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之前,先问个简单的问题:-2是东莨菪碱还是山莨菪碱?
由于平时用得不多,常将两者弄混淆。后来想到一个记忆的妙招,从那以后再也没弄混淆过,分享给大家:
2,按顺序不应该是32吗,3呢?跑哪里去了?原来是跑到汉字里去了,即3(山)……莨菪碱。
以上纯属虚构,只为辅助记忆。
实际上,-2只是药物的商品名,其通用名为:消旋山莨菪碱,有片剂也有针剂。
-2名字的由来
消旋山莨菪碱为何取了这样一个纯数字的药物商品名呢?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山莨菪碱是我国首先从茄科植物山莨菪中提取的生物碱,而这一成果完成于年4月,故代号为。
山莨菪,学名:Anisodustanguticus,为茄科山莨菪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别名:樟柳、唐川那保、唐古特莨菪等。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的甘肃、西藏、云南、青海等地。
其天然品称为“-1”,为右旋体;而用人工合成方法制得的产品称“-2”,为消旋体。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并没有区别,只是后者产生的效力更高。目前广泛用于临床的主要是“-2”。
简单来说,-2是一种抗M胆碱药,主要用于解除平滑肌痉挛,胃肠绞痛、胆道痉挛以及急性微循环障碍及有机磷中毒等。
主要作用机制
说到其作用机制,要先复习下另一种更广泛应用的M型胆碱受体阻断剂——阿托品。
阿托品是从颠茄和其他茄科植物提取出的一种生物碱,为阻断M胆碱受体的抗胆碱药。
主要适应证:解除平滑肌的痉挛(包括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血管循环);抑制腺体分泌;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使心跳加快;散大瞳孔,使眼压升高;兴奋呼吸中枢。
1、-2与阿托品类似:
具有外周抗M胆碱受体作用,能解除乙酰胆碱所致平滑肌痉挛。对胃肠道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并抑制其蠕动,作用较阿托品稍弱。还能解除微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
2、-2与阿托品不同之处:
抑制唾液腺分泌及扩瞳作用较弱,为阿托品的1/20~1/10。因不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故中枢作用亦弱于阿托品,很少引起中枢兴奋症状。
临床应用
1、常用剂量:
口服剂型:成人5-10mg/次,3次/天;小儿:0.1-0.2mg/kg,3次/天。
针剂:成人每次肌注5-10mg,小儿0.1-0.2mg/kg,1-2次/天。
(注:抗休克及有机磷中毒时:静注,成人每次10-40mg,小儿每次0.3-2mg/kg,必要时每隔10-30分钟重复给药,也可增加剂量。病情好转后应逐渐延长给药间隔,至停药)
2、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常见的有:口干、面红、视物模糊等;
少见的有:心跳加快、排尿困难等。上述症状多在1~3小时内消失。
注意事项:
(1)反流性食管炎、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慎用。
(2)急腹症诊断未明确时,不宜轻易使用;
(3)夏季用药时,因其闭汗作用,可使体温升高。
3、禁忌症:
颅内压增高、脑出血急性期、青光眼、幽门梗阻、肠梗阻及前列腺肥大者。
4、药物过量的抢救:
用量过大时可出现阿托品样中毒症状,此时可用1%毛果芸香碱解救,0.25-0.5ml/次,皮下注射,每15分钟一次,直至症状缓解。
(注:阿托品中毒表现为瞳孔散大、颜面潮红、皮肤干燥、高热、意识模糊、狂躁不安、幻觉、谵妄、抽搐、心动过速和尿潴留等。严重者可陷入昏迷和呼吸瘫痪。)
山莨菪碱与东莨菪碱的区别
开篇说到山莨菪碱和东莨菪碱易混淆,首先因为他们名字仅一字之差,另外,他们均属于“M型胆碱受体阻断剂”,均可用于消化系统平滑肌解痉治疗。
然而事实上,两者之间的区别还真不小,其临床应用也存在很大的不同,所有我们一定要严格区分两者,切勿混淆。
下面用一张表概括东莨菪碱与山莨菪碱的主要区别:
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
作者:轻舞飞扬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人看到我这个相亲经历,和那个标题为《关于我3月的一次相亲。》几乎一模一样,可能稍微比他好一点点。
本人今年25,今年大年初3,我妈给我介绍了一个相亲妹子,23岁。没有媒人,是街坊也是她的嫂子直接带到我家里面来的。(她跟她嫂子关系特别好)妹子特别害羞,在我家见面全程躲在她嫂子旁边,我根本看不到她的长相,身材很廋,那种病态的廋,(后来才知道cm,35KG)。然后聊了几句,让我们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lgc/8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