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低,往往会影响患者的情绪,打击抗癌信心,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复发转移。在肠癌的患者中,就有不少患者存在如便秘、腹泻等排便不正常的情况,也有不少患者经过多次的对症治疗依然改善不大。
事实上,肠癌术后排便异常其实是可以通过中医药调理得到改善的。
今年7月16日,前来就诊的44岁患者马先生,2年前因结肠早期腺癌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后出现腹泻症状,时轻时重,后复查结肠镜提示为“慢性结肠炎,痔疮”。
近2年来,马先生也曾服用过不少西药或中成药,但腹泻依然反复,间断发作,这也严重影响到他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尤其是遇上需要出差办公时,马先生更是苦不堪言。无奈之下,马先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希望服中药调理。
来诊时了解到马先生近期还出现腹痛的症状,大便混有粘液,日行2-4次,先干后稀,观其舌可见苔薄白微腻。综合其体质、症状表现、舌诊等,中医辨证为脾气亏虚,湿滞未清。自拟止泻治疗验方:
灸黄芪、木香、川连、乌梅炭、焦山楂、炒党参、茯苓、炒苡仁等十几味药,14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二诊:7月31日复诊,马先生诉仍有大便不调,便有粘液,腹痛减轻,但左腹仍有隐痛。观其舌可见苔薄白微腻,考虑为脾阳不振,肠腑积滞未清,故治以温阳运脾,佐以清化。调整中药组方,继续服14剂。
三诊:马先生自述服中药后腹痛持续缓解,腹泻也有缓解,但仍有白色粘液便。调整中药组方,继续服14剂。
后经四诊、五诊后,马先生自述诸症均改善,腹泻问题得到解决。停服中药后1月随访,马先生讲腹泻未再复发。
肠癌术后出现腹泻,中医是如何调理改善的?
很多时候,肿瘤患者的腹泻并非单一因素所致的,常为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而且也多伴发其他症状,因此,中医治疗常强调“辨证施治”,这里的“证”其实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
它并不是我们所讲的“症状”,打个比方,“症状”就好比一棵树的树叶和枝干,这些是我们可以看得见的,是表象;而“证”其实就是树的树根,这是埋在泥土中,我们肉眼看不到的。“证”才是导致疾病的根源。因此,单纯的针对症状治疗,也相当于治标不治本,正如马先生的情况那样,腹泻反复。
事实上,大多数肠癌患者的腹泻与脾密切相关,脾为仓廪之官,相当于我们贮藏谷物的仓库,主要负责运化水谷,即消化食物和水液的输布,脾气虚弱,则水谷不能得到运化,从而导致湿浊内生,湿浊往下走则导致泄泻。
而湿郁化热,则见大便夹有粘液,黄白相间;湿滞肠腑,导致人体气机不通畅,不通则痛,故见腹部疼痛。马先生初诊时予以健脾益气中药调理,但除腹痛稍有改善外,仍腹泻,疗效平平,仔细分析病情后,考虑为脾阳亏虚,实际上脾阳亏虚就好比釜底无薪,脾胃这个蒸煮食物的“大锅”没有柴火的加热了,因此食物的消化就会出现问题,因此,二诊时,改为温中健脾为主,佐以清肠调理,马先生的腹痛、腹泻很快得到了缓解。由此也可见,腹泻的治疗需抓住疾病的“根源”,从源头上辨治,这样不仅腹泻问题解决了,其余的症状也会随之改善。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rhzl/9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