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将使用JNET和PP分型
炎性息肉可发生于整个结肠。息肉样病变(黏膜隆起)继发于结肠炎症,如炎症性肠病或感染性结肠炎。它们大致分为急性息肉和慢性炎性息肉。急性炎性息肉,或假息肉,是相对于多发性糜烂或溃疡,残留黏膜相对升高的区域。慢性炎性息肉是黏膜损伤后的再生反应,形成突起,无黏膜肌层,呈指状、线状或其它形态。它们的颜色变化很大,有的程度的红,有的苍白变红。慢性炎性息肉是炎症或溃疡的结果,小到从显微镜才能看见大到足以引起阻塞症状。
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结肠黏膜中可见典型的炎性息肉,多发性病变也称为炎性息肉病。除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以炎性息肉的发生率为10-30%,克罗恩病、肠结核、缺血性结肠炎和传染性结肠炎(如阿米巴痢疾)患者中也可见到炎性息肉。术后肠吻合口处也可见到炎性息肉。
炎性息肉的主要病理组织学特征是固有层的炎症,很少或没有核异型性,它们起源于近正常的腺上皮。炎性息肉可以单发或多发,是否炎症是活跃还是消退。
内镜表现
降结肠局部缺血性结肠炎肛侧可见4mm发红小隆起(图a),不放大的白光内镜检查可见腺窝开口呈白点,周围有红晕包绕(图b)。低倍放大NBI检查,可见的区域呈微红色,颜色为绿色(图c)。NBI强放大看不到表面血管,被评估为JNET1型(图d)。喷洒靛胭脂后,病变的Pit与周围粘膜上的Pit大小相同,符合工藤PP分类I型。因此,怀疑与缺血性结肠炎相关的炎性息肉(e)。病理组织学上炎性息肉与增生性息肉无明显差异(图f)。
图a白光
图b
图c
图d
图e
图f
NBI诊断要点
NBI将黏膜表面的血管描述为棕色,深黏膜层的血管呈绿色。炎症性息肉是非肿瘤性病变,所以在肿瘤性病变中可见浅表的褐色网状毛细血管。这种病变被显示为绿色的原因之一,使用NBI观察病变为绿色的原因之一就是深层黏膜的血管扩张。标本组织学检查也显示扩张和充盈的深层黏膜血管。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lgc/6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