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牛奶、鸡蛋过敏,广义上是指患儿的免疫系统对摄入的鸡蛋或牛奶食物产生异常的过度反应而造成的各种临床症状,常见的有湿疹、皮炎、腹泻、嗜酸性肠胃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牛奶、鸡蛋两种食物是儿童过敏中最常见的两种食物过敏原,过敏的发生机制包括:IgE介导、非IgE介导、以及混合IgE与非IgE介导机制,其中以IgE介导机制引发的牛奶和鸡蛋过敏最为常见。
需要注意的是,牛奶过敏必须与乳糖不耐受区分开来,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乳糖酶分泌少,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所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
2儿童牛奶、鸡蛋过敏发生率如何,常导致哪些疾病?会伴随终身过敏吗?牛奶作为儿童最主要的食物过敏原,西方国家约有2-3%的儿童对其过敏,因为牛奶过敏和乳糖不耐受症状相似极易混淆,易造成过度诊断或诊断不足。一般牛奶过敏发生在出生后6个月内,在摄取牛奶后一周内出现过敏症状,一岁后才过敏的情况并不常见,母乳喂养的婴幼儿也可能因为母亲食用牛奶而对其过敏。牛奶过敏一般会随年龄增长而好转,特别是非IgE介导的过敏;IgE介导机制的牛奶过敏,若牛奶特异性IgE抗体浓度50IU/mL,或同时伴随其他多种食物过敏,或伴随哮喘和鼻炎,一般不容易随年龄缓解。
IgE介导的牛奶过敏主要表现在胃肠道和皮肤上,最近研究认为食物引起的胃肠疾病还可能引起疲劳、黑眼圈、口腔溃疡、关节疼、睡眠差、夜汗、头疼、遗尿等。患者在摄取牛奶后几分钟内出现荨麻疹等皮肤症状或血管性水肿并伴有呕吐,然后是胃肠道症状,也有可能影响到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统。牛奶过敏也可能诱发过敏性休克,约占1-2%。非IgE介导的牛奶过敏通常在摄取牛奶2小时后发作,也表现为胃肠道和皮肤疾病。另外,牛奶引起的IgE介导的疾病还包括小肠结肠炎综合征(整个胃肠道受累)、肠下垂(小肠受累)、直肠炎和直肠结肠炎、及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最新研究发现在嗜酸性食管炎患儿体内检测到高浓度的牛奶sIgG4抗体,提示牛奶可能与嗜酸性食管炎有关。
除牛奶外,鸡蛋也是儿童最重要的营养食物过敏原,在一些国家(比如西班牙、法国、日本)对鸡蛋过敏的患者比牛奶还多。鸡蛋过敏常见于儿童,约占1.8-2%。过去认为鸡蛋过敏会随年龄的增长慢慢好转,患者通常2岁内发作,3岁时52%的患者会缓解,5岁时66%的患者缓解,但近年的研究证明持续过敏的患者也越来越多,这可能和患者过敏的严重程度有关,若鸡蛋特异性IgE抗体浓度50IU/mL,患者18岁前也很可能不会好转。
鸡蛋可引起IgE介导的过敏症状,比如红斑、荨麻疹、湿疹、腹痛、腹泻、呕吐等,不过鸡蛋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并不常见。此外,鸡蛋是引起嗜酸性食管炎和嗜酸性胃肠炎最常见的过敏原,但食物引起的直肠结肠炎与小肠结肠炎却和鸡蛋过敏原无关。
3牛奶、鸡蛋过敏的主要致敏成分分别是什么?牛奶中主要过敏原是酪蛋白(casein)和乳清蛋白(wheyproteins),酪蛋白又分为αs1-、αs2-、β-和κ-casein,乳清蛋白主要是α和β乳球蛋白(lactoglobulin),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相比,对热更稳定。因为大多数患者同时对酪蛋白和乳清蛋白同时过敏,诊断上,组分过敏原诊断并不比整个牛奶提取物的IgE检测更有优势,但因为酪蛋白对热稳定,如果患者酪蛋白IgE很高,那么对煮熟的牛奶或添加到烘焙食品中的牛奶也更不容易耐受,而且一般症状更严重,也不容易随年龄缓解。牛血清白蛋白(BSA)过敏相对独立,不一定非要和酪蛋白及乳清蛋白同时过敏,BSA可能引起和牛肉的交叉反应。
鸡蛋白含有20多种过敏原,主要过敏原是卵粘蛋白(OVM,Gald1)、卵清蛋白(OVA,Gald2)、卵传铁蛋白(Gald3)、溶菌酶(Gald4),致敏能力依次减弱,即OVMOVAGald3Gald4。OVM非常稳定,加热和蛋白酶均不能改变其结构。OVA是蛋白中数量最多的蛋白(约占54%),但对热不稳定,加热可以改变其结构,对OVA过敏的患者可以耐受完全熟透的鸡蛋。卵传铁蛋白虽也是蛋白中的主要过敏原,但其在鸡蛋过敏诊断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溶菌酶作为防腐剂用于药物和食物保存,对鸡蛋溶菌酶过敏也可能对这些食品或药品过敏。蛋黄中过敏原种类相对较少,最主要为α-卵黄蛋白(Gald5),它可引起鸟-蛋综合征,综合征的患者暴露于鸟过敏原中引起鼻炎和哮喘,摄入鸡蛋后迅速引起皮肤、胃肠道等过敏症状,α-卵黄蛋白过敏原IgE抗体是诊断鸟-蛋综合征的指标。
