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发生在结肠黏膜层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这种炎症常出现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目前,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的原因尚不明确。虽然已经有了很多种假说,但很难用单一因素来解释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原因。
虽然这种炎症过程一旦被开启,无法被关闭,但却是可控的。许多科学家正在积极寻求中止该炎症过程的方法,以达到彻底治愈溃疡性结肠炎的目的。
几乎所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炎症都是从直肠开始,逐渐倒灌往上累及结肠的。有些人只在直肠有炎症,这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类型,通常被称为溃疡性直肠炎,以此来专指仅有直肠受累的炎症。当炎症累及左半结肠时,称之为左半溃疡性结肠炎;当累及整个结肠时,称之为全结肠炎。
很多患者在初次诊断时,可能是直肠炎或左半结肠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炎症可进展累及整个结肠。这个疾病进展的过程通常发生在初次诊断后的两年内。
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有哪些?
当结肠存在炎症时,可以预见某些问题的发生。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腹泻,因为结肠发炎的部位不再吸收水分,而没有被吸收的水分就会随粪便排出体外。当炎症持续或进一步恶化时,结肠黏膜就会出现损伤,这种损伤就是溃疡。
炎症还会破坏结肠和大脑之间的正常通信,而大脑指示我们何时进行排便。
直肠内的牵张感受器可以感受到直肠的充盈程度。正常的牵张感受器只有在有一定量的粪便,且做好了排空准备时才会感受到压力,进而产生冲动信号传入大脑。然而,炎症会导致这些结直肠牵张感受器变得过度敏感,从而破坏正常的压力信号传递。
结果,无论直肠内是粪便还是空气,直肠牵张感受器都会发出信号催促马上排便。患者根本无法分辨到底是排便还是排气。当去洗手间却只是排出少量气体或一些黏液或血时,医学术语为“里急后重”。
由于炎症,患者难以分辨直肠内气体、黏液、血液及粪便之间的差异。错误的排便警报往往会迫使患者着急去洗手间。许多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会注意到,自己在晨间要去很多趟洗手间,而在接下来的一整天中去洗手间的次数可能减少。
对于这种现象,称之为“早高峰”,这是自然现象。因为人们可以建立条件反射,使肠蠕动在起床后的最初几个小时最为活跃。如果了解这个现象,即大部分的排便都集中在早上起床后的一两个小时之内,那么就能很容易地规划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其他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还包括:夜间排便、发热、食欲不振以及体重减轻。
如果炎症范围局限在直肠(溃疡性直肠炎),则更容易出现便秘而非腹泻。这是因为当直肠发炎时,结肠的其他部分会通过减缓蠕动来让直肠得到休息。
溃疡性直肠炎的常见症状有空排血液、便秘以及带有鲜红血液的成形便。在溃疡性结肠炎特别严重时,严重的炎症还会让人出现发热、持续腹痛、腹部不适并伴随着腹胀感。排便会变得非常频繁,甚至达到每小时1次的程度,并且都是血便。炎症十分严重时,还会出现恶心和呕吐。这种情况大多需要住院治疗以得到专业医护人员的严密监测。
医院脾胃病科是江苏省中医重点临床专科、盐城市重点临床专科、盐城市“工程”医学重点学科。科室拥有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2名,省名中医1名,市名中医1名,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省“工程”培养对象2名,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1名,市“工程”培养对象2名,市中医重点人才1名,市中医青年重点人才2名。
内镜室常规开展胃肠镜检查以及消化道异物取出、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经内镜胃肠置管、食管贲门狭窄扩张术、消化道肿瘤EMR术(经内镜粘膜下肿瘤切除术)、ESD术(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RCP术(逆行胰胆管造影)等治疗,部分患者进行无痛内镜检查和治疗。
举办省、市级继续教育讲座10余次,先后完成10余项科技成果,获各种科技奖项10余次,主编、参编专著6部,在国家及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rhzl/6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