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UC)在黏膜愈合过程中,由于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黏膜下水肿,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渐隆起而形成的息肉,称为炎性息肉,又称为假性息肉。内镜下表现的特点是:息肉较小(5mm)、无蒂、多发,可以散布于全结肠,个别可较大,直径甚至可达数厘米,有时可观察到许多成串的、薄弱的手指样黏膜突出物。这种长的细丝样假息肉,特别是表现为葡萄串样的突出物,是溃疡性结肠炎特有的表现。
一例UC患者经ASA口服治疗半年后肠镜发现溃疡愈合,形成多发炎性息肉
一般这种炎性息肉不必给予切除(有时息肉数目很多,甚至表现为密布状分布时,更无法切除)。经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后,大多息肉可能消退。但结肠内观察到为数不多的息肉或比较大的息肉,或患者要求,或有时发现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或有腺瘤性息肉,或内镜下观察不能与真性腺瘤相区别时,也可予以内镜下切除,因为腺瘤有向结肠癌演变的可能。
(图片来源:YouandColonoscopy)
因此,总的来说炎性息肉一般不需要摘除,在溃疡性结肠炎的肠镜监测及随访中,如果疑似腺瘤性息肉或发现息肉形态异常,活检证实有不典型增生,则需要行内镜下切除。
史海涛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rhzl/3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