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古人的一段论述:
人有痢久不止,日夜数十行,下如清涕,内有紫黑血丝,食渐减少,脉沉细弦促,人以为湿热之毒未除,谁知是瘀血未散乎。夫痢成于湿热,未闻痢成于瘀血也。不知血喜流行,若不流行且化瘀矣。况因内外之伤以成瘀,欲其不化为痢难矣。世人不知成瘀之故,试举其一二言之:如饱食之后复加疾走,或饮酒之余更多叫号,或殴伤忍痛,或跌磕耐疼,或大怒而气无可泄,或遇郁而愁无可解,或餐燔炙之太多,或受诃责之非分,皆能致瘀而成痢也。及致成痢,以治痢之药投之,绝无一验者,以所成之痢,乃似痢而非痢也。治法但治其瘀,不治其痢则得耳。
溃疡性结肠炎在古代称为痢疾,古人认为这种病久久不能痊愈反复发作的原因就是因为淤血没有除尽。
淤血是怎么形成的?以及淤血表现:如饱食之后复加疾走,或饮酒之余更多叫号,或殴伤忍痛,或跌磕耐疼,或大怒而气无可泄,或遇郁而愁无可解,或餐燔炙之太多,或受诃责之非分,皆能致瘀而成痢也
吃饱以后剧烈活动,受外伤死血不能去,生气以后无处撒气,心情不好闷闷不乐,吃一些辛辣之物,都会造成淤血瘀滞时间久了就会发展成痢疾,古人这种认识正与肠镜下的结果一致。血管纹理不清,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在中医认为也正是淤血的典型表现!
古人应用淤血理论治病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典型症状里急后重,脓血便!提出了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应用活血行气的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不仅可以治疗脓血便消除症状,而且可以消除肠道水肿,让病人肠道恢复正常!现在很多中医也应用这个理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几个疗程后,复查肠镜,肠镜下都是没有病变以前的的黏膜水肿和溃疡的。区别于西医的只是抑制炎症
欢迎大家转发!点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zjzl/9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