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结肠所属中医医学所属来排好座椅,这样就不容易混淆
大肠大肠,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是对食物残渣中的水液进行吸收,而食物残渣自身形成粪便并有度排出的脏器。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消化道的下段。
大肠居于腹中,其上口在阑门处接小肠,其下端连接肛门。全程形似方框,围绕在空肠、回肠的周围。大肠在外形上与小肠有明显的不同,一般大肠口径较粗,肠壁较薄。
结肠炎就是大肠其中的一段,发生了故障,结肠炎是个西医病名,只不过这个病名比较容易使人想到大概位置和所呈现出来的症状,就姑且随众叫结肠炎好记住。
解剖学位置
大肠居于腹中,其上口在阑门处接小肠,其下端连接肛门。大肠的上端称为回肠包括现代解剖学中的回肠和结肠的上段;下段称为广肠包括乙状结肠和直肠。大肠亦是一个官腔性器官,呈回环迭积之状,主要有传化糟粕与主津的生理机能。
大肠生理机能.主传化糟粕:
大肠接受小肠下传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成粪便。大肠之气的运动,将粪便传送至大肠末端,并经过肛门有节制的排出体外,故大肠有“传道之官”之称。
2.大肠主津:
大肠接受小肠下传的含有大量水液的食物残渣,将其中的水液吸收,使之形成粪便,即是所谓的燥化作用。大肠吸收水液,参与体内的水液代谢,故说“大肠主津”。
慢性结肠炎广义而言,凡是导致结肠的慢性炎症均可称为慢性结肠炎(chroniccolitis),是一种慢性、反复性、多发性、因各种致病原因导致肠道的炎性水肿,溃疡、出血病变。狭义而言指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病变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常见部位为乙状结肠、直肠,甚至整个结肠。本病特征是病程长,慢性反复发作,以腹痛、腹泻为主要特征,黏液便、便秘或泄泻交替性发生、时好时坏,缠绵下断,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20~30岁青壮年多见。
临床表现
.慢性腹泻
腹泻程度轻重不一,轻者每日排便3~4次,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重者可每~2小时一次。部分患者可有夜间腹泻和(或)餐后腹泻。直肠严重受累时,可出现里急后重感。粪质多呈糊状,混有大量黏液,甚至带脓血。
2.反复腹痛
腹痛多为慢性,时轻时重,有时腹痛先于腹泻,有时伴有发热、恶心、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腹痛可为脐周或左下腹。
3.其他表现
偶尔表现为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肝功能障碍和皮肤病变。由于长期发作,患者往往表现为体重减轻和面色苍白,在疾病活动期腹部检查时结肠部位常有触痛。可能有急腹症征象伴发热和肠鸣音减少的现象,在急性发作或暴发型病例中尤为明显。
以上了解了结肠的大概情况,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说患慢性结肠炎的,为什么需要小心肝。
结肠是大肠的一部分,在中医属于手阳明大肠,和手太阴肺是表里关系。五行属(阳)金。
肝,属足厥阴肝(阴)木,和足少阳胆是表里关系,肝胆相照即是此理。
平时所说的慢性结肠炎,会隐隐作痛于左小腹,不定时疼痛。疼痛来得时,连着腰痛,痛得浑身出虚汗,喝点热水或拉肚子后会缓解一点。病久以后,身体就会慢慢比较怕冷还怕热,烦躁易怒是一个明显的特点。
“脏腑别通”之理论源于明代李梃之《医学入门.脏腑相通篇》:“心与胆相通;肝与大肠相通;脾与小肠相通;肺与膀胱相通;肾与三焦相通;肾与命门相通。”
肝与大肠通
肝主疏泄,有协调二便的作用,而大肠传导亦全赖肝气疏泄,吴鞠通在胁痛、中燥、单腹胀等医案中,都提到肝协调二便的作用,前阴为肝经所循行之部位属肝,主治自无疑议,而疏大便则合于肝与大肠相通之意。例如,鸟梅丸主治的久痢,属湿热痢疾久而不已,系木郁横土,肝之疏泄不畅,而致下利里急后重。白头翁汤证亦系肝(木)郁土中,湿热郁踞肠间,由于土因而木郁,木愈郁则土愈困,此时调肝疏木才能有效,白头翁汤即在于清解阳明热毒疏泄肝气以治利。又如四逆散加薤白也能治痢,两者治前阴病亦颇有效,盖前阴病多属湿热属肝经也。针治大肠经之曲池穴能降血压治肝阳上亢之证,及治疗各类头晕皆甚有效,奇穴灵骨在大肠经治头晕也很有效。木穴在大肠经上,但能治肝经之疝痛,其它大、小、外、浮间皆在大肠经上,都能治疝痛。针肝经之太冲穴能治腹中痛泻,这都是肝与大肠通的应用。
按脏腑别通理论上大肠的病症,和肝是搭上关系的,但是五脏的气机升降就会扯上关系了。过去有一位中医大夫,以自己平生行医经验总结出来一个简洁的判断方法:
下腹病为厥阴证,厥阴以肝和心包为主,下腹病为厥阴证者以调肝为先。那么下腹病和肝有什么关系呢?
下腹为肾所辖,肾的功能以肝木疏泄升发,肝木升发借脾土上升之势,脾土依赖于命门火薰蒸,命门火弱则脾土上升无力,肝木所依脾土势弱则下陷,久郁成热故表现在小腹。肝脏在身体右侧,然肝气升发上升依左侧上行。又以青龙喻肝木,故修炼之士以青龙左升表示肝气上升。
大多数慢性结肠炎的表现为左小腹隐隐疼痛,大便不成形、大便溏泻等情况、畏寒凉饮食、下肢怕冷等现象。医家多以脾肾阳虚来治,能取得相当不错的疗效,有的人会因此彻底治愈慢性结肠炎。
然而有的慢性结肠炎以脾肾阳虚来治,短期内身体各项机能都非常好,时间一长总觉得脾气有点暴,这个情况就要考虑有厥阴证的情况了,调理好肝气疏泄升发,脾气柔和心情舒畅。
有一些慢性结肠炎患者,长久不见好,这个时候调理不仅仅是要从脾肾阳虚来治,还要调理肝木疏泄升发的功能了。毕竟五脏功能互相影响,病久则虚,虚则抵御外邪力弱,扶正固本不得迟疑。
生活中的案例就不举例了,只要注意观察会发现很多慢性结肠炎患者脾气会有点一点火爆,单纯治疗结肠炎可能还得调理肝才可以彻底治愈。
(中医所讲的肝、肾、心、心包、肺、脾、大肠、小肠、胆、膀胱、胃、三焦,不仅仅是所属脏腑还包括所涵盖的功用以及情志等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rhzl/2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