治:滋阴养血,益气健中。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属阴血亏虚型。临床以痢下赤白,脓血黏稠或虚坐努责,排便困难,午后低热,心烦易怒,舌红少苔,脉细数为主要证候。

其他药方:红曲12克,炒白术15克,薏苡仁30克,炒白芍15克,陈皮10克,马齿苋15克,炒谷麦芽(各)20克,枳壳10克,炒党参20克等。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慢性结肠炎茶:取乌梅30克,加水毫升,将其煎至毫升,然后放入适量的白糖即成。每天1剂,代茶饭后饮用,连续饮用1个月为1个疗程。

中成药:

口服藿香正气软胶囊3粒,一天3次;藿香正气水40毫升加温开水(水温37℃—40℃)60毫升,一天2次灌肠,即每天早晨起床和晚上睡前排空大便,保留灌肠。灌肠时先取左侧卧位,药物进入肠道后8分钟,改膝胸位,臀部尽量抬高,12分钟改右侧卧位,保持10分钟。年老体弱者可不采用膝胸位而直接转为右侧卧位,尽量保留2小时以上时间。15天为一个疗程。

针灸:

治则:祛湿导滞,通调腑气,以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取穴:第一穴:外关穴,为首选穴位。适用于感受寒湿,感受湿热,食滞肠胃,肝气乘脾,脾肾两虚等证型。针刺手法,实泻虚补灵活运用。

第二穴:大肠俞穴,适于食滞肠胃,脾肾两虚等。

治疗方法:用毫针治疗,挑刺治疗。

操作方法

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虚实夹杂用平补平泻法。

外关穴:腕背横纹后2寸,尺桡骨之间,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用1.5寸不锈钢毫针,直刺外关穴,深0.5~1寸,酸胀、麻后,前后捻转,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虚实夹杂用平补平泻法捻转,每10分钟捻转1次,捻转3~5次,轻者7天为1个疗程,重者2个疗程。

大肠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厘米,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两寸不锈钢毫针直刺0.5~1寸,得气后,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虚实夹杂者用平补平泻法,或用三棱针挑刺放血治疗,皮肤常规消毒,用三棱针刺入挑刺、放血少许,直至挑出肌肉纤维数根,用消毒棉球擦净血迹,用云南白药创可贴贴敷固定伤口。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石学敏丹芪偏瘫胶囊
治白癜风的医院哪个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jzl/1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