4牛奶、鸡蛋过敏患儿该如何诊断与检测?如何正确解读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的检测结果?牛奶和鸡蛋过敏的诊断包括详细的临床症状、身体检查、诊断消除饮食、皮肤点刺试验、特异性IgE抗体和食物激发试验。如果是婴幼儿患者,具有典型持续的牛奶过敏症状,开放性食物激发阳性就可以确诊,但是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激发试验依然是诊断食物过敏的金标准,特别是患者对多种食物过敏时。点刺和IgE检查灵敏度好,但特异性较差,比如点刺SPT阴性基本可以排除鸡蛋过敏,但SPT阳性却未必是过敏患者。因而不能仅仅凭点刺或IgE阳性做出牛奶过敏的诊断。
从检测结果来看,一方面,因为患者对生牛奶和熟牛奶的过敏程度不同,不同过敏原制剂点刺或IgE结果也不一样,另一方面,不同加工方法下,患者对鸡蛋的耐受量也不一样,吃煮鸡蛋就比烘焙鸡蛋更容易过敏,烘烤时面粉等不同材质的食品也增加了患者对鸡蛋的耐受量,称为基质影响。
因此目前对于牛奶和鸡蛋过敏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点刺或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的cut-off值可以诊断,但国际上已有多篇关于牛奶和鸡蛋过敏的cut-off值(阳性决定值)的研究文献,可作为参考结合临床症状使用。(见下表)
表1不同研究的鸡蛋白特异性IgE抗体浓度阳性预计值一览(红色方框为常用的cut-off值)
表2不同研究的牛奶特异性IgE抗体浓度阳性预计值一览(红色方框为常用的cut-off值)
在年最新发表的《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中指出,对于牛奶过敏的诊断,当点刺和sIgE阳性预计值95%时,直接回避牛奶蛋白和奶制品,不需要进行激发实验。这意味着sIgE浓度越高,过敏概率越大;而当sIgE浓度较低时,不能完全确诊为牛奶过敏,这一点也说明了过敏原定量检测的意义。
需要说明的是,临床中也有可能观察到患儿只服用母乳,却也发现牛奶、鸡蛋阳性的情况。这很可能是由于母亲在母乳喂养期间食用了这些物质,通过母乳传递给宝宝。《婴儿过敏性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提到:食物过敏原可通过母乳传递给婴儿,但含量较低。高过敏风险婴儿(父母或兄弟姐妹罹患遗传过敏症等)的乳母应减少常见致敏食物的摄入,包括:牛奶、鸡蛋、花生、带壳海鲜等。
5患儿确诊为牛奶、鸡蛋过敏,如何进行治疗与避免?牛奶过敏患者的治疗和管理主要还是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避免摄入,哺乳期的婴幼儿如果过敏,母亲也应该避免摄入所有牛奶相关的食品,但应该注意补钙。
6月的婴儿,建议食用深度水解配方奶粉(肽分子量Da,适合轻中度症状的患者)或氨基酸配方奶粉。氨基酸配方奶粉只有氨基酸、没有肽,价格昂贵,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a.严重牛奶过敏,b.除牛奶外,多种食物过敏,c.排他母乳喂养仍有过敏症状,d.严重嗜酸性食管炎、小肠结肠炎等,e.婴儿生长缓慢,f.严重营养不良且拒绝深度水解配方奶。另外,对有高风险诱发过敏性休克的婴幼儿,强烈建议食用氨基酸配方奶粉。
6月的患儿也可以尝试大豆配方奶。市场上还有半水解配方奶,不适于过敏儿童食用。其他哺乳动物奶,由于可能存在交叉反应(如羊奶和牛奶有80%的交叉过敏性),也不建议牛奶过敏的儿童食用。椰子、杏仁、榛子、大豆等“奶饮料”因能量少、蛋白含量低也不适合婴儿食用。
因牛奶过敏可能诱发过敏性休克,建议患儿家长常备肾上腺素笔。牛奶过敏口服特异性免疫治疗(OIT)研究很多,效果和安全性因人而异,可能和患者对牛奶中不同过敏原的IgE水平有关。OIT有潜在的不良反应,必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鸡蛋过敏患者的治疗和管理上主要是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尽可能避免摄入,万一意外摄入,服用急救药物,症状严重时注射肾上腺素。口服免疫治疗(OIT)也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鸡蛋的耐受,但因其有不良反应,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是不是绕晕了?是滴,即使是医学人士也难免糊涂。划划重点捋一捋吧。
1、食物过敏由于其含有多种成分以及加工烹饪过程等等,很难以判断。但是鸡蛋牛奶过敏现象的确存在,遗憾的是咱们目前血清学只能检测IgE介导的情况,对于非IgE介导的检测不到,即使检测出IgE阳性,也不能直接判定“牛奶鸡蛋过敏”,还要看IgE抗体的浓度高低,浓度越高,达到阳性预期值是才能诊断为“可能过敏”;
2、真正准确的检测手段叫“双盲、安慰剂对照激发试验”限于各种严苛的规定和安全性问题,仅限于实验阶段,未推广到临床;
3、实验室检测固然重要,更要结合病史、寻找规律和可能诱因,综合判断,不要轻易给患者扣上鸡蛋牛奶过敏的“帽子”,使患儿家长诚惶诚恐,让患儿盲目忌口、营养缺乏;
4、一旦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在我国还没有“肾上腺素笔”情况下,一医院急诊科,医院,会导致贻误战机,甚至危及生命。
详医院皮肤科过敏源检测室,部分内容摘自浩欧博、过敏科学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rhzl/8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