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已经开始进入高温阶段
大部分的朋友都在忙于“防暑”
这当然是第一要务
但是,对于某些朋友来说
尤其是年龄稍大点的朋友
“老寒腿”“哮喘”成为了常伴
相信小伙伴们肯定会听说过
“冬病夏治”这个词
什么是“冬病夏治”?
为什么要“冬病夏治”呢?
别急往下看您就明白了!
冬病夏治是什么?
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帖敷、针刺、药物内服等,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的原理冬为阴,夏为阳。
“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
“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的好处冬病夏治若错过
陈寒未去、来年又添新寒
反反复复
苦不堪言
所以冬病夏治的好处多多!
??
01解暑,祛湿,祛寒,降火到了夏季,许多人怕热,这是因为体内寒、湿气重的缘故。中医讲:“虚火、邪火之根是寒湿之邪,有寒必有火,有火必有寒。”这就是容易上火的朋友,容易引发炎症的根本原因,比如妇科炎症、咽喉炎、鼻炎等。
在中医里治疗各类炎症的根本方法是祛寒除湿,才是有效治疗,才能根治。而不是一味的降火消炎,火越降越旺,炎越消越多。寒邪不祛,炎症不愈。艾灸的纯阳与天时的阳气最旺之时,双重阳气注入体内,将寒湿邪排出后,人在炎热的环境里是不闷热,不烦躁的。
02元气充足元气阳气充足,夏不怕热,不喜欢吹冷风、空调、吃冷饮之类。冬不怕寒冷,火力充足,精力旺盛,耐力很强,耐痛,抗压力、抗打击力强。总之,元气充足的表现就是正能量很强的人,是真正意义的健康特征,是身心健康宁静所表现出的感染力、影响力的强大能量场和安全感的人。
03祛病迅速祛病愈病快速,是根除一切疾病根源的时机。寒是万病之根,湿是万病之母,风是万病之首,火是万病之华。在阳气最旺的夏季艾灸,与艾火的纯阳,双重阳气作用于人体病灶,祛除一切寒湿,打通经络。
04修心养性从因果的角度讲,人的脾气不好,容易生气,害怕、胆小,计较、嫉妒、不容人,自私自利,烦躁不安,无缘无故发火,莫名其妙烦恼,疾病缠身,慢性病、疑难病,长期依赖药物疾病,身体有说不清的难受却查不出原因......
从中医的角度讲,是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所致,那么,夏季艾灸,人体正处于散发的时令,天时的阳气与艾灸的纯阳之气,进入人体,那么,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被天地之双重阳气赶出体外,因此,血液越来越清净,身体得以轻松,心胸逐渐开阔,病痛逐渐解除,理解力逐渐增强,智慧越来越多,身心清净,身体轻松,宁静自然。
什么时间最佳?
每年三伏季节天阳之气正旺之时
是进行“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
这几种病
最适合冬病夏治
??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这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关于冬夏养生治病的早期记载。冬病夏治沿袭上千年,各时代中医大家归纳总结,理清了不少非常适合冬病夏治的病症:
1呼吸道疾病。肺主皮毛,“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易为邪侵,尤以小儿、老年人最易受邪。与肺脏有关的呼吸疾病,适合且需要冬病夏治,包括了支气管炎、哮喘、咽炎、扁桃体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肺气肿、肺结核等。
2妇科疾病。许多妇科疾病都属于“虚”“寒”的长期症状,适宜冬病夏治,祛除体内阴寒,舒经通络,温化寒湿,活血化瘀,从而促进盆腔血液循环,改善虚寒,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不孕症等。
3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结肠炎等也十分适合冬病夏治,通过夏季调理,补益脾肺,调节脏腑,刺激经络,改善体质,提高人体免疫力,根本上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作。
4风湿类疾病。风、寒、湿三气杂合而致风湿骨关节病,中医统称“痹症”,此类症状多在冬季受寒时发作,病情反复,尤其需要冬病夏治,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5胃肠道疾病。胃脘痛虚寒证为多,调理宜温通调补。用针灸等法刺激穴位,可激发正气,缓解疼痛,减少来年冬季发作次数。适合冬病夏治的胃肠道疾病主要有: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
冬病夏治需注意什么?看了以上内容
是不是你也觉得冬病夏治
是个很好养生的方法?
如果你想选择这个方法
那么一下四点要注意哦~
01控制进食冰冻冷饮
“冬病夏治”是因为冬天阳气不足,无力驱散阴寒。阴寒之气在夏天会趋向背部足太阳经。如果夏天进食太多冰冻冷饮,会“挫伤”阳气升散的积极性,阴寒之气也会随之“内敛”。尤其对本来就有少许阳气不足的朋友来说,夏天痛饮如冰镇啤酒、凉茶、水果冰等等,再加上长时间在空调环境里,那效果就是:陈寒未去,新寒又生。我们要知道,寒气是会积聚的。且身体被寒气侵袭的地方,气血肯定有瘀阻,这叫做“寒凝血滞”。因此,夏天最好能控制进食冰冻冷饮。
02适当出汗发散寒湿
寒湿之邪客阻经络关节,就如同路上的障碍物,引起气血运行不畅。大致来说,如果寒湿停留在关节,就会产生疼痛,寒湿停留在脏腑,就易产生癥瘕;寒湿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也就流行不畅,不但会四肢不温,也常会有麻木出现。
而在夏天,很多朋友为了怕出汗,长期呆在空调环境里,运动的频率也更低,出汗的几率也就减少。其实,在夏天适当出汗,是有利于体内寒湿之气散发出来的。因此,夏天尽管气温高,最好还是在早晚相对凉爽时段适当运动,适度出汗,既有利于沉寒外越,增加气血流通,也利于新寒发散,对健康是很有利的。
03每天喝杯热开水,或者红糖姜水
夏天外界气温较高,阳气散发,体内相对有伏阴之气(伏阴之气和寒湿之邪是不同的)。如果贪图凉爽,长期喝冷饮,会有加重体内阴寒的趋势。建议即使气温高,也能喝杯热开水,尤其以喝完后感觉有点热烘烘、欲汗未汗的程度最为合适,既能减少伏阴,还能帮助沉寒发散,也是不错的一种方式。
如果伏阴较重、寒湿偏重的人,还可以用红糖姜水替代白开水。因为“生姜”性味辛温,有发汗的可能,如果不想出汗太明显,可以“姜汤冷服”,就是稍冷后饮用,能温胃散寒,也是非常不错的。“汗为心之液”,夏天适度出汗,能泻过旺之心火,也可将皮腠的寒邪及时排出,是排出体内寒邪的好方法。
04夏宜静养
古人夏季养生,有“泻心经之气血(火)、补膀胱经之虚弱(寒)”的做法。心属火,应时于夏;足太阳膀胱经为一身之表,相当于人体的“蕃蓠”,是抵御外寒之屏障,也是清除内寒之通道。所以夏天适宜静养,也就是适当地做会吐纳冥想,对养心潜阳是很有好处的。
“冬病夏治”固然对人们有益处
但人们也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
选择有益健康的治疗方法
另外,夏季炎热
多喝水有助于安度三伏天哦~
喜欢我就设个小星星呗
每天送您
天津新鲜时尚潮流生活指南哦~
编辑
蔡文
法律顾问:天津中畅律师事务所冯四海律师
相关热文
●哏儿都吃货秘籍,藏在便利店里的美食!
●天津16个免费踏青景点!赶紧看看有没有你想去的!
●天气这么热,7个夏季养生冷知识,帮你健康降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rhzl/8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