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起病多缓慢,病情轻重不一,主要临床表现腹泻、腹痛、粘液便及脓血便、里急后重、甚则大便秘结、数日内不能通大便;时而腹泻时而便秘,常伴有消瘦乏力等,多反复发作。腹痛一般多为隐痛或绞痛,常位于左下腹或小腹。其它表现有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及肝大等;左下腹可有压痛,有时能触及痉挛的结肠。常见的全身症状有消瘦、乏力、发热、贫血等。有少部分病人在慢性的病程中,病情突然恶化或初次发病就呈暴发性,表现严重腹泻,每日10-30次,排出含血、脓,粘液的粪便,并有高热、呕吐、心动过速、衰竭、失水、电解质紊乱、神志昏迷甚至结肠穿孔,不及时治疗可以造成死亡。
结肠炎病因:
1、自身免疫反应: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因为本病并发自身免疫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者较多,肾上腺皮质激素能使病情缓解,在部分患者的血清中可查到抗结肠上皮细胞抗体,所以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另外,某些患者感染肠道菌后,可与结肠上皮细胞抗原起免疫反应,损伤结肠粘膜,并且患者的淋巴细胞对胎儿结肠上皮细胞有细胞毒作用,怀疑结肠炎的发生还可能与细胞免疫异常有关。
2、感染:本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与一些结肠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相似,因而有些人认为感染是本病的病因。在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多种因素中,目前的研究表明病毒的可能性较大。
3、遗传:本病的血缘家庭发病率较高,据欧美文献统计,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直系血缘亲属中,约15-30%的人发病。此外双胞胎的研究表明,单合子比双合子更容易发病,也就是说本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系。
4、神经精神因素:有人认为精神因素在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患者多有某些性格特征,对于生活中重大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性差,属心身疾病一类。
结肠炎的症状:
1、腹泻:粘液便及脓血便,轻者每天3~4次,重者数十次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2、腹痛:轻度病人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一般有轻度至中度腹痛,系左下腹或下腹阵痛,涉及全腹有痛有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
3、便秘:大便秘结4~5日排便一次,粪便如羊屎样,甚则不吃泻药不能通便。
4、其他症状:腹胀、消瘦、乏力、肠鸣、失眠、多梦、怕冷等症。
腐植酸钠对结肠炎治疗的机理:
1、保护:腐植酸钠进入结肠部位,在结肠病变部位形成保护膜,隔绝食物残渣及病菌病毒对病患部位的刺激,调节肠道蠕动速度,加强对水分的吸收;
2、吸附:腐植酸钠特有的吸附作用吸附肠道气体、细菌、病毒、外毒素,抑制细菌、病毒的繁殖,减少外毒素的产生,阻止其被吸收或损害肠黏膜;
3、消炎:醌基和生物碱可抑制透明质酸酶的活性,减少炎症渗出起到消炎作用;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而起消炎作用;
4、修复:利用羟基的止血作用,使伤口快速止血,再利用羰基的去腐生肌的作用是,使坏死的组织和病变细胞脱落,不再感染别的组织和细胞,同时促进人体细胞增长,使粘膜脱落部位快速愈合。
5、抑菌:腐植酸钠载体上吸附的病菌、病毒、以及病变组织通过芳基的加成反应,形成稳定的分子团,不在人体堆积随粪便排出体外。
6、调节:腐植酸钠携带的羧基和矿物质可以与纤维素、半纤维素缀合,增加低聚糖的相似性,作为某些酶的催化剂,促进机体自身抗原或抗体的酶联免疫反应;此外还可以增加巨噬细胞的活性和数量,从而使免疫球蛋白Lga(参数)总量增加,调节淋巴细胞转化率,并疏通人体微循环,起到调节自身免疫的功能。
(注:便秘的结肠炎患者,不建议服用,如果必须服用需联合通便药物一起。严重的便秘患者禁止服用,以防加重便秘。)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glibaby210.com/jcyrhzl/122.html