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结肠炎症状 >> 结肠炎如何治疗 >> 正文 >> 正文

周五别再给孩子使用药物灌肠了看了你

来源:结肠炎症状 时间:2020-9-4
北京中科白瘕风 htt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所谓「灌肠治疗」,就是把液体或药物通过肛门注入肠管来达到清洁或治疗目的,说白了就是一种清洁肠道或给药的方式。

灌肠治疗在不少地区都有流行,而且花样百出,发烧、感冒、腹泻、肺炎、便秘都给灌。灌的有盐水,有亚胺培南这样的高级别抗菌素,也有利巴韦林这样国内常用的抗病毒药;地塞米松这样的激素自然不在话下,更少不了柴胡、板蓝根、喜炎平等常用中药及中药注射液。

开展这项治疗的医生说法也不一,有的说吃药不见效就灌,有的说灌肠孩子不受罪,效果更好,也有的说更安全,有的还打着「绿色疗法」的旗号。

灌肠治疗能够退烧吗?医院有使用吗?在儿科领域,灌肠以及类似的栓剂,使用情况如何?真的「绿色、安全」么?

一、灌肠在儿科的应用

1.清洁肠道

用于特殊病人,比如巨结肠的孩子,因为排便困难,需要生理盐水灌肠来帮助排便。

用于严重便秘,往肠子里注入盐水把粪块冲出来;肠镜检查前偶尔也需要这样做,目的是清洁肠管。但现在也基本靠口服聚乙二醇之类的泻药就可以解决,不再需要灌肠。

2.一些检查或特殊治疗

一些检查,如巨结肠造影检查,需要把造影剂灌入结肠然后显影。

特殊治疗,如肠套叠的孩子,需要从肛门灌入气体或者水,靠气体或者水的压力把套进去的肠子冲出来。

还有一种新生儿疾病叫胎粪性肠梗阻,国外也有从肛门灌入药物通过稀释溶解胎便来解除梗阻的,但这个病国内非常少见,所以也很少有应用。

3.通过直肠给药

最常见的就是开塞露,把甘油之类的药物挤入肠道刺激直肠引起排便,还有退热的对乙酰氨基酚栓,以及让孩子镇定或睡觉的水合氯醛保留灌肠。

开塞露自然是专用于直肠的不用多说,后面两个药是在孩子不能口服或者不愿口服的时候才考虑直肠给药:比如当孩子哭闹不肯吃,或者一吃就恶心呕吐,或者手术前后需要禁食的时候。

二、灌肠为什么不常用?

常用的给药方式有口服和注射给药两种,相比之下为什么灌肠给药不那么常用呢?

1.口服更方便、安全

口服不需要额外的费用,而且通常口服吸收的速度和程度都要高于直肠给药。注射给药更快捷,而且药物不会被胃肠道所消化破坏,用药量可以很精准,但主要使用于急重症病人或一些不能替代的情况。

2.直肠给药操作麻烦、风险高

存在药物容易外泄、吸收面积小、吸收不规则、不易控制用量等问题,有些药物刺激还可能造成局部溃疡,如果是插管灌肠还可能引起肠道损伤,导致穿孔等风险。

3.不是药物都可以直肠给药

除非是专门设计为直肠给药的栓剂,或者药品说明书里注明可以灌肠给药的才可以用,所以在医院里应用并不多。

三、哪些灌肠治疗不合理?

1.灌抗生素

抗生素能够局部使用的情况很少,因为吸收有限而且容易产生过敏及耐药。

我国《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里,根本也不存在经肛门灌入这种给药方式,也没有哪种抗生素的说明书里写了可以灌肠给药。把口服药和注射针剂拿来灌肠无一不是违规用药。至于利巴韦林这样的抗病毒药居然被一些人拿来灌肠治疗,更加不可取。

2.灌激素及中药退热

糖皮质激素本来就不是退热药,我国年的发热指南都明确说了:反对使用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剂用于儿童退热。至于本身就没有经过严格临床试验验证过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中药,别说是灌肠,打进血管里也不行。

3.灌肠物理降温

药物灌肠退烧不合理,退热栓也没有神奇之处,那会不会通过灌肠这种方式能给孩子物理降温呢?

把凉水从肛门里打进去再让它流出来,多少是可以一部分热量的,如果你用冰水灌入,降温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但是冰水灌肠的不适感可想而知。

治疗发烧的目的是改善孩子的舒适度而不是把温度降到正常。如果不停的给孩子冰水灌肠,我相信体温不但可以降下来,甚至还可能让孩子失去正常的体温。我国年的儿童发热指南同样也早就说过:不推荐冰水灌肠退热,除非临床出现超高热。而体温超过41℃的超高热本来极少见。

四、滥用灌肠治疗的危害

塞个退热栓不至于有什么危险,但插管打液体和药物灌肠就可能造成穿孔、出血等肠管损伤,孩子因为肠壁更薄弱,出现这种风险更大。

给孩子用不该用的激素、抗生素,随意改变药物的使用方式,可能增加过敏、耐药风险,局部药物刺激也可能引发结肠炎,灌肠还可能改变肠道正常菌群环境,诱发肠道感染,长时间保留大量液体灌肠还可能导致孩子水电解质紊乱,甚至死亡。

(90%的妈妈不知道,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rhzl/6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