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络,无论用哪一个引擎搜索“慢性结肠炎”五个字,都可以得到成千上万条关于慢性结肠炎诊断和治疗的词条。但是,慢性结肠炎这个医学名词到底科学吗?
一个医学名词的确立,看看它是不是科学,是不是适应临床的需要。诊断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治疗,假如一个诊断对治疗没有帮助,这个诊断是没有价值的。教科书、指南、规范和权威文献上面都没有“慢性结肠炎”这个词。
百度百科上在解释慢性结肠炎的时候,它是这样描述的:广义而言,凡是导致结肠的慢性炎症均可称为慢性结肠炎(chroniccolitis),是一种慢性、反复性、多发性、因各种致病原因导致肠道的炎性水肿、溃疡、出血病变。狭义而言指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病变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常见部位为乙状结肠、直肠,甚至整个结肠。本病特征是病程长、慢性反复发作,以腹痛、腹泻为主要特征,黏液便、便秘或泄泻交替性发生,时好时坏,缠绵下断,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20~30岁青壮年多见。实际上,百度百科中的慢性结肠炎,无论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都是指的“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上,很多具有反复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的患者,自称自己患有多年“慢性结肠炎”,而结肠镜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这些患者的“慢性结肠炎”大多指的是“肠易激综合征”。
相关概念有那些?
和习惯上称谓的“慢性结肠炎”有关系的感念,有肠易激综合征(IBS)、炎症性肠病(IBD)、炎症性肠病未定型(IBDU)、未定型结肠炎(IC)。其中炎症性肠病(IBD)又分为溃疡型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重要的是这些疾病有些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IC或IBDU有很多文献指出两者可能是IBD的一种前期过程,IC一部分患者在一段时间内随访发现,或者演变为溃疡性结肠(UC)或者为克罗恩病(CD),其时诊断才逐渐明确。
应该如何诊断?
从专业角度,如果诊断结肠炎,一定要有炎症的证据,按照《病理学》炎症的概念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这个概念不能减一个字,也不能多加一个字。凡在这个概念之外的反应都不是炎症。比如没有血管结构的生物对损伤也会有防御反应,但那不是炎症;有血管结构,但已经死掉的组织的反应也不是炎症反应。所以,把没有器质性病变的“肠易激综合征”当作“慢性结肠炎”肯定是不对的。腹痛、腹胀、腹泻、便秘这些常见症状都不是炎症引起的,而是属于功能紊乱。
那么,在结肠镜检查时,结肠粘膜尤其是乙状结肠和直肠粘膜的充血、发红,血管纹理增粗、紊乱,病理提示炎性细胞浸润,但达不到溃疡性结肠炎(UC)或克罗恩病(CD)的内镜诊断标准,怎么办?对于这些表现,医院内镜诊断是“结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个人觉得,诊断为“结肠粘膜炎性改变”或者“直肠粘膜炎性改变”是可以的,它更倾向于“内镜下”“病理性”的诊断描述。但这并不是“慢性结肠炎”的诊断结果,而是某种疾病的内镜下表现。
用什么药?近年来,我国医学界发挥传统医学特色,采用高分子药物腐植酸钠治疗本病,取得了可喜效果。急性发作期病人表现为:以腹痛、脓血便、里急后重、发热等症为主,慢性缓解期病人表现为:腹部胀痛,大便溏薄有粘液,时夹便血,形体消瘦,吃饭不香、口淡不渴。通过腐植酸钠,其治病机理是腐植酸钠进入结肠部位,在结肠形成保护膜,隔绝食物残渣及病菌病毒对病患部位的刺激,调节肠道蠕动速度,使食物在体内可正常停留,加强对水分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腐植酸钠特有的吸附作用吸附肠道气体、细菌、病毒、外毒素,抑制细菌、病毒的繁殖,减少外毒素的产生,阻止其被吸收或损害肠黏膜;醌基和生物碱可抑制透明质酸酶的活性,减少炎症渗出起到消炎作用;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而起消炎作用;利用羟基的止血作用,使伤口快速止血,再利用羰基的去腐生肌的作用是,使坏死的组织和病变细胞脱落,不再感染别的组织和细胞,同时促进人体细胞增长,使粘膜脱落部位快速愈合。通过芳基的加成反应形成稳定的分子团,随粪便排出体外。腐植酸钠携带的羧基和矿物质可以与纤维素、半纤维素缀合,增加低聚糖的相似性,作为某些酶的催化剂,促进机体自身抗原或抗体的酶联免疫反应;此外还可以增加巨噬细胞的活性和数量,从而使免疫球蛋白Lga(参数)总量增加,调节淋巴细胞转化率,并疏通人体微循环,起到调节自身免疫的功能;调理胃肠、矫治肠道功能,使肠道吸收水分和蠕动排便等功能从过强或过弱向正常作双向调节,对腹泻型具有特效。
总之,即使有明确的内镜下结肠粘膜炎性的改变,泛泛的“慢性结肠炎”的诊断也是不科学的,是没有临床价值的,消化专科医生在临床上是应该摒弃的。医生不能基于这样的诊断给病人使用所谓的抗炎药,更不能使用抗生素。正规的诊断必须反映具体的病因,例如感染性结肠炎、伪膜性结肠炎、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显微镜下结肠炎、一过性结肠炎、未定型结肠炎等等。
了解腐植酸钠,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看得好北京白癜风医院那个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jzl/1